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方
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问题探析
张琼方
如何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以合理配置,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已成为银行审计面临的崭新课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更作为一种新审计理念,已经成为备受审计职业界关注的热点。因此,研究和探讨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及审计学科本身的发展,更好地为商业银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从现实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固有风险。指假定商业银行不存在内部控制,商业银行的某一业务环节出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固有风险较高,并且体现在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这是由其本身经营货币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2)控制风险。指商业银行的某一业务环节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而未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实质就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的问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长年形成的观念,银行各个级别的“一把手”的权利过于集中,整体人员素质不高,导致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大打折扣,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明显薄弱,因此形成的控制风险应该说是比较高的。
(3)检查风险。商业银行的检查风险是唯一可以由审计人员进行控制的风险,它是指商业银行的某一业务环节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通过审计未能发现,并出具了错误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控制商业银行审计的检查风险,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唯一途径,也对最终形成审计意见起着重大作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的商业银行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难以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及业务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首先,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不甚了解,缺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意识,尚未认识到其重要性,从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其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多地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未能充分评估银行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再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主要着眼于各个单项业务和个别风险的分析,很少涉及全局性和综合风险分析。
最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单一,缺乏风险导向审计队伍。随着商业银行数据的进一步集中,以计算机为主的非现场审计势在必行。但目前风险性抽样重点不够突出,风险预警模型设置尚不够完善,风险业务范围、覆盖面还不全面,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上,由于缺乏专业的风险导向审计人才,致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只是采取“亡羊补牢”式的风险应对措施。
从实践经验来看,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第一,风险识别程序。风险识别是一个渐进持续制度性的工作,是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一步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随时都在变化,各种风险随时影响其生存和发展,但要重点识别那些目前还没有遇到又具有一定潜在威胁的风险,寻找风险源,这也是风险识别的重要工作。
第二,风险评估程序。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的后果进行定性估计或收集相关数据,利用统计精算等方面的知识,对风险损失的频率和幅度进行估计和预测风险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性工作,也是审计人员普遍感到困难的地方。
第三风险控制测试程序。主要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在认为必要或决定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时执行该程序如果认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审计人员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
第四,风险评价程序。指根据相关标准衡量风险,以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或选择处理的方法和可接受的程度风险评价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风险认识水平的阶段性及风险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需要对风险处理技术定期检查修正,以保证处理技术的最佳效果。
风险导向审计在实施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程序的实施应由审计人员主动控制。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只是审计被审计银行提供的资料及重要的审计证据,而重要审计程序由被审计行控制,没有实施自己的审计程序并收集取得审计证据,则审计人员易落入被审计银行造假的陷阱之中。
二是内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执业关注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在内审中保持应有的执业关注,随时了解异常非常规事项并及时做出积极反应,经过初次评估控制风险再次评估控制风险最终评估控制风险,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异常事项的出现,不断修改审计程序,补充审计证据,直到足以支持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
三是对审计证据的审慎分析取得审计证据。风险导向审计只是审计人员审计的一种手段,内控审计人员必须对取得的证据进行审慎分析,判断其来源是否可靠证据是否真实并能够支持审计结论。
就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实际风险而言,我们可以开展以下审计项目:
1.开展关于房贷业务市场风险控制情况的审计项目。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在通货紧缩性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已走入了停滞的状态,虽然政府已开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压力仍然没有减轻而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冲击最大的就是持有上万亿房贷的国内各家商业银行。房地产市场风险和随之而来的客户信用风险、转移风险就像悬在国内商业银行头上的一把剑,随时威胁着银行的资金安全。
2.开展关于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控制情况的审计项目。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一方面固然反映了其中巨大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也在于部分银行事前盲目追求销售业绩,在产品的宣传及条款中有夸大及不实成分又导致一定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因此,有必要对银行理财产品开展审计,掌握其中的风险情况。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实现:一是建立落实审计人员定期培训实习制度,在不影响正常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下,有计划的派遣人员去业务部门实习,学习相关的市场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了解业务经营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类风险问题;二是邀请业务部门或外审机构风险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给审计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传授风险知识及管理技术;三是创造一定条件,鼓励内审人员通过自学风险管理知识,参加一些国际风险管理认证资格的考试,为将来的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业务骨干;四是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引进上,应加强筛选,优先考虑业务知识面广,具备一定风险管理经验的人员,从源头上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