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无痛手法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0例 *

2011-03-17 09:06张宝霞
中医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骶管邵氏腰椎间盘

张宝霞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因其创伤大、远期疗效差、后遗症多等原因,多数患者不宜接受;保守治疗如牵引、推拿、理疗等法,因其疗程长、易复发,在临床上亦受到很大限制。2007年2月—2010年 11月,笔者采用邵氏无痛手法配合骶管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颈肩腰腿痛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0例,男 21例,女 19例;年龄 21~73岁,平均(46.88±5.66)岁;病程 5~39个月,平均(12.65±3.54)个月;突出部位为 L3/L4者 6例, L4/L5者 13例,L5/S1者 21例。对照组 40例,男20例,女 20例;年龄 19~75岁,平均(47.36± 4.97)岁;病程4~42个月,平均(13.02±3.42)个月;突出部位为L3/L4者5例,L4/L5者15例,L5/S1者 2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功能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腰椎间盘MRI或CT检查证实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性别不限。③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病例标准者。②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③针刺有不良反应或不愿接受针灸治疗者。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其他严重性疾病者。⑤精神病或神经官能症患者。⑥大块髓核突出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马尾神经受压者,病情进行性加重者。⑦治疗期间服用各类消炎止痛药物者,合并有基础疾病所服药物对本病可产生正副作用者。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邵氏无痛手法配合骶管神经阻滞疗法。①邵氏无痛手法[2]: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术者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腰功能活动受限及辅助检查情况,有针对性的在竖脊肌、腰大肌、腰方肌、臀大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腰臀部筋膜等软组织的起点、止点或肌腹处寻找治疗灶(通常治疗灶具备以下特点:触摸时呈团块状、条索状,或结节状,适度按压时局部产生酸、困、沉、胀痛的感觉,患者自觉舒服、喜按,松手后患者腰部及下肢的主诉症状明显减轻),治疗灶确定后,对其进行增力点压、分拨治疗。手法力量以患者舒适耐受为度,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暴。频率 60次/m in,持续 20~30min/次,1次/d。6次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1 d。②骶管神经阻滞治疗[3]。患者取侧卧位,双手抱膝,用拇指先触及骶骨角,其下方凹陷即为骶管裂孔,即神经阻滞进针处。常规消毒铺巾,0.5%利多卡因2 mL局部麻醉后,用5 mL注射器刺入,刺过骶尾韧带有一明显落空感,表明针尖已进入骶管,缓慢进针约3~5mm,进针不宜超过两髂后上棘连线,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注入生理盐水无阻力,即告穿刺成功,取下注射器,将曲安奈德混悬液10 mg、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 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缓慢注入骶管,边推注边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心慌等反应,如有不适则减慢注射速度或停止注药,待反应消失,即可继续注射。注射完毕,用无菌纱布覆盖针眼,患者仰卧,休息20 min后可离开。于每周第一天进行,每周 1次,3次为 1个疗程。

对照组单纯采用骶管神经阻滞治疗,方法及疗程同上。

5 观测指标

观测 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并分别在治疗前及各疗程结束后进行疼痛强度评分(采用数字分级法NRS)。

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订。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主要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及主要体征基本或大部分消失,功能较好地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及主要体征有所减轻,功能较原来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主要体征无减轻,功能无任何改善。

参照《疼痛诊疗学》[2]NRS评分标准制订。疼痛程度用 0到 10这 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被测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在其中一个数作记号。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BZ_139_2138_999_2156_1045)±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8 结 果

8.1 2组疗效对比

2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1 2组疗效对比

8.2 2组治疗前及各疗程后NRS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及各疗程NRS评分对比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同一疗程对比,#P<0.05。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第1疗程 第2疗程 第3疗程治疗组 40 8.02±1.41 6.05±0.94* 3.88±1.24*# 2.59±0.24*#对照组 40 7.92±1.84 6.11±0.37* 5.25±1.77* 4.36±1.77*

9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椎体过度活动加上椎间盘生化因素的改变,因劳累、扭伤或其他原因引发。该病好发于青壮年,典型症状是腰痛,并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放射痛,严重者可伴下肢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及大小便障碍。

邵氏无痛疗法是全国名老中医邵福元主任医师在长期临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所创立的中西医结合诊治颈肩腰腿痛病的一系列独特的无痛疗法[3]。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功能活动受限情况、辅助检查结果,从解剖学角度来判断患者软组织病变部位(多在竖脊肌、腰大肌、腰方肌、臀大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腰臀部筋膜等软组织的起点、止点或肌腹处),针对病变软组织进行增力点压、分拨治疗,达到舒筋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的作用,最终调节肌肉张力,促进腰椎力学平衡的恢复。而骶管神经阻滞疗法可快速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解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粘连及压迫,并能营养神经,促进神经髓鞘的修复与再生,从而使疼痛缓解[4]。

本临床研究显示,邵氏无痛手法配合骶管神经阻滞治疗组有效率为92.5%,而单纯骶管神经阻滞对照组有效率为80.0%,单纯骶管神经阻滞疗法有一定的效果,但邵氏无痛手法配合骶管神经阻滞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与单纯骶管神经阻滞组。以往临床观察发现单纯骶管神经阻滞疗法组容易复发,而且经常遗留下肢麻木感。2组NRS评分对比显示,邵氏无痛手法配合骶管神经阻滞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骶管神经阻滞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邵氏无痛手法针对治疗灶治疗,改善病灶血液循环,调节肌肉张力,配合骶管注药疗法,两种方法结合则能取长补短,因而疗效满意。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

[2]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邵福元,邵华磊.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陈立民,姚猛,姜永庆,等.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 5(10):27-29.

猜你喜欢
骶管邵氏腰椎间盘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邵氏”复拍,借电视剧人气
邵氏影城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