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岳全传》辨疑
——兼论《说岳全传》与《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关系*

2011-03-17 16:48
关键词:金丰岳飞中兴

邹 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一、钱彩、金丰乃下层文人之疑

目前《说岳全传》(以下简称《说岳》)研究的盲点是找不出“编次”者“仁和钱彩锦文氏”和“增订”者“永福金丰大有氏”的生平资料。

“仁和”在清代属浙江杭州府,县制,下辖四镇。[1]卷六十五《地理志十二》2128-2129则钱彩是杭州人绝无疑问。小说中的语言也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称包子为馒头、称外衣为海青等。“永福”在清代有二县,一是福建福州府永福县;[1]卷七十《地理志十七》2245二是广西桂林府永宁州永福县。[1]卷七十三《地理志二十》2296研究古代小说的学者提及金丰时通常把他当成福建人[2-5],或许是因为金丰安排了余庆堂本的出版,且福建刻书业又较广西发达得多,故而造成这种附会。其实按常理即可推知“某地某人”的写法只表示祖籍,金丰完全有可能籍贯在彼,而身在此,因此现阶段只能说福建、广西二处都有可能成为金丰的祖籍。余庆堂也不是有名的书坊,难查其详实,笔者推测它的所在地大约在江浙地区,尤以苏、宁二地最为可能。因为这里是清中叶刊刻戏曲小说最繁荣的地区,并且苏、宁地区刻书的特征是方体字,虽然余庆堂本今已不存,但是其后的锦春堂本就是典型的方体字,而这两个版本在逻辑上有着继承关系。

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钱、金二人乃是下层文人,[6]其实他们究竟是不是文人还难下定论。从《说岳》一书中反映出这样的事实:作者对街巷传说的熟悉程度远远胜过对史实的掌握。例如第六回“沥泉山岳飞庐墓,乱草岗牛皋剪径”中叙述周侗去世之年“时乃宣和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行年七十九岁”。按宋徽宗宣和年号起于元年,讫于六年,共六年,何来十七年之说?又有第十一回“周三畏遵训赠宝剑,宗留守立誓取真才”,这一回提到了岳飞在受赠周三畏的家传宝剑时讲述了“眉间尺”的一段故事。

按典籍中“铸剑”的故事主要有两个版本,原型都在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中,一是今本《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讲干将莫邪铸剑,莫邪“剪发断爪”投于炉中,[7]后来《吴地记》演化为莫邪自己跳入火炉;[8]另一个版本是《太平御览》引《吴越春秋》,讲干将莫邪之子赤比复仇的故事,[9]到《搜神记》将二者混合,这一故事就基本定型了。[10]比较之下,《说岳》与以上的说法均不相同,这说明钱彩、金丰二人引述的根本不是书本记录,而是民间流行的街谈巷语。

第十八回“金兀术冰冻渡黄河,张邦昌奸谋倾社稷”中军师哈迷蚩道:“臣闻得昔日郭彦威取刘智远天下,那时也是八月,天气寒冷,冰冻了黄河,大军方能渡过。”

首先这里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字就不准确,刘智远原名“姓刘氏,讳暠,本名知远,及即位改今讳。”[11]卷九十九《汉书·高祖本纪》1321郭彦威原名“姓郭氏,讳威,字文仲……或云本常氏之子。”[11]卷一百一十《周书·太祖本纪》1442此外郭威还有个外号“郭雀儿”。不难推测“郭彦威、刘智远”之名还是来自评话,应该就是《听雨轩笔记》所谓“残唐”[12]。其次郭威起兵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班班可考,头尾皆在十一月份,根本与八月无涉。[13]

此外一些细节,如牛皋本是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非小说所谓陕西人。[14]卷三百六十八《牛皋传》11464牛皋之子名僎,非名通。[注]见于(宋)周必大《周益国文忠公集》卷一百四十六《奉诏录》卷一《回奏》:“有牛僎者,是皋之子”,清道光二十八年瀛塘别墅藏版,第三十七册,第17页。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最后,第四十四回“梁夫人击鼓战金山,金兀术败走黄天荡”中写道:“至今《宋史》上一笔写着:‘韩世忠大败兀术于金山,妻梁氏自击桴鼓。’”案《宋史》原文是:“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14]卷二百六十四《韩世忠传》11361问题在于“执桴鼓”。冯梦龙也提到了这段故事,他的解读是:“梁夫人……亲自执桴,擂鼓助阵。”[15]这里到底是“执桴击鼓”还是“击桴鼓”?显然“执”不是“敲击”的意思,《说岳》的作者肯定没有读懂原文。当然“桴鼓”也是一个独立词,但是《宋史》里与“执”连用,就必须把“桴”解读成“鼓槌”,否则以《说岳》的理解,“执桴鼓”只能解释成“拿起桴鼓”,实为不妥。

以上实例似乎表示出:钱彩、金丰都不是有文化底蕴的文人,他们的历史知识大多来自于瓦肆书场,而非汉籍坟典。根据钱彩十分熟悉评话内容,可以进一步推测他可能就是说书人。而金丰步其后尘又不能改正钱彩的错误,可见他可能也只是略通文墨,仅仅关注作品的精彩程度而忽略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小说的艺术成就,那么他很有可能就是书坊经营者。

钱、金二人不知书的间接证据还有:《说岳》虽然再版不断,但是在清代没有一人作点评批注。它的第一个批本是民国十八年上海会文堂袁韬壶批本。原因可能很简单:不值得批注。又兼钱、金二人身份低微、文名不著,文人骚客可能不屑与之交往,因此翻检清代笔记书牍却找不到任何对钱、金二人的记录描述。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说书艺人钱彩编出一部《说岳》,书商金丰迎合市场需求,看好其销路有利可图,大致做了一些整理,就安排出版了。但是二人的文学修养、历史知识均十分欠缺,因此只能是一部迎合市民口味的应时获利之作,故而也没能够获得文士学者的青睐。

二、金丰改编钱彩原本之疑

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江西巡抚郝硕奏缴《说岳》,当时的记载是:“《说岳全传》,十本,仁和钱彩编次,内有指斥金人语,且词多涉荒诞,应请销燬”。[16]这里没有提及金丰,因此被禁的应当就是钱彩原本。清中叶浙江、南京一带通俗文艺作品大行,屡屡有禁而不绝的事例,《说岳》就是其中之一。钱彩原本日后彻底不行于世,除了被禁的因素外,它本身的质量不济也是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金丰的“增订”是成功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金丰增订本究竟多大程度地改变了钱彩原本?

因为缺乏文献资料作证,这个问题如今已成不解之谜,但是悉心翻检,仍可寻觅到些许蛛丝马迹。

很多人提到《说岳》前半部基本是历史演义,后半部却转变成了神魔小说,暗示有金丰补作之可能。[2]但笔者认为,这种差异并非金丰造成。

首先岳飞后代的故事模式本就是凭空虚构的,没有史实作为蓝本,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发挥。前文已提到《说岳》面向的是大众读者,钱彩不需要向史实负责,自然可以肆意发挥想象力。

其次“说岳”前半部中平杨幺一段已经有了神怪式的描写:第五十一回余尚文的“五雷法”,余尚敬的“驾云法”,鲍方老祖送牛皋“穿云箭”、“破浪履”、“丹药”等都是神仙方术的性质,因此从全书来看,前后并不抵触。

最后是书的篇幅,郝硕所禁钱彩原本为十本,与今本《说岳》各版本差别不大:嘉庆三年本,十册;福文堂本,九集。从这一点推测,金丰并不是整章整回地改写,而是小修小补。

而且作者对全书有清晰的整体规划,这从众多人物年龄上就能看出来。下面以岳云的年龄为轴,看看相对应的其他人年龄纵向、横向叙述是否合理。

书中明确标示岳云年龄共有三处:第二十一回“七岁”、第三十七、四十五回“十三岁”、第六十一回“二十三岁”。可以通过他人年龄推算出岳云年龄有两处:第五十一回,严成方十四岁,第五十二回,岳云年长一岁,则此时岳云十五岁;第四回岳飞拜会道悦之师志明长老时十三岁,第五十九回时隔二十年后拜访道悦,则岳飞此时三十三岁,故岳云十七岁。请看表1。

以下以陆文龙、关铃和牛通的年龄作为参照考查文中前后叙述。

第十五回,金兀术首次南下破潞安州,陆文龙时年三岁。第五十五回朱仙镇鏖兵时,陆文龙奶妈自称已经离中原十三年,则此时陆文龙十六岁。那么陆文龙应当小岳云一岁,也就是高宗即位时陆文龙六岁,则兀术灭宋一役耗时三年,前后基本相合。

第四十回,关铃十二岁,小岳云一岁。第五十八回,描述他“年纪不上二十”,此时岳云十七岁,故关铃实际十六岁,相符。

第六十二回,牛通十五岁(时间上已经是风波亭的下一年,故牛通的年龄也可按十四岁计算),则牛通出生时岳云八、九岁。查前文,果然,牛皋娶妻在第三十二回,也就是岳、牛等兄弟首次入伍之后、牛头山一役之前,同样不与岳云年龄状况矛盾。

显然作者对整部作品的人物有明确的设定,在时间跨度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仍然前后情节合拍。与人物自身活动时间表周密确凿相对应的是作者对历史年号的随意处理。前文提及的宣和十七年只是一例,同样在岳云的军旅生涯中,也存在年号的重大纰漏:高宗即位后,岳飞接旨戎行,逻辑上应当是建炎元年,此时岳飞二十三岁、岳云七岁。历史上建炎年号凡四年,但是到了第四十五回,牛头山战役之后,高宗迁都、改元绍兴,此前牛头山战役时岳云已经十三岁,那么就是说作者认为建炎年号使用了六年以上。这首先是历史知识的缺乏,更因为作者根本未予年号以重视,以至于作品叙述本身就有矛盾之处:第四十五回改元绍兴元年,第四十七回召岳飞讨杨幺时写作绍兴七年,但是按文中逻辑推算岳云此时十五岁,则过了七年岳云才长了两岁?接着在第六十一回,何立去找道悦“即绍兴十三年正月初一日”,此时是风波亭的后一天,那么绍兴七年到绍兴十二年的五年时间里,岳云竟然长了八岁?!说作者时间概念模糊也不确切,因为前文已经分析了以人物活动为轴的时间的准确,只能说作者对自己创造的故事中人物活动方面构思甚详,才能够使得前后一致,但是他又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时间不甚了了,才造成细节上时间的吻合、大局上时间的混乱。

综合以上诸般情况,可以认为钱彩原本故事规模、内容梗概与今本《说岳》即金丰增订本差别不大。金丰的工作只是进一步在细节上修改、润色。即便如此,今本《说岳》仍存在不少行文抵牾的硬伤,比如:第五十七回,兀术派鹘眼郎君领兵偷袭临安,这鹘眼郎君“被牛皋一锏打在肩膀上……牛皋取了首级。”但是第七十五回,“兀术随(疑为“遂”字之误)命撒离罕、孔彦舟、孛堇哈哩、鹘眼郎君四员骁将出马助阵。”这是明显的前后文矛盾:《金佗稡编》提到有“鹘旋郎君”,此当是“鹘眼郎君”的原型,说明钱彩根本没有查阅原文。这里引申出一个问题,就是《说岳》里的地名、人名多有所本,但是又不与史实出处相同,如“吉倩”作“吉青”、“周同”作“周侗”、“道月”作“道悦”等。一两个不同属于作者失察,太多不同就只能说明是作者不知道原文如何了。[注]或许有人认为“鹘旋郎君”是金国官名,因此可以重复出现。但是在小说里,作者是把它当成人名理解、使用的,因为与它并列的“撒离罕、孔彦舟、孛堇哈哩”等皆是人名。

第五十八回,“公子道:‘……我乃武昌开国公太子少保统属文武兵马大元帅岳大公子岳云便是。’”这是把岳飞的官衔误写成了岳云的,或许是想写“某某大元帅的大公子,岳云便是”,总之是笔误无疑。[注]这一句话也可以断句为:“……大元帅岳大公子岳云便是。”那么此处就属于断句错误。

第五回,李春说:“只留下一个小女十五岁了。”周侗介绍岳飞:“虚度二八”。但是下文说李小姐“却与岳大爷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

第六十一回:何立将秦太师陷害岳爷,“因他临死时曾有‘懊悔不听道悦和尚’之言语,故丞相命我来骗他到临安究治”。[注]见于(清)钱彩编次、金丰增订《说岳全传》第六十一回“东窗下夫妻设计、风波亭父子归神”。这一句不通,应该在首句“……陷害岳爷”之后加“说与众僧听”之类的文字,否则不成句子。

这些问题反映了钱彩原本的草率粗陋,金丰已经做了多处修改,但是仍然遗下许多纰漏。除了金丰学识有限,只能说是因为钱彩原本错误太多,改之不尽。

三、《说岳全传》与《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关系之疑

学界主流的看法是《说岳》脱胎于《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以下简称《中兴》),[注]见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元明传来之讲史(下)》云:“有《宋武穆王演义》,熊大木编;有《岳王传》,余应鳌编;又有《精忠全传》,邹元标编;皆记宋岳飞功绩及冤狱。后有《说岳全传》,则就其事而演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03页。那么究竟继承了多少内容?通过把二书中标志性事件罗列出来,两相对比,可以发现《说岳》在岳飞军事生涯的主线故事的描述上,基本不同于《中兴》,但是二者某些细节的相同却印证着《说岳》对《中兴》的借鉴。

《中兴》第十回、《说岳》第九回,岳飞与宗泽谈阵法时的话如出一辙,但均不同于《宋史》的记载。

《中兴》第六十六回所引悼念岳飞的诗文中,有三首与《说岳》第六十一回的诗文相同,其中《说岳》所引的祭文较之《中兴》少末一句。不过这些诗文虽然相同,却不能认为必然是《说岳》摘引自《中兴》,因为这些诗文并不是《中兴》的作者熊大木首创,它也有所本(可能是明代袁纯所编诗文集《精忠录》)。如此,《说岳》当然也可以直接引用,这里只不过是二书引用了同一本书而已。

此外还有,如李若水骂金、康王泥马渡江、疯僧讽秦、施全行刺等,这些故事早也见于其他体裁的文艺作品中。至于《中兴》第十六回山东关胜抗金,《说岳》第三十六回句容呼延灼抗金,应该是来自不同渠道的传说,同类还有戚方、王俊等事件。以上三件,两书叙述不同,又性质相近,但是难以断言《说岳》是独立取材,还是对《中兴》既成故事的再创作。

前文提到了《说岳》对历史时间叙述的混乱,那么《中兴》又如何呢?与《说岳》大相径庭,以《宋史·岳飞传》为故事底本的《中兴》每卷起首都标注时间,如卷一“起靖康元年丙午岁,止建炎元年丁未岁,首尾凡一年事实”、卷八“起绍兴十一年辛酉岁,止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岁,首尾凡十五年事实”[注]见于(明)熊大木编辑《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卷一、卷八,收入《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嘉靖三十一年杨氏清江堂本,1990年版。等。这样的差别说明《说岳》绝不是以《中兴》为蓝本创作的,否则钱彩只要直接把相对应的时间抄进书中即可。

作为一部不遗余力地歌颂岳飞的通俗作品,《说岳》竟然没有引用一篇岳飞的诗词作品。而可以正面彰显岳飞文采的《满江红》等作品在《中兴》中赫然在列。韩世忠没有诗文传世,但是《说岳》第四回却硬是让他吟了一首《满江红》(当然不是岳飞那首),实在蹊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能有一个:作者不知道岳飞的诗文。因此合理的解释只能是钱彩的《说岳》自有底本(即评话演出本),他根本没有全面阅读、研究过《中兴》,他单独征引了其他体裁作品,但是因为时间的发展,这些作品本身也在变化,这才造成《说岳》的具体情节与《中兴》中的故事的不同。但是在目前已有史料的范围内,尚不能排除钱彩利用《中兴》的可能,只不过这种影响已经微乎其微。

或许可以这样总结:《中兴》也是《说岳》的素材来源之一,可是由于《说岳》吸收的故事素材实在庞杂,致使二书的主线故事差别悬殊,所以,尚不能简单地认定《中兴》就是《说岳》的蓝本。

行文至此,笔者斗胆推测如下:康雍时期的说书艺人钱彩编纂的《说岳全传》颇受江南大众欢迎,乾隆九年,小书商金丰迎合市场需求,小修小补地整理了一番。而钱彩原本《说岳全传》中一些嬉笑怒骂的内容触及清人忌讳,被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禁止,逐渐不行于世。而今本《说岳全传》即金丰增订本却保存下来,并逐步扩大影响,流行至今。此推论可能全无道理,姑充一说,期盼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 (元)脱 脱.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 于天池.明清小说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64.

[3] 王宣庭,石昌瑜.英雄酒、凡人泪——古代章回小说卷[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0.

[4] 陈 颖.中国英雄侠义小说通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73.

[5] 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465.

[6] 李绍先,王晓林.明清小说话幽[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187.

[7] (汉)赵 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M]//四库全书影印本,第46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3-14.

[8] (唐)陆广微.吴地记:卷一[M]//四库全书影印本,第58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7.

[9] (宋)李 昉.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四《人事部五·头下》[M].北京:中华书局复制重印上海涵芬楼影印宋本,1985:1675.

[10] (晋)干 宝.搜神记:卷十一《三王墓》[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147.

[11] (宋)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2] (清)清凉道人.听雨轩笔记:卷三《馀纪》[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342.

[13]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九《后汉纪·隐帝乾祐三年》[M].北京:中华书局,1976:9432-9446.

[14] (元)脱 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5]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473.

[16] 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10.

猜你喜欢
金丰岳飞中兴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中兴微量元素水溶肥在秋洋梨上的应用试验
岳飞
金丰公社成立一周年,180余万社员迎来了首个自己的节日
——升级起航!迎接下一个丰收季
农民不管种田只管收粮 金丰公社全程土地托管模式落地信丰
岳飞故事稗钞·序
谢彩霞
扛起民族团餐大旗,把金丰团餐开到我们的家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丰团餐
西古光通中兴而立:下一个30年使命万类互联
岳飞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