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庚,张 辉,谭从娥,倪 青,郭蓉娟,肖月新,张润云,王米渠△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总领八纲辨证,贯穿于脏腑辨证。肾阴肾阳在糖尿病的辨证论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景岳将消渴(狭义糖尿病)分为阴消和阳消,进而以肾阴虚、肾阳虚分别论述消渴,此为本课题以肾阴虚和肾阳虚为纲研究糖尿病的症状分布提供了理论指导。古今医家对肾阴虚、肾阳虚在消渴发病中的重要性颇有体会,但缺乏专章、专论、专题研究,尤其没有流行病调查的说明,更没有数量化地论证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的症状分布及其差异。因此,本文对460例糖尿病患者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进行统计学分析,兹介绍如下。
本课题参考中基教材和国家颁布肾虚证的辨证标准,结合糖尿病肾虚证的临床特点,采用等级评分的方法,反复修订为68个量的肾虚量表。分级标准来源于张仲景根据汗出的不同情况,分别描述为无汗、微汗、多汗、大汗;把口渴分为口不渴、口微渴、口渴、口大渴饮等不同等级和现代心理学行为功能量化及生命质量量化等评分方法。本量表把症状、体征、行为等68方面,按程度(无、轻、中、重)赋以0、1、2、3分。选取量表中最能反映肾阴虚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两颧发红)与肾阳虚(夜尿频多、四肢发冷、身冷畏寒、大便稀溏、脉迟微)的症状作为分组依据,将调查数据分为肾阴虚与肾阳虚组[1、2]。
调查于2007年~2008年由经过培训的课题组硕士研究生完成。病例来源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187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113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127例、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内分泌科33例,共460例。调查均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进行。其中24人年龄缺失,未缺失的436人平均年龄为60.72岁±2.71岁;性别信息14人缺失,剩余有男性206人,女性240人。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值采用静脉血浆葡萄糖氧化酶法):有糖尿病的一些主要症状(烦渴、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且检查证实有空腹血糖≥7.0mmol/L,OGTT,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为观察2型糖尿病的纳入标准。糖尿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②各种精神病患者及不愿意合作者;③非糖尿病引起的各种严重器官病变患者;④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⑤合并严重感染者。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运用秩和检验、多变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
表1显示,经 Student-Newman-Keuls检验,除重度症状和中度症状的出现频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以外(P>0.05),其余各程度症状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以统计量表评分来研究症状分布是可行的。经多变量方差分析(MANOVA)分析显示肾阴虚不同程度5个症状的出现频率与肾阳虚不同程度5个症状的出现频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
在所有出现肾阴虚的不同程度症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轻度舌质红占39.0%,重度潮热则未出现。5项症状由潮热向舌质红依次递增(5.6%、9.2% 、14.1% 、25.6% 、45.5%),且主要为轻度症状,出现频率为67.6%,其次为中度症状占28.2%,重度症状占4.2%。
表1 不同程度糖尿病肾阳虚和肾阴虚症状分布(例)
在所有出现肾阳虚不同程度症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轻度夜尿频多占21.2%,重度脉迟微则未出现。5项症状由脉迟微向夜尿频多依次递增(3.3%、11.1%、21.6%、22.3%、41.7%),且主要为轻度症状,出现频率为56.2%,其次为中度症状占32.3%,重度症状占11.5%。
阴阳为中医理论的总纲,统领诸证,在糖尿病(消渴)证候的分析中把握住阴阳二纲,分析肾阴虚和肾阳虚各症状的分布情况,显得尤为重要。肾水亏损则可导致消渴,因为水不济火,火不归原,火游于肺则导致上消,火游于胃则导致中消,火烁阴精则导致下消。这些都是因为肾阴不足、水亏于下而引起消渴。如果肾火不足,则阳不化气,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升无降,故直入膀胱,而饮一溲二,导致源泉不滋,天壤枯涸。这些都是肾阳不足、火亏于下引起的消渴[3]。以上从中医理论阐述了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与糖尿病的重要关系,即肾阴虚和肾阳虚是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病机。本课题调查结果显示,肾阴虚不同程度5个症状的出现频率与肾阳虚不同程度5个症状的出现频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该样本中糖尿病人均等地出现肾阴虚和肾阳虚,临床上肾阳虚和肾阴虚证也不是截然分开了,印证了阴阳相互转化、互根互用的特性。在肾虚症状中,舌质红和夜尿频多出现频率最高,潮热和脉迟数则最低。提示临证处方中应把握住主要症状,则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症状皆主要以轻微程度表现出来,可能因为调查对象皆为住院病人,且都接受了正规的胰岛素或降糖药治疗,所以症状表现不重,说明西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也可以减轻中医意义上的“症状”。以上便是本文从统计学角度研究糖尿病肾阴虚和肾阳虚的意义所在,即“燮理阴阳,以平为期”[4]。
本文分析了糖尿病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统计学特征。虽然肾虚以阴阳为纲,但阴虚和阳虚各症状出现的频率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这或许提示了阴阳互根互用、互相转化的辨证统一关系。那么也可以借此模式探索其他成对证型如肾精虚和肾气虚,心阴虚与心阳虚、肺阴虚与肺阳虚等其他阴阳证型的统计学意义。本文采用运用秩和检验,多变量方差分析等常用的统计方法。如果能引入运用分形数学对阴阳二分集的构造,结合神经网络、集合论、专家系统等处理复杂问题的模式,对阴阳理论建立数学表达式或模型,则可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综合分析,以期更深入地探究肾阴虚和肾阳虚复杂的数学本质。
[1] 王米渠,李炜弘,严石林,等.81项辨证因子归纳及其在糖尿病辨证中的[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1):89-90.
[2] 王米渠,严石林,张连文,等.肾虚证辨证因子等级评判操作标准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1):56-59.
[3] 罗 美.古今名医汇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1999:218-220.
[4] 方 皓.中医、中药学的科研方法[J].中国医疗前沿,2007,2: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