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独柱墩多跨连续刚构桥合龙方案与水平顶推力研究

2011-03-12 05:30夏培华杜松
中国港湾建设 2011年1期
关键词:墩底主墩墩顶

夏培华,杜松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长大桥梁施工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14)

0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逐步向高墩大跨多跨方向发展。多跨连续刚构桥在施工与后期运营过程中受梁段自重、收缩、徐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很大挠度。由于连续刚构桥是墩梁固结体系,在引起竖向位移的同时,也会使主墩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且跨度越大水平位移越大,为了消除此影响,在连续刚构桥中跨合龙时对梁体施加一对水平顶推力,给主墩施加一个反向位移,来抵消合龙温差、后期收缩徐变等因素引起的水平位移。目前,连续刚构桥一般按“对称悬臂浇筑→边跨合龙→中跨合龙”的顺序进行施工,对于多跨连续刚构桥,由于其跨径大、连续孔数多及高次超静定等因素,顶推力的大小不仅与水平位移量有关,还与合龙顺序有关。因此有必要对多跨连续刚构桥水平顶推力与合龙顺序进行优化计算。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开展单桩独柱墩多跨连续刚构桥合龙方案和顶推计算的研究。

1 工程概况

嘉绍大桥南岸水中区引桥为7×70+(70+120+70)+4×70=1 030m连续刚构桥,左右幅分幅设置,本文分析第一联7×70m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见图1。桥梁断面为单箱双室,箱梁梁高4.0m,顶板宽19.8m,底板宽10.9m。箱梁桥面2%的横坡由箱梁整体翻转实现。基础采用单桩独柱墩,桩基为3.8m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长105m,桥墩为横向展开的圆柱式墩身,墩高40m左右。桥墩与桩基直接相连,不设承台。

2 有限元分析模型

多跨连续刚构桥属多次超静定,施工顺序复杂,因此采用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主梁划分为149个单元,6个主墩划分为158个单元。本桥桩基与桥墩采用无承台结构的单桩独柱结构,桩长105m,墩高40m左右。由于该桥无承台,且桩长很长,因此建模计算根据JTJ254-98《港口工程桩基规范》中4.3.3节,计算弹性长桩的受弯嵌固点深度,在墩底下12m。有限元模型如图2。

图2 有限元模型

根据设计施工顺序(由边跨依次向中跨合龙),计算主跨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不顶推)各墩顶将发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具体数值见表1,相应的位移如图3所示。

表1 主梁部分控制截面水平位移(未顶推)mm

图3 10 a收缩徐变后位移变形图(未顶推)

3 合龙方案优化研究与顶推力计算

根据嘉绍引桥连续刚构桥的特点,本文提出3个可行的合龙方案。

方案一:合龙顺序为,边跨→次边跨→次中跨→中跨。该方案只在中跨合龙前施加顶推力。

方案二:合龙顺序与方案一相同。次边跨、次中跨、中跨合龙前分别施加一次顶推力。

方案三:合龙顺序为:边跨→中跨→次中跨→次边跨。在中跨、次中跨、次边跨合龙前分别施加一次顶推力。

理想的顶推是消除表1中10 a收缩徐变后的水平位移,使其位移为0,而实际上很难做到,且无必要。因为桥梁合龙后为超静定结构;而且其水平位移大部分是在成桥以后发生的,若将10 a收缩徐变的位移量完全顶推到位,势必造成成桥后反向水平位移过大,这对桥梁的受力也是不利的。经试算与经验,确定按75%的水平位移量作为顶推位移量。

方案一,不同的顶推力与各主墩墩底截面应力关系如图4、图5所示(压为正,拉为负。图中:“x边”表示x号墩靠边跨侧位置;“x中”表示x号墩靠跨中侧位置。以下各图同),各主墩墩顶水平位移见表2。

图4 方案一顶推阶段墩底应力图

图5 方案一10 a收缩徐变后墩底应力图

表2 方案一在不同顶推力作用下各墩顶10 a收缩徐变后水平位移 mm

从图4、图5可以看出,各墩底应力与顶推力成线性关系,随着顶推力的增大,墩底跨中侧压应力减小,拉应力增大,且在施加顶推力阶段,3号墩底拉应力在4 000 kN时已达到3.8MPa;墩底边跨侧压应力增大,拉应力减小。从长期来看,墩底两侧应力差减小,说明墩的受力更趋于合理。但在顶推阶段出现了较大的拉应力,对主墩短期受力不利,容易产生裂缝。

从表2可以看出,顶推力为2 000 kN时,2号、3号、4号、5号墩顶水平位移较接近25%的水平位移量,但7号、1号、6号、8号墩的位移量远远没有达到,虽然4 000 kN时水平位移有所接近,但仍相差较大,且此时3号墩的反向水平位移过大,墩底拉应力也很大,故该方案顶推后线性不理想。

方案二,根据表2可以看出,顶推力与水平位移基本成线性关系,在顶推阶段施加100 kN的顶推力后,可得到各墩顶产生的水平位移,见表3。

表3 方案二各顶推位置100 kN顶推力各主墩墩顶水平位移增量 mm

根据表1中75%的水平位移量来估算顶推力的大小。由于在次中跨,中跨合龙时,单独的T构梁在顶推力作用下会产生反向的位移,因此在确定次中跨、中跨顶推量时,必须加上该反向位移。于是根据1号、2号、3号墩可列出下列方程,7号墩与1号墩为同一顶推力。

式中:Δij为100 kN顶推力在主墩顶产生的水平位移增量(i表示墩号,j表示合龙顶推顺序);Pi为合龙顶推力,100 kN;δi为表1中1~3号墩75%的水平位移。

求得三次合龙顶推力分别为,P1=220 kN,P2=250 kN,P3=4 600 kN。同理根据4号,5号,6号墩也可以求得一组顶推力,P1′=230 kN,P2′=320 kN,P3′=5 600 kN。为了保证中跨合龙对称顶推施工,故最终得到的中跨合龙顶推力为5 100 kN。根据上述估算,取中跨合龙力4 000 kN,4 500 kN,5 000 kN各模拟一组。

不同的中跨顶推力作用下,各主墩墩底截面应力关系如图6、图7所示(压为正,拉为负),各主墩墩顶水平位移如表4示。

图6 方案二中跨顶推阶段墩底应力图

图7 方案二10 a收缩徐变后墩底应力图

表4 方案二在不同中跨顶推力作用下各墩顶10 a收缩徐变后水平位移 mm

从图6、图7可以看出,中跨顶推时随顶推力增大跨中侧拉应力增大(5 000 kN时已达3.26MPa),边跨侧压应力增大,墩底两侧应力差较大,收缩徐变完成后,墩底两侧拉应力差明显减小,墩子受力越来越均匀,且2号、3号、4号、5号随顶推力增大应力差增大,1号、6号墩应力差减小。

从表4可以看出,顶推力为4 500 kN时,各主墩墩顶水平位移接近25%的水平位移量,但7号、8号墩的位移量还有一定差距,此时在3号墩底也产生了2.61MPa的拉应力。与方案一相比,该方案水平位移控制较好,但顶推次数多,顶推力大,且墩底也出现了较大的拉应力,墩底易产生裂缝,因此该方案也不太理想。

方案三,根据表1中75%的水平位移量来估算顶推力的大小。由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出各合龙处施加100 kN顶推力后各墩顶水平位移增量,见表5。由于水平顶推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故可计算水平顶推力:

式中:Δi为100 kN顶推后各墩顶位移增量;Pi为顶推力,kN;δi为表1中各墩顶75%的水平位移。代入数据得:

表5 方案三各顶推位置100 kN顶推力各主墩墩顶水平位移增量 mm

为保证中跨对称顶推施工,取P3=P4=(76+45)/2=60 kN,1号与7号墩,6号墩与8号墩是同一顶推力,故P1=P2=(1 760+2 300)/2=2 030 kN,P6=P8=(2 000+2 800)/2=2 400 kN。为分析不同顶推力产生的影响,顶推力取全桥对称布置,此处在中跨合龙时施加顶推力60 kN,次中跨合龙取150 kN、250 kN各模拟一组,计算次边跨在不同顶推力(1 500 kN、1 800 kN、2 100 kN)作用下的应力与位移,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实际确定的顶推力来施工。

各主墩墩底截面应力关系如图8、图9所示(压为正,拉为负),各主墩墩顶水平位移如表6所示。

从图8、图9可以看出,2号、5号墩底应力只与次中跨顶推力有关,而与次边跨顶推力无关。1号、6号墩底应力只与次边跨顶推力有关而与次中跨顶推力无关。次中跨顶推时随顶推力增大1号、6号墩底跨中侧拉应力增大,边跨侧压应力增大,墩底两侧应力差较大,收缩徐变完成后,墩底两侧拉应力差明显减小,墩子受力趋于均匀。

图8 方案三边跨顶推阶段墩底应力图

图9 方案三10 a收缩徐变后墩底应力图

表6 方案三10 a收缩徐变后各主墩墩顶水平位移 mm

从表6可以看出,次中跨顶推力的变化只对2号、5号墩顶水平位移有影响,对3号、4号墩顶水平位移没有影响,次边跨顶推力的变化只对边墩水平位移有影响,而对其它墩没有影响。且不像方案二在次边跨、次中跨顶推时还有向反方向的位移,因此能很好地控制2号、5号墩顶的水平位移,同时1号、6号、7号、8号的水平位移也能很好地控制。次边跨顶推力大于1 800 kN时,1号、6号、7号、8号水平位移较接近25%的水平位移量,但其它墩的反向水平位移量过大,且1号墩和7号墩出现了很大的拉应力。不利于墩的受力,通过对比表1,可以确定方案三的合龙顶推力依次为,中跨60 kN,次中跨150 kN,次边跨1 500 kN。

比较方案一、二、三,方案一、二虽然是常规的合龙顺序,但顶推力大,顶推线性不易控制。方案三虽然顶推次数多,但顶推力小,线性调整理想,因此方案三为最佳方案。

4 结论

本文针对单桩独柱多跨连续刚构桥的构造特点,结合嘉绍大桥南岸引桥工程,提出了3个合龙及顶推方案,开展了相应的应力与变形及顶推力大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对于多跨连续刚构桥合龙,多次顶推比一次顶推更合理,顶推力与水平位移成线性关系。

2)合龙顺序为边跨合龙→中跨顶推合龙→次中跨顶推合龙→次边跨顶推合龙,较边跨合龙→次边跨(顶推)合龙→次中跨(顶推)合龙→中跨顶推合龙更适合七跨一联的单桩独柱墩连续刚构桥,能有效减小主梁在长期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改善主梁受力性能。且施加顶推力后,既减小了墩顶的水平位移,也增强了单桩独柱桥墩的稳定性,还有效地改善了主墩的受力。因此,对于多跨长联连续刚构桥,在合龙前进行顶推是非常必要的。

[1] 周光伟,陈得良.连续刚构桥合拢温度的合理确定及高温合拢对策[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3):18-22.

[2] 姚国文,宋文锋,周志祥.多跨连续刚构桥水平顶推力与合龙顺序优化[J].公路与汽运,2008(1):94-96.

[3] 胡清和,邓江明.多跨连续刚构桥顶推合拢方案研究[J].中外公路,2009(3):114-119.

[4] 陈列,徐公望.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桥桥式方案及合龙顺序选择[J].桥梁建设,2005(1):36-38.

[5] 邹毅松,单荣相.连续刚构桥合龙顶推力的确定[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14-17.

[6] 张谢东,詹昊,舒洪波,等.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合龙施工技术研究[J].桥梁建设,2005(2):66-69.

猜你喜欢
墩底主墩墩顶
大跨高低墩连续刚构桥主墩力学性能研究
“人”字形曲线高架桥地震动多角度输入研究
矩形墩顶部横向内力分析
装配式预制小箱梁下部结构墩柱计算
拉索限位装置对跨断层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
双柱式钢筋混凝土柔性墩加固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让跨海大桥主墩损伤“可见”
铁路连续梁桥墩底转体施工技术研究
连续梁桥墩底自复位减隔震机理及参数优化分析
内荆河特大桥主墩深基坑单层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