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春苗 ( 浙江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312000)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不同原因所致的多种心脏病发展的最后结果,也是目前心血管医师面临的很大挑战。目前国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改善心室重构的报道甚少,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与同期单独加用依那普利治疗作为对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选择2007-2009年我院住院的CHF患者236例,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肝肾衰竭的患者,所选患者1个月前均未使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及他汀类药物。其中冠心病190例,风湿性心脏病15例,甲亢性心脏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肺源性心脏病14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心功能Ⅲ~Ⅳ级。根据患者确诊后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将236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8例。试验组男63例,女55例;对照组男69例,女49例。两组年龄、病程、血糖、血脂情况详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一般情况及生化资料水平接近。
1.2 治疗 两组均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药、硝酸酯类制剂、洋地黄制剂、利尿药,并给予吸氧、低盐低脂饮食。试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20mg/d,晚上1次;依那普利(依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口服,20mg/d,早晚各1次。对照组加用依那普利,用法与用量同试验组。两组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脂全套、空腹血糖、血电解质。采血前禁食10小时,次晨采静脉血进行上述检测。测量和计算治疗前后的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
1.4 疗效评定方法 根据1993年卫生部发布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进行评定。治疗后心功能改善1级为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无明显心力衰竭体征和症状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比较 (±s)
注: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组 别例数 年龄(岁) 病程(月)空腹血糖(mmol/L)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试验组11869.2± 9.840±6 5.8±1.4 4.9±1.01.9±1.3 1.3±0.3 3.0±0.7对照组11870.9±10.136±5 6.4±3.1 5.0±1.32.0±1.2 1.2±0.3 3.0±0.9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动图测量相关指标变化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动图测量相关指标变化 (±s)
注:1为试验组自身前后对照,2为对照组自身前后对照,3为两组治疗前比较,4为两组治疗后比较
?
2.1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测量相关指标改变(表2)
由表2可见,自身前后对照:两组治疗后LVEF、SV和CO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LVEDV、LVESV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别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的LVEF、SV和CO较对照组高,LVEDV、LVESV较对照组低,除CO外,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疗效比较(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3可见,试验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2.63,P<0.01)。总体上,试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均无显著变化,无明显肝、肾功能恶化。
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上是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及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改善冠脉供血与血流动力学。以β受体阻滞药、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及洋地黄类为基础的方案均可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不但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降低了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1]。依那普利可纠正心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动脉顺应性,使心衰患者的血管内膜正常化。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可明显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血流,增加横纹肌供血,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但临床上尚存在一定问题。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证实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与心肌纤维化[2]。他汀类药物是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主要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其通过HMG-CoA还原酶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近年来发现,他汀类除了调脂作用以外,还有心血管保护作用[3]。它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内斑块炎症以及逆转左室肥厚,减少心肌重构[4-5]。
我们的观察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其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单独加用依那普利的对照组。同时,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每天20mg的阿托伐他汀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1]胡大一,郭艺芳.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重视稳定性冠心病的药物治疗[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1(4):193-195.
[2]Wolff AA,Rotmensch HH,Stanley WC,et al.Metaabolic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the clinicians,perspective[J].Heart Fail Rev,2002,7(2):187-203.
[3]Yildiz A,Cakar MA,Baskurt M,et al.The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therapy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ardiovasc Ultrasound,2007,30: 5-51.
[4]史文举,浦奎,赵琳燕.冠心病炎性因子的血清水平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0,2(1):37-40.
[5]吕连明,王光春.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46-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