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萍,赵江丽,程文蕾
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生理、病理、心理、药物等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脑卒中后频发跌倒已成为脑卒中的主要并发症[1],且跌到的危害是巨大的。探讨如何有效预防脑卒中病人跌倒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001年,美国健康保健鉴定联合委员会(JCAHO)要求每家评审合格的医院每年至少进行一项前瞻性危险评估项目,并推荐使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 EA)作为完成该任务的工具[2]。FMEA是一种前瞻性的可评估高风险医疗护理流程并找出和矫正危险因子的风险管理方法,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已逐渐在各医院开展应用。我科于2009年1月将FM EA管理模式应用于预防卒中病人跌倒,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1 成立FMEA小组 成立神经内科FMEA小组,由6人组成,包括护士长、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专科业务精通并接受过FM EA知识的系统培训人员。
1.2 绘制流程图,找出潜在失效模式 将操作步骤按照流程图的形式逐一展开,有助于小组成员对病人安全的潜在风险达成共识,保证完整的分析和评估,防止片面或遗漏。FM EA小组成员经过分析讨论,画出本科室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防跌到流程图(见图1),再找出可能失效的所有环节。
图1 防跌到流程图
1.3 找出潜在原因,进行风险分析 FM EA小组成员对可能失效的环节,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失效原因的严重度、频度、及不易探测度的得分进行讨论,最后计算出危机值 。危机值也叫事先风险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是严重度(severity,S)、失效模式出现的频度(frequency of occurrence,O)和不易探测度(likelihood of detection,D)乘积。筛选得分最高的5项高风险因子作为本次行动最需改善的失效模式。它们分别为:护士未进行跌倒安全宣教或宣教不及时;护士未及时巡视及满足病人需求;呼叫铃不便于病人取用;护士对有跌到风险病人再评估意识差;护士工作繁忙,无法忙中有序预防病人跌倒(见表1)。
表1 部分跌到失效模式风险分析分
1.4 制订改进措施
1.4.1 及时对病人及陪护进行防跌倒宣教 由于我科2008年有3例病人在入院8 h内护士没有及时宣教而出现病人跌到,故我科制定了防跌到告知制度,要求根据入院评估情况,由当班责任护士完成首次防跌倒安全宣教。评估工具主要使用莫氏(MORSE)跌到评估表,再结合视力,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特殊用药情况,筛查出有跌到风险的病人。制定跌倒风险告知书,宣教后家属/病人签名。设置责任组长检查当班完成情况。
1.4.2 再评估便于及时提供合适的护理措施 责任组长需在筛查高危病人上把关,协助制订个性化的防跌到方案,并及时指导下级护士落实执行。跌到高危病人,每天再评估;中危险、低危险病人每周再评估。对跌到风险高危的病人班班交接,有变化随时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1.4.3 及时巡视及满足病人需求 加强巡视,放置用品(尿壶、水杯)、用具于可触及处,需求多的病人安排在距护士站近的床位,对病人的呼叫铃及时给予应答。
1.4.4 确保呼叫铃使用效能 呼叫铃放置病人手边,并教会病人及陪人使用[3],故障呼叫铃及时修复,修复期间予提供临时呼叫器,若有加床均予提供临时呼叫器。
1.4.5 缓解护士工作的繁忙状态 配备合适的护理人员,采取弹性排班和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每班人员资历合理配置,设置责任组长对各班安全把关。跌倒高发的夜间,保证夜班双人制,均衡各班次的护理力量,更多满足病人满足夜间需求。跌倒另一高发时段——交接班时段,确保1名护士巡回及时应呼叫铃,满足病人需求。在护理部的指导下简化科室护理文书,也可一定程度减少护士工作量,使护士有更多时间满足病人的需求。
1.4.6 加强其他措施 尽量减少加床,有跌到风险病人尽量安排正规床位,床头设置跌到警示标志。对于烦躁、精神异常病人,或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等影响平衡的药物后,活动应有人陪同[4],根据情况留专人陪护。
2.1 2010年1月主要5项高风险因子RPN值较2009年1月RPN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2)
表2 5项高风险因子RPN值比较 分
2.2 跌到发生率降低 以2008年卒中病人例628例为对照组,男330例,女2 98例,平均年龄6 2.8岁,跌例1 2例(1.92%)。以2009年我科卒中病人638例为实验组,男350例,女288例,平均年龄62.2岁,跌倒4例(0.63%)。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及治疗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跌倒例数比较,χ2=4.177,P=0.041。
FMEA失效模式是一种前瞻性管理工具。失效模式工具改造的护理流程在没有使用前,已经经过预测,洞察到了可能会发生的护理缺陷,再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完善步骤,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这样改造后的护理流程强调了病人安全和护士安全。由于FMEA失效模式要求涉及护理流程相关的各层级工作人员一起参与,这样改造出的护理流程各步骤紧密、系统、贴合本科室工作实际,利于护士操作[5]。FMEA失效模式可以作为流程制订与改造的方法指引,值得在临床推广。脑卒中住院病人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护士使用有效的管理工具,不断调整/改造现有的防跌倒工作流程。合理适用的防跌倒流程改造,有的放矢的防跌倒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卒中住院病人跌倒。
[1]张红霞.老年脑卒中住院病人跌到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2(1):66-67.
[2]刘碧瑶,沈毅.“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降低医院医疗风险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5,22(2):73-76.
[3]王柳英.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2B):3239-3240.
[4]库洪安,王艳丽,崔伯艳.男性老年病人跌到状态及对跌到认识的调查[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3):13-15.
[5]周佛香.FMEA失效模式在护理流程改造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