柏 柠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辽宁省图书馆是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学术性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辽宁省的藏书中心、书目查询中心、图书馆间协作协调及业务研究与交流中心。它代表着辽宁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辽宁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象征和标志。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在辽宁省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已破土动工,将于2013年面向社会开放。然而如何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图书馆事业发展理念、管理技术融入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实践却是一个重大的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现结合图书馆工作的实际以及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趋势,就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建成后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规划问题提出几点构想,以供实践参考。
辽宁省图书馆现馆舍于1989年开始兴建,1997年底竣工,1998年8月15日正式对读者开放。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其中,阅览面积9150平方米,闭架书库面积7515平方米,阅览座位1200个。
辽宁省图书馆现有馆藏总量达500余万册(件)。其中,馆藏中外文图书440万册(古籍56万册),中外文报刊50余万册,视听、缩微制品等13万件。持证读者12万人,年接待读者100万余人,借阅文献200万余册。目前年入藏新书27万余册,年订中外文印刷型报刊近6000种。建成地方特色数据库的38个,数据资源总量超过20T。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公共图书馆提供全方位、现代化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而目前辽宁省图书馆在馆藏保护手段、藏书空间、阅览面积、阅读环境、基础设施、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信息转换、数字化存储、联机检索、网络通信、信息应用和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均远落后于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有鉴于此,建设一座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已刻不容缓。
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建筑总规模为10万平方米,规划设置阅览座席7000个,藏书能力达到1000万册,日均读者接待能力超过1万人次。设有儿童图书馆、残障阅览室、省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中心、专家研究室,以及报告厅、展览厅等。辽宁省图书馆新馆作为辽宁省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将根据辽宁省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按照建设东北最好、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定位,努力打造开放的信息共享空间。主要面向公众,面向科学研究人员,以信息化为基础,提供便利、高效和人性化的借阅服务,使辽宁省图书馆新馆成为一个融学习阅读、信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具有鲜明时代风格和辽海文化蕴涵的现代化图书馆;使之成为代表辽宁文化形象的标志性建筑,进而成为辽宁省重要的知识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在功能布局的规划上凸显以“用”为主、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世界通行的“模数化”设计,大空间、无间隔,读者借阅区和藏书区尽可能的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统一柱网,使其可以灵活应对未来的发展变化。在服务方式上,采用“图书超市”的管理模式,以开架为主,实现藏、借、阅、咨询、管理的一体化。在功能布局的设计上,既保证各主要功能区的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静区、较静区和闹区分隔明晰,互不干扰。
主要包括特藏书库和流通书库。为了便于文献资源的使用、管理和保护,新馆将在各类书库周围设立主题阅览室和专题研究室,为广大科学技术研究人员配备功能齐全的服务设施,使他们能充分利用辽宁省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料,专心致志地从事科学研究。在古籍保护方面,库房将一律采用密集书架,恒温恒湿,同时增设珍品陈列室、古籍修复中心、古籍阅览室等,争取建成一流的古籍收藏、研究和保护基地。
集阅览、外借、典藏为一体,以全开架式公众阅览服务为主,读者可以随意落座,可将5~8年内的数百万册新书实行开架阅读。其中,儿童图书馆将形成独立的空间区域。在功能上以未成年人教育为主线,形成少儿信息资源中心、课外阅读指导中心、少儿问题咨询研究中心和少儿阅读与活动中心。残疾人服务区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从整体到细节充分体现对残疾人的关注与尊重。多媒体阅览区将作为各种新兴载体的展示陈列窗口,为读者提供专业的视听享受。
包括办证、总服务台、文献检索、信息查询等。作为读者进入图书馆后如何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基本服务设施。
主要包括展览厅、报告厅和培训教室等,设置在一层,具有相对独立的出入口,并与主体相通,作为文化展览、图书展示、学术讲座、知识普及和阅读活动等场所,将成为广大市民终身教育和学习的平台。
主要包括中心机房、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中心、文献微缩中心等。
主要包括文献采编、加工、配送中心和图书馆业务辅导与协调中心等。
文化共享工程机房、编辑室、演播室、办公室、会议室、资源保管室等。具有独立出入口,保持与图书馆的相对独立。
具备单独入口,与主楼相互联通。便于管理及对外联系。
主要设置在地下一层,包括变配电室、电话机房、水池/水箱/水泵房、通风/空调机房、换热站、监控室、餐厅等。
图书馆的工作贵在积累,重在服务,赢在创新,公共图书馆公益性和存在价值是通过服务于社会和人来实现的,其在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事业建设的灵魂,它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建设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变化与地理位置的迁移,无论从设施设备、软硬件的现代化程度,还是从新馆对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要求以及读者对现代化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与现在相比都有着明显的质的区别。因此,新馆建成后,无论是从文献资源的建设、流通、服务还是开放时间的安排、读者活动的开展,包括各项管理,都应以读者为本,在强化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切实加以实践。
从全省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战略高度构建辽宁省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体系,努力保持省内中文文献最全和电子文献及外文文献最多的大馆地位。
4.1.1 完善保存本制度。在继续完善出版物保存本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研究并实施将新型载体文献纳入保存本馆藏体系。
4.1.2 扩大古籍收藏。通过购买、交换等方式,扩大馆藏古籍收藏,通过合作数字化、缩微化、合作出版等方式,收藏中国古籍的复制件。
4.1.3 扩充外文文献馆藏。增加外文文献收藏品种和数量,重视科技文献收藏和结构调整,形成学科专业全、语言种类多,印本资源和数字资源、实体资源和网络资源互为补充的外文文献保障体系。
4.1.4 搜集与保存网络信息资源。对具有长期保存意义的中文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搜集与保存,如政府公开信息、数字出版物以及有价值的个人原创数字内容等,提供开放存取资源的统一发现服务。
利用图书馆物理空间,其他社会空间、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各种渠道,拓展社会教育职能,以展览、讲座、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社会公众的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公民文化休闲的公共文化场所。
4.2.1 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为到馆读者提供借、阅、咨询于一体的图书馆与读者“零距离”服务,努力打造优质的环境与精细的服务。
4.2.2 为特殊人群提供专门服务。探索面向未成年人服务的新模式,探索为残障人士提供方便有效的信息与知识服务的新途径。
4.2.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展览、培训及各种读者活动,打造出富有个性、兼顾各个层面的辽图讲座、辽图展览、辽图培训,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职能。
在省内建立有效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技术手段整合省内各类型图书馆的自建与外购数字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组织、整合、知识挖掘,利用移动通讯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搭建起满足不同服务需求的全媒体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4.3.1 建立网上学习园地。为公众提供方便的虚拟多用户学习环境,提供以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的学习平台和课件,支持公民终身学习。通过整合网络阅读资源和提供阅读服务,建立网络阅读园地,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使辽宁省图书馆成为网络读书活动的重要阵地。
4.3.2 开展高水平、专业化的信息咨询服务。从跟踪重点课题和重大建设项目的需求入手,利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等服务方式,加强与面向重点教育、科研与生产单位的联系,主动提供深层次、专业化的信息服务。
4.3.3 建立省、市、县三级文献服务体系。探索总分馆制,多途径发展县以下基层服务网点。在农村的乡镇、村庄和城市的街道、社区建立基本的阅读设施,就近、就便地为公众提供服务。积极配置流动服务设施,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的问题。
进一步拓展与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扩大资源共享的广度与深度;发挥省图书馆在省内图书馆界的龙头作用,加强学术交流、学术研究与行业协调,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积极参与中图学会与国际图联等组织的工作与活动,寻求有实质性内容的国际性合作项目,展示我省现代化建设成就。
在事业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经费投入明显增长的背景下,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
4.5.1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聘任制”,坚持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工作机制,加大干部聘任与考核过程中群众评价的参考比重。
4.5.2 完善岗位管理。按照因需设岗,分级管理,择优聘用,强化考核,同岗同酬的原则,规范岗位管理,实现岗位管理与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
4.5.3 理顺业务流程。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对现有业务流程与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传统业务的有机结合。加强对部门工作的绩效考评,逐步实现部门绩效考评与经济奖惩挂钩。
4.5.4 推进社会化管理。继续推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探讨多种用工方式,倡导志愿服务,创新社会化用工模式,扩大部分业务工作的外包,加强外包工作管理。
4.5.5 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继续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建设馆区全覆盖的智能化技防设施,加强保卫队伍建设,提高安保人员的整体素质。
图书馆新馆建设绝对不是简单的地理位置的迁移,也不是简单地将旧馆的藏书、设备及功能移植到新的馆舍,我们应该准确了解和把握现代图书馆的建设理念以及当今世界图书馆建筑发展的状况及趋势,以战略的眼光和务实的精神,将世界先进的办馆理念、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建筑理念、建筑规范等与本馆建设的实际有机融合,融会贯通,统筹规划。我们期待着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将世界图书馆建筑艺术潮流与世界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服务理念融于一体,成为辽宁乃至全国图书馆新馆建设的杰作和典范。
[1]马宁.从南京图书馆新馆建设情况谈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把握与强化[J].新世纪图书馆,2009(1).
[2]王素芳.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应用与章显——《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读与思[J].图书馆建设,2008(3).
[3] 刘广利.新馆建设与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实现[J].图书馆论坛,2005(3).
[4] 边明丽,陈宝丽.新馆建设与服务理念的构想[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