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动因分析

2011-03-15 08:17刘爱英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动因不确定性

刘爱英

一、我国引入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动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枷锁,经济正在朝着我们预计的方向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虽然进入了正轨,但是在尚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无形中受到了制约。原有的理论体系已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新的理论体系迫切需要建立,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的理论体系的建立,预示着计划经济将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市场经济即将登场,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原有的计划经济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形成的思想观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1993年新的会计准则颁布。考虑到市场经济的引入使经济环境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企业面临着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为了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使企业的发展能够迅速的步入正轨,同时也为了能够融入国际,在内外因的综合影响下,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产生了,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会计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动因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实现实质性趋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在会计准则方面与国际接轨的强烈愿望。谨慎性原则作为国际上会计领域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受到重视也是必然的。

而从我国自身的角度来看,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的风险会日益增加,如果不能很好的对这些风险进行规避与防范,会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谨慎性原则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各种风险能够被人为的进行估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保证社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国谨慎性原则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市场经济越发展,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越多,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会计就在客观上增加了核算风险的要求。这说明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前提是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也即各种难以预料风险的存在。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相关联,运用谨慎性原则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人们的误导以及造成的损失,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使企业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中发展。

(2)会计信息不对称及信息需求者的利益相关性不同是谨慎性原则在我国存在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如果管理层的人都是理性人,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更高的工资和奖励,这也是能够体现他们的价值的一种方式。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更愿意采取乐观的行为,如在资产负债表中高估资产,在利润表中高估收益和低估损失,尽量的增加企业利润,希望能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种做法显然是以牺牲债权人的利益来满足股东对收益以及管理层对报酬的要求的,这不是以努力经营来实现经营项目的正的净现值来增加企业价值,这是以损害一方利益为前提的。

(3)提供稳妥可靠的会计信息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近几年,虚假会计信息在我国日趋泛滥,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其出发点就在于要求企业将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价值损耗予以充分的考虑,并计入相关的费用,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稳妥可靠。

三、我国会计谨慎性原则发展的动因

(1)企业经济发展,促进了谨慎性原则的纵深发展。经济利益是企业发展的物资动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有了足够的利润,对于经营中不确定性因素发生的影响利润额推迟表达并不会影响企业的信誉,相反,企业还可从这部分利润及其利润分配的推迟表达上获得好处,即相当于从国家及投资者上获得了无息贷款。可以说,经济越发展,企业和经济效益越好,谨慎性原则就越得到纵深的发展。

(2)任何事物始终是存在缺陷的,谨慎性原则也存在着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不法之徒利用谨慎性原则存在的缺陷操纵利润,这给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无论是从改善我国的竞争环境,还是从提高国际影响力的角度考虑,当我国的谨慎性原则受到挑战,暴露出谨慎性原则的缺陷时,谨慎性原则就应该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的影响力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动因不确定性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清、民国木薯在广东的引种推广及其动因初探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全球不确定性的经济后果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英国“脱欧”不确定性增加 玩具店囤货防涨价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解码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动因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