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长片电影的奥斯卡之路

2011-02-27 02:38
艺术评论 2011年7期
关键词:迪斯尼皮克斯定格

张 楠

《玩具总动员3》

2010年,对于动画长片电影来说意义非凡。《玩具总动员3》不但拿到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还获得了最佳电影奖的提名,而这个提名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小金人。在此之前,只有1991年的《美女与野兽》入围最佳电影奖并且孤独保持着记录。事实上,1932年奥斯卡就开始颁发最佳动画短片奖,但直到2002年才第一次颁出最佳动画长片奖。这期间的70年中,动画长片电影只能在竞争最为惨烈的最佳影片中挣扎着证明自己的价值,遗憾的是始终与奖项无缘。

《飞屋环游记》

《玩具总动员3》艺术上的成就也伴随着商业的巨大成功,11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刷新了世界动画电影票房新纪录,雄踞年度全球票房榜首,而且排在前10名中的,有4部是动画电影。它们的成功不断在证明:一个崭新时代正在到来,属于动画电影的时代。从不被社会和电影人认可的“卡通片”到完美结合了商业和艺术性的“动画长片电影”。

一、从卡通片到“动画长片电影”:艰难的开拓之路

和诞生后不久就轰轰烈烈开始崛起的传统电影大工业不同,诞生于20世纪初的动画片成长却充满曲折。因为受到题材、技术以及片长的制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动画短片都只是电影正式开场前用于打发无聊等待时光的消遣和娱乐,不被社会认可,动画长片更是没有生存空间。

一部动画长片电影的诞生却将这一切都打破了——《白雪公主》。在1938年奥斯卡颁奖仪式上,华特·迪斯尼被授予了一尊极具象征意义的特别奖杯,一个带有七个小矮人的白雪公主金像。作为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开辟了动画电影新领域,而世界电影史的新一页也由此掀开。就在获得大奖的一年前,华特?迪斯尼还深处预算超支的窘境,最后不得不把片场抵押给银行才能继续《白雪公主》的拍摄。贷款给他的美洲银行副总裁乔治·罗森堡却被同行们背地里叫做“大傻瓜”,好莱坞的大制片们此举冷嘲热讽,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把迪斯尼拍摄《白雪公主》的疯狂举动称作“迪斯尼蠢事”。“迪斯尼蠢事”却最终帮助华特·迪斯尼迈上了事业巅峰。上映后仅六个月,《白雪公主》就帮助公司还清了全部债务,国内总票房达到了1400万美元(当时每张影院门票价格仅为0.27美元,儿童票仅售10美分)。此后,迪斯尼开始把动画事业逐渐推向高峰,一个强大的动画王国开始诞生并且最终实现。

从《白雪公主》开始,迪斯尼作为动画电影的开拓者努力在证明动画电影的价值,在迪斯尼之外,米高梅等老牌电影制片厂也不断推出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动画电影,猫和老鼠、兔八哥等经典动画形象不断孕育而生,但是过程却充满艰辛。《白雪公主》上映一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动画片的发展大受影响;到了1943年,动画电影的产量比1942年减少了三分一;而1944年,迪斯尼居然一个新的动画形象都没有。1950年到1965年,动画电影经历了一段黄金时代,《小飞侠》、《睡美人》等一批优秀作品涌现出来。但是1966年,华特·迪斯尼的逝世使得动画片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长达20多年的衰退期。直到1989年,商业奇才迈克尔·艾斯纳执掌迪斯尼,动画电影才又开始找回《白雪公主》时代的自信,并且到今天为止,还一直保持着不断前进的势头。很长的时间里,奥斯卡有关动画片的专项奖只颁发给动画短片。直到2002年最佳动画长片奖项的首次颁发,标志着动画长片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电影门类被奥斯卡认可,动画长片迎来了真正的大繁荣。

二、造梦工厂的不断创新:讲不一样的故事

2002年,奥斯卡第一次颁出最佳动画长片电影奖,站在领奖台上的却并不是迪斯尼,当梦工厂风光无限地凭借《怪物史莱克》捧得奖杯的时候,不仅昔日的动画帝国遇到了最为强劲的对手,好莱坞动画电影故事的主题也经历了史上最大的一次颠覆。

早期动画电影的故事主题相对比较简单,大多以讨好儿童为主要目的。特别是由迪斯尼开始建立起的健康、符合道德规范、适合全家观赏的故事选择标准,很长时间变化都不大。由于很多故事是由童话和寓言改编而来,动画电影常被评论为“低幼”。这也因此成为动画长片电影长期得不到奥斯卡认可的原因之一。

最近十几年,由于梦工厂、皮克斯等制作公司的崛起,单一的“迪斯尼式故事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了人文主义、多元化的趋势。

迪斯尼之后,当之无愧的动画巨头当数梦工厂。梦工厂始建于1994年,三位创始人分别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杰弗瑞·卡森伯格和大卫·格芬。杰弗瑞·卡森伯格本身就是前任迪斯尼制片部总裁,他制作的《美女与野兽》、《狮子王》等作品曾经将迪斯尼的事业推向顶峰。由于升职被拒,卡森伯格愤然离开迪斯尼,因此梦工厂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打破之前的传统动画电影规则,和迪斯尼反其道而行之。

梦工厂开拓了动画电影人文主义的先河,抛开了迪斯尼那种惯有的具有娱乐性的外在冲突,关注更多的是人物内在的冲突。《小蚁雄兵》、《怪物史莱克》都是这样的作品。不再一味强调神话般的英雄主义,而是更多审视人物的内心,对于传统的善恶观、美丑观都提出了质疑,从而让观众从新的视角来审视生命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动画电影也逐渐把目标转向了有着宏大历史背景和较高思想深度的主题,文学名著取代了童话故事,宗教题材也被涉猎,这些故事使得动画电影更加趋向成人化。《狮子王》的故事取材于莎士比亚名剧《哈姆莱特》,而《钟楼怪侠》则是改编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1998年,梦工厂耗时4年、投资7000万美元的动画电影《埃及王子》上映,这部改编自《圣经·出埃及记》的电影,在题材和创作上展示出如史诗巨片般的野心和魄力,“让观众们惊艳不已,也让迪斯尼老总们为自己数十年来没有突破性前进而汗颜。”[1]

此外,一些具有反思主题的故事也逐渐出现。《风中奇缘》和《小马王》的故事都是以北美大陆开发为背景,美丽的北美风情、印第安人和殖民者之间的斗争,充满反思意味的故事里强烈的呼唤着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尊重。2009年,皮克斯凭借《机器人瓦力》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一个可爱的只会发出简单声音的机器人,在未来变成巨大垃圾场的地球上,依然不放弃找寻生命和爱。一个反传统的带有“寓言色彩”的科幻故事,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人类该怎样完成对于自然肆意破坏后的自我救赎?

三、永不放弃的传统:在音乐中寻找自我

如果说对于故事母体的不断创新成为近年来动画长片电影的一大特征,那么在音乐上的坚持则是另一重要特征。

纵观动画长片电影在奥斯卡的获奖历史,不论身处繁荣或低潮,总能在最佳音乐的奖项提名名单中看到它们的身影。在当今电影里,只有动画长片电影最完整地保留了早期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的特质,并将其发扬光大。

好莱坞的歌舞片是“脱胎于传统的舞台艺术,经过电影化的精心雕饰,成为最富艺术特质和梦幻色彩的片种”[2]。黑格尔在作艺术分类的时候,将戏剧归属于“浪漫型艺术”中“诗”的类目之下,同属于“浪漫型艺术”的还有绘画与音乐;而电影大师伯格曼也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像音乐那样更像电影”。可以说,音乐、绘画结合最好的艺术样式就是动画电影。

1940年,迪斯尼诞生了一部惊世之作《幻想曲》,这部电影史无前例地将动画片和古典音乐结合了起来,约翰·巴赫、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作品被巧妙地和电影相融。《幻想曲》还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立体声的电影,也因为其杰出成就,获得了第14届奥斯卡最佳音乐表现、最佳杰出贡献特别奖。

1941年,迪斯尼的动画长片《木偶奇遇记》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和最佳歌曲双料音乐大奖;1942年《小飞象》再次获得了最佳配乐奖。对于音乐的坚持成为了动画长片电影一个可贵的品质,当后来的观众再提及《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时,多半最先想起的是他们曾经获得奥斯卡奖脍炙人口的主题音乐。而1994年迪斯尼的《狮子王》和1998年梦工厂的《埃及王子》更是将歌舞片元素发挥到了极致。

动画电影音乐经历了70年的变迁,却始终保持着高水准的艺术品质,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动画片的制作团队里,不但有美术家,也有音乐家。一些电影制作人甚至就是音乐人,著名的音乐人霍华德·爱许曼不仅是《小美人鱼》、《阿拉丁》的音乐制作人,也是《美女与野兽》的制片人,再加上汉斯·季默、艾伦·门肯这些著名的配乐大师的参与,使得动画电影的音乐品质得以保持长久不衰。

四、后迪斯尼时代:科技小台灯——皮克斯的崛起

2002年至今,奥斯卡已经颁发了10座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小金人,其中有6座属于皮克斯:《海底总动员》、《超人特工队》、《料理鼠王》、《机器人瓦力》、《飞屋环游记》和《玩具总动员3》,无一例外都是故事精彩而又票房大卖。虽然迪斯尼已经用74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皮克斯,但毫无疑问,以“顽皮跳跳灯”作为标志的皮克斯,才是当今最成功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

相比较皮克斯的成绩,迪斯尼近年独立制作的动画电影显得乏善可陈,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在担当“皮克斯电影的发行商”。可以这样说:皮克斯可以没有迪斯尼,但是迪斯尼再也离不开皮克斯。

从最初由几个研究三维技术的年轻人,将一个旧车库改造而成的工作室,发展成现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图形研究中心,皮克斯对于图形处理的技术一直都走在时代的尖端。不管是公开发售的软件RenderMan(在皮克斯内部使用时这个软件叫做“Menv”,意思是环境模拟系统),还是一些具体技术:包括抗锯齿技术、模糊技术、景深技术等等。皮克斯每一部作品的诞生都伴随新软件的开发和新渲染技术的运用。难怪微软前CFO纳森·梅尔沃德曾经感慨:“最大、最了不起的制图团队在皮克斯,而不是我们这儿。”[3]当科学家、实验室、层出不穷的新软件成为动画片必不可少的元素时,动画电影的新时代确实到来了。

1995年,皮克斯首次和迪斯尼合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便以3.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纪录,并很有商业前瞻地选择在上映后一周上市。“上市第一天,股票价格从初始的22美元在一小时内攀升到40美元,皮克斯身价升至1.397亿美元。”[4]而1986年,当苹果的老板乔布斯仅仅用500万美元从乔治·卢卡斯手上买下皮克斯时,却连续很多年亏损。现在,昔日的硅谷丑小鸭终于翻身成为了白天鹅。《玩具总动员》之后,乔布斯给迪斯尼大力施压,皮克斯的利润分成从开始的15%增加到50%,身份也从“迪斯尼的打工仔”变成了“迪斯尼的合作者”。

《玩具总动员》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3D动画电影,也是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的动画电影;更为神奇是,这部电影中三位主要创作者约翰·拉塞特、安德鲁·斯坦顿和皮特·道格特,后来分别凭借《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和《飞屋环游记》获得过奥斯卡颁发的动画片奖项。皮克斯的创作能量之大也让人惊叹:当艺术的创作达到相当的高度时,技术的存在使其有了向更高空间进步的无限可能性。

皮克斯的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曾经因为提议采用电脑技术制作动画电影而被迪斯尼开除,而现在他成为了迪斯尼最为看重的动画制作人。1998年,在梦工厂《小蚁雄兵》和皮克斯《虫虫特工队》的“蚂蚁大战”中,杰弗瑞·卡森伯格把对于迪斯尼的不满情绪全部发泄在了皮克斯身上,这让本是朋友的约翰·拉塞特倍感压力。卡森伯格不但采用了原本是皮克斯的“蚂蚁”概念,还把《小蚁雄兵》的档期提前以便影响《虫虫特工队》的上映,但是在约翰·拉塞特的带领下,《虫虫特工队》以4500万美元的成本和1.6亿美元的票房,战胜了6000万美元成本、9000万美元票房的《小蚁雄兵》。

超越自己、创造奇迹,似乎成为了皮克斯的经典法则,也让无数动画电影看到了未来的新希望。

五、传统技术:动画电影的最后圣地和另类电影人的坚持

2004年1月12日,迪斯尼公司关闭了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传统动画工作室,260名员工几乎全被裁员,这标志着迪斯尼放弃传统手绘转战3D 市场。但是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的总有一些特立独行、坚持传统的电影人,即使3D趋势已经席卷全球动画电影。蒂姆·伯顿、尼克·帕克两位动画大师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更是传统动画技术最后的坚守者。

蒂姆·伯顿

“自19世纪末电影产生初期,就存在的定格动画(stop-motion animation),是通过逐格的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的动画手法,从而创造出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和人们能想到的任何奇异角色。”[5]定格动画从一种电影特效技术的内涵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动画电影形式,普及了有一个世纪之久,也是传统动画电影的经典技术。定格动画大多用陶土、木偶作为模型,拍摄起来相当繁琐,也非常耗费时间。

电影鬼才蒂姆·伯顿是定格动画的坚定倡导者,他虽然出身迪斯尼,但是其电影不管叙事结构还是绘画风格,完全抛弃了迪斯尼固有的模板。2005年蒂姆·伯顿的迪斯尼动画长片《僵尸新娘》上映,依然沿用的是13年前拍摄《圣诞夜惊魂》的那种陶土模式定格的方式,并将定格动画技术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电影中每个角色的小脑袋中都安装了精密的机器传动装置从而控制面部表情,使得偶形的表演更为丰富细腻,并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提名;但是在同年拍摄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时,蒂姆·伯顿却大量使用CG特效,看似矛盾的两种做法却清晰的表明:在他的内心深处,动画片永远是一方不被高科技污染的净土。这种对于传统技术的坚持显得难能可贵和值得尊重。

英国阿德曼动画公司的CEO尼克·帕克是定格动画的另一位积极倡导者,他从开始从事动画行业就自称为“以黏土动画为素材的电影人”,这种坚持也使得他成为奥斯卡奖台上的常客。他的三部作品《适者生存》、《错的裤子》和《修面》分别获得了第63届、第66届和第68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奖(短片)。2005年,尼克·帕克更是凭借《超级无敌掌门狗:人兔的诅咒》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这也是定格电影唯一的一次获得这个奖项。这部电影“前前后后花费了整整5年时间,仅实际拍摄阶段就用了15个月。250名工作人员与30多名画师参与创作,拍摄场内共有150部对讲机,平均每天有一万次的通话。影片一共用掉了2.8吨黏土材料,仅仅是一个杜婷顿小姐的大宅子就花费动画师8个星期时间才能建造完成;动画师还为她的花园搭配了100多种不同的树叶;总共制作了700个以上的蔬菜瓜果模型。”[6]即使这样大的劳动强度,每天却只能拍摄3秒钟的镜头。这种“疯子才肯干的事情”带来的是——电脑动画永远做不到的原始美与质感。

2009年,定格动画电影显示出了强劲的爆发,《玛丽和马克思》、《鬼妈妈》、《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机器人9号》几部动画电影在艺术水准和票房上都表现的非常抢眼。《鬼妈妈》和《机器人9号》还采用了CG技术,使得拍摄工作不再那么繁琐,同时也无损定格动画的真实和质感。

一部部优秀传统技术动画电影的成功证明:传统技术不仅没有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失去价值,反而更加凸显了动画电影的艺术气质。

注释:

[1]孙立军、马华:《美国迪士尼动画研究》,京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136页。

[2]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9页。

[3][4]大卫·A·普莱斯:《皮克斯总动员——动画帝国全接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9、139页。

[5]何小凡主编:《定格动画技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页。

[6]薛燕平:《英国动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6页。

猜你喜欢
迪斯尼皮克斯定格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咔嚓”,定格的街景
幸福定格
拿开以后
音乐迪斯尼
我们只有120只了!
定格
定格
音乐迪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