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姜英(张元济图书馆,浙江 海盐 314300)
2008年,海盐县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出台了《海盐县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启动了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与此同时,制订了《海盐县新农村文化建设九项工程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海盐县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战略目标,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体规划、统一实施的方针,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构建以张元济图书馆为中心,以镇分馆为纽带,以村(社区)图书室和图书流动车为基础,以企业、学校等行业系统图书馆联合加盟为补充,覆盖全县、城乡一体、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争取至2010年底前,按照国家一级图书馆的标准,建好张元济图书馆;各镇均建立图书馆镇分馆;村(社区)图书室实现全覆盖。
1.2.1 张元济图书馆建设
根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发展现状,实施张元济图书馆馆舍扩建工程,改善借阅环境。配备必要的现代技术装备,使张元济图书馆成为海盐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文献书目信息中心、图书资源配置中心和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实行书刊借阅“一卡通”,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造条件。
1.2.2 乡镇图书分馆建设
(1)建设标准和推进政策。镇分馆一般建设标准为:馆舍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500平方米;具备图书外借、报刊阅览、电子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等功能;藏书不少于3万册,报刊不少于300种,计算机不少于15台,计算机网络宽带不低于2兆,阅览座位不少于80个,配备空调等设施。规模较大的镇,镇分馆还应设立培训、讲座、展览及少儿阅览等区域;新建馆舍的,以500平方米为基准,县财政给予每平方米600元的补助;改建、扩建馆舍的,根据实际投入情况,县财政酌情予以一定补助;每一个镇分馆的开馆经费为30万元左右,县财政负担20万元,不足部分原则上由镇财政负责解决。
(2)资源配置和人员配备。镇分馆的新增图书由张元济图书馆负责购买、采编、配送,300种报刊杂志由各镇自行订阅购买。分馆内配备的电脑和书架等设施,由张元济图书馆提出配备要求,各镇自行购买。张元济图书馆在确保正常运行需要达到的人员编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管理人员,原则上按照每开办一个镇分馆新增管理人员一人。镇分馆人员除张元济图书馆统筹安排一名业务骨干负责业务管理工作以外,其他人员均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负责配备,原则上每个镇分馆必须配备3名以上工作人员,以满足镇分馆正常开放。
1.2.3 村(社区)图书室建设
以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室)为平台,建立村(社区)图书室,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藏书不少于500册。县、镇流通书库每月定期开展图书流通一次,流通量不少于100册/次,工作人员由村(社区)文化管理员兼任。
(1)购置硬件设备。2009年,依据《实施意见》政策,图书馆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了总馆硬件设施配置的申请,采购添置了两台服务器、一套磁盘阵列存储设备、一台TPN可信专网设备,两台防火墙,一台VPN网关等设备,这些设备的到位对总分馆间数据传输、存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配备工作人员。2009年3月,图书馆采编部门增加两位馆员,加大了采编部门工作力度,承担起海盐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文献书目信息中心的职责。图书馆先后公开招聘了7位编外合同制职工,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和实践,承担起乡镇分馆馆长工作职责。
(3)购买图书流动车。2008年底,图书馆购置了图书流动车(省文化厅补助10万元)用于送书下乡等工作。据统计,2009年至2010年,通过图书流动车,送图书下基层达4.3万余册(不包括分馆)。
(4)制订分馆布局方案。一旦乡镇图书分馆场地确定,总馆根据分馆馆舍实际,提出功能布局方案,制订设备配置清单,供乡镇部门采购。
(5)培训分馆和村图书室管理员。各乡镇分馆开馆前,图书馆对下派及乡镇选拔的分馆管理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图书流通部门必须掌握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
(1)乡镇图书分馆建设及出现的问题。2009年3月,张元济图书馆分馆建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首个分馆——西塘桥分馆整合了镇党员服务中心场所,经半年时间的场地装修、设备采购、图书采编、配送及人员培训后,在10月28日向读者开放。2010年12月20日,张元济图书馆最后一个分馆——澉浦镇分馆向读者开放,至此,海盐县实现了乡镇图书分馆全覆盖。
分馆的开馆,解决了区域内群众看书难的问题,深受百姓欢迎,但同样存在许多问题:① 管理人员不稳定。乡镇图书分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管理员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既存在在总馆下派的管理员中,也存在在乡镇招聘的分馆管理员中。至今,总馆下派人员已有两位因考上公务员或村官而离开分馆岗位,有的乡镇分馆安排的兼职图书馆管理员工作几个月后,又被安排到其他岗位。② 开放时间不够。由于在行政体制上图书分馆隶属于乡镇政府管理,因此开放时间由乡镇自定。大多数乡镇分馆下午四时半关闭,致使下班后的职工或放学后的学生无法进馆借阅。
(2)村图书阅览室建设及出现的问题。海盐县共有114个行政村,目前80%已建有图书室。图书室建设渠道多元化,有的依托文明单位结对建成,有的通过文化共享结对建成,还有部分由张元济图书馆送书下乡建成。2009年8月,通过镇村申报,县相关部门审核,首批30个行政村标准化图书室“惠民书屋”建成,每个村级点的阅览书桌椅及50种报刊,由上级相关部门统一征订配送,阅览室统一标识和制度,实行动态管理。2010年5月,县有关部门尝试给于城镇首批文化科技示范户征订报刊15份,建立家庭图书室,方便村民阅读。2010年9月,县有关部门又为于城镇8个村的100个文化科技示范户每户征订5种报刊,建立了便民图书室。30个村“惠民书屋”和100个文化示范户图书室的建立,使于城镇成为全县村级图书室的示范镇。
村图书室存在的主要问题:① 开放时间不够。大部分村图书室开放为一星期两至三次,时间是上午10时至下午4时。② 管理不规范。笔者曾随局领导走访了部分行政村,发现部分村图书室将新到的刊物堆积在一起,甚至部分刊物放在村干部办公室,管理较乱。
(1)领导重视是前提。乡镇图书分馆实施的模式是“多级投入,集中管理”,一个分馆从开办经费、维护经费到人员经费,需要支出的经费不少,如果乡镇主要领导不予支持,乡镇分馆建设是难以成功的。秦山镇文化中心建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岁月流逝,1000多平米的建筑破旧不堪。2009年,镇政府借图书分馆建设契机,出资将文化中心修葺一新,并配备了两位专职分馆管理员。如今的文化中心集图书分馆、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于一体,焕然一新,富有人气。
(2)地理位置是基石。分馆所处地理位置和读者量有直接的关系,一般远离中小学校和镇闹市区的分馆,读者到馆人次不高;反之,则读者人气较旺。
(3)开馆宣传是手段。乡镇图书分馆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因而,向群众广泛宣传就成为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要工作。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向学校、企业、居委聚集点等地发放宣传单,介绍分馆概况,进行书目推介;还可以联合有关单位开展读书活动等等。
(4)人员配备是根本。分馆开放必须有3位以上专职管理员,否则正常开放难以为继。目前海盐县已开放的7个乡镇分馆人员配备还较欠缺,除总馆下派出1位管理员外,秦山镇和澉浦镇分馆有专(兼)职管理员2人,其余镇分馆(专)兼职管理员仅1人,其中沈荡镇双休日安派学生志愿者协助管理,但非长久之计,毕竟志愿者人员不稳定也未经专业培训,业务工作难以胜任。
(5)坚持开放是关键。乡镇图书馆分馆经相关部门全力合作,向公众开放,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而坚持开放是乡镇图书分馆吸引读者、得以生存的关键因素。在分馆的开放时间上,要方便民众,中午要坚持开放,晚上要适时开放。另外,法定节假日是学生、企业职工休息的时间,乡镇图书分馆应敞开大门,欢迎读者到馆。
(6)日常经费是保障。乡镇分馆建成后,人员经费、日常开放维护经费、读者活动经费等维系着图书分馆的生命,必须予以保障。可喜的是,许多乡镇领导已经意识到,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他们愿意将图书分馆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实事工程来抓,舍得花钱解决老百姓有书可读的问题。当然,并非所有乡镇领导的想法一致,对于有些乡镇领导轻视文化、不愿意经费投入的乡镇分馆,其可持续发展可谓任重道远。
(7)定期考核是措施。为使图书分馆更扎实地推进,2010年7月,海盐县文化局和县财政局联合发布了《海盐县张元济图书馆乡镇分馆考核指标》,明确具体考核标准,定期对乡镇图书分馆实施考评,实行“以奖代补”形式,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鼓励乡镇领导及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利于乡镇图书分馆的可持续发展。
(1)重视多级投入。村图书室是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海盐县总分馆建到村级还有很大的难度。县相关部门利用新农村文化建设九项工程政策,对具备条件、村干部积极性高的村采取统一配送的方式建立图书室,这确实是一项群众得实惠的实事工程,社会效益巨大。当然,村图书室的建设需要多元化,如鼓励社会力量加入,丰富图书资源种类,改善借阅环境等等。
(2)重视培训辅导。村图书室建起来后,图书室的管理只有规范化,其作用才有可能发挥出来。因而,笔者认为要加大财政投入,由县总馆承担起对村图书室管理员培训和及时下村辅导工作,确保蕴含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的村图书室可以惠及到千家万户。
(3)重视定期考核。定期考核村图书室运作和成效不失为一项促使图书室健康发展的强有力措施。我们可以通过对考核合格的村图书室以更大的配送力度作为奖励手段,激励各村图书室强化管理和积极开放,从而使村图书室步入良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