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更新
(潍坊市烟草专卖局,山东潍坊 261061)
烟草属1年生日照草本茄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在烟草生产中,烟株现蕾后要进行人工打顶抹叉,以促进烟叶生长,正确合理地使用抑芽剂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消耗,还可减少因农事操作造成的病害传播和反复侵染[2-4]。为筛选安全高效的烟田抑芽剂[5-10],2009年于7个试验点及2010年于6个试验点对防治烟田腋芽的几种药剂进行对比试验,试验中设计对照药剂和无有效成分的空白对照。该研究通过不同地点2年的田间试验,评价不同抑芽剂对烟草腋芽的抑制效果,旨在为生产应用提供了指导。
试验所用抑芽剂及对照见表1。
表1 各处理所用抑芽剂及用量
试验于2009和2010年进行,以清水为对照,设5个处理(表1),每个处理4次重复,田间随机排列。小区面积50 m2,每小区种植烟草100株。烟田50%烟株中心花开放时打顶,摘除短腋芽,并在24 h内于顶叶长度20 cm以上用药,每株用药液量20 mL,杯淋,施药时应将倾斜的烟株扶正后再施药且用药时须为晴天。每小区取3点,每点10株,在施药后2、4、6周后分别调查1次超过2 cm的活芽数,在最后一次调查时采活芽称重。试验结束后,统计抑芽效果,采用邓肯新复极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抑芽效果(%)=[对照平均单株芽数(重)-处理平均单株芽数(重)]/对照平均单株芽数(重)×100
2009和2010年不同试验点不同抑芽剂对比试验结果如表2、3所示。
表2 2009年抑芽剂对比试验结果%
表3 2010年抑芽剂对比试验结果%
续上表
由表2可知,2009年在青岛试验地,处理①药后2周的抑芽率与处理④相比较低,药后4周较高,药后6周较低,但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①的鲜重抑制率与处理④相比较高,但差异也不显著。同样在东北、楚雄、贵阳、重庆、福州和玉溪试验地,2处理间的抑芽率和鲜重抑制率差异不显著。由表3可知,除在重庆试验地中处理①的鲜重抑制率显著低于处理④外,其余试验地中处理①药后2、4、6周的抑芽率和鲜重抑制率均与处理④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看出,125 g/L氟节胺乳油(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200倍液,对烟草腋芽的防效与对照药剂36%仲丁灵乳油(山东鸿汇烟草用药有限公司)100倍液效果相当。
由表2可知,2009年在青岛试验地,处理②药后2周抑芽率与处理④相比较低,而药后4和6周的抑芽率和鲜重抑制率均高于处理④,但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东北、楚雄、重庆和玉溪试验地这2处理间的抑芽率和鲜重抑制率差异也不显著。在贵阳和福州试验地,处理②药后2周的抑芽率与处理④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在贵阳处理②药后4和6周的抑芽率与鲜重抑制率显著高于处理④,而在福州则刚好相反。由表3可知,2010在各试验地处理②和④间的抑芽率和鲜重抑制率差异均不明显,只在重庆试验地处理②的鲜重抑制率显著高于处理④。由此可见,从总体上说330 g/L二甲戊灵乳油(山东鸿汇烟草用药有限公司)100倍液,对烟草腋芽的防效与对照药剂36%仲丁灵乳油(山东鸿汇烟草用药有限公司)100倍液效果相当。
由表2可知,在青岛、东北、楚雄、重庆和玉溪试验地,处理③和④间的抑芽率和鲜重抑制率差异不显著。在贵阳试验地,处理③药后4和6周的抑芽率和鲜重抑制率显著高于处理④,而在福州试验地则刚好相反。由表3可知,在各试验地中处理③和④的抑芽率和鲜重抑制率间差异均不显著。由以上分析可知,处理③即330 g/L二甲戊灵乳油(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100倍液,对烟草腋芽的防效与处理④即对照药剂36%仲丁灵乳油(山东鸿汇烟草用药有限公司)100倍液效果相当。
烟草植株一般每个叶腋都含有3~4个腋芽,通常受顶端优势影响在烟株打顶前处于潜伏状态。而在烟株打顶后,由于已去除了顶端生长素对这些潜伏腋芽的抑制作用,它们就会自上而下地快速萌发,大量消耗叶片水分和养分,从而降低烟叶质量和产量。因此,打顶后及时进行抑芽处理是在烟株生长后期调节其营养和改善烟叶质量性状的一项有效措施。该试验显示,125 g/L氟节胺乳油(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330 g/L二甲戊灵(山东鸿汇烟草用药有限公司)和330 g/L二甲戊灵乳油(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对烟草腋芽的防治效果均与对照药剂36%仲丁灵乳油(山东鸿汇烟草用药有限公司)相当。试验中未发现这3种试剂对烟草有药害,也未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说明这几种试剂安全性均较好,可在烟草生产中推广使用。生产实践证明,在使用抑芽剂时,应先抹去长度超过2 cm的腋芽,且顶部留叶长度最低应不小于20 cm,以免顶部嫩叶受药害而产生畸变;在施用抑芽剂时应从不同角度将药液淋下,以保证各个部位均能得到抑芽效果。
[1]张会娟,胡志超,谢焕雄,等.我国烟草的生产概况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161-14162,14213.
[2]王凤龙,时焦.烟草抑芽剂进展与应用[J].中国烟草,1996(3):34-38.
[3]PapendsHD.运用打顶和控制腋芽技术调节烟叶可用性[J].烟草科技,1997(1):39-41.
[4]陈德鑫,王凤龙,杨清林,等.烟草抑芽剂及其使用方法[J].烟草科技,2003(6):46-48.
[5]陈玉国,李淑君,王海涛,等.33%二甲戊乐灵乳油对烟草腋芽的抑制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49-50.
[6]吴小毛,龙友华,李明,等.土壤及水中残留氟节胺的气相色谱分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28(4):363-365.
[7]魏方林,黄松其,斯晓帆,等.三种氟节胺制剂对烟草的抑芽效果对比[J].浙江化工,2003,34(4):18-20.
[8]马京民.烟草抑芽剂的分类及施用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06,26(9):34-35.
[9]吴春江.我国烟草常用抑芽剂及使用[J].浙江化工,2003,34(10):15,33.
[10]邓海滨,陈永明,刘小平,等.几种抑芽剂对烤烟腋芽的控制效果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