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保全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中牟 451450)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西方被称之为通识教育课程或博雅教育课程。我国有些院校将其称为共同课程。
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认为,高等学校要建立一套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内容包括语文、历史、文化、艺术、自然、哲学等领域。
张楚廷先生在《课程与教育学》一书中,将哲学最终确定为人文科学的核心部分,其中哲学课程又包含有逻辑学、辩证法、伦理学等课程。
因此,我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简称为人文课程,是指根据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特定目的和为实现一定目标围绕人文学科而设计、开发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其进程的总称。
根据课程的性质我们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三大基本类型。也有人将前两者叫做显性课程,将后者叫做隐性课程。
1.必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公共必修人文素质课程一般被认为是经典的人文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语文(普通话训练、中国文学作品选、应用写作等)、政治、职业素质、就业指导、军事训练、体育与健康、职业道德、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专业实习实训实践等课程。
根据专业需要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各专业均不相同。如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开设以培养素描、构图能力为主的美术课;食品专业需要开设食品文化、食品审美课程等。
2.选修课程。有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修。如大学生文化修养、演讲与口才、舞蹈、社交礼仪、音乐、美术、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课程等。
3.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校园内的社团活动、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如征文比赛、诗朗诵比赛、各种体育比赛、文化旅游等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根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文化素质课程、身体素质课程、职业素质课程。
1.身体素质课程。如军事训练、体育与健康、舞蹈、专业实习实训实践等课程。还包括马拉松比赛、运动会等体育比赛,交谊舞、健美操运动等校园社团活动,登山、远足等健身实践活动等。
2.文化素质课程。如大学语文课程(普通话训练、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应用写作等),文化艺术修养课程(包括文化修养、社交礼仪、音乐、美术、电脑艺术设计等),还包括征文比赛、诗朗诵比赛、文化知识(或历史知识、法律知识等)抢答比赛、文化旅游等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3.职业素质课程。如职业道德、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课程。还包括消防、心理、就业等方面的专家讲座,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的社团活动,如电子信息专业的义务维修活动,食品专业的小食品制作义务培训活动等。
有些人文素质课程具有交叉性。如普通话口语训练课程,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方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入学军训到顶岗实习,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培养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相协调。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把学做人、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高职院校,尤其是理工农医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为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都放在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上来。因此,一些高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有的只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融入到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之中,没有相关的体制机制。组织机构不健全,缺少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设规划,也没有建立、培养专门的人文素质教师队伍,缺乏建设经费保障。部分高职院校因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人力、物力较为欠缺,人文素质社团活动和校外相关实践活动难以开展。
有的高职院校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的检查评估,随意开设一些人文课程;有的高职院校则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临时开设一些人文课程。在课时设置上,更是缺少科学规划,也没有对学生提出选修人文课程的学分要求,缺乏层次性与系统性。由于高职院校开设人文课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使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一直是作为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陪衬而存在。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主要有大学语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许多高职院校大都根据本校现在的师资力量开设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所开设的课程较为单一,学生可选择的余地很小。有的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教学计划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就不再开设其他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远远不能满足高职生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需求。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素质教育内容的具体体现,这就需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纳入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构建应当涉及文学、历史、政治、艺术等人文学科,包括综合基础类人文课程、政治思想类人文课程、文化艺术类人文课程、实践类人文课程三大类,具体内容见下表。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情况开设各专业必修或选修的公共基础类人文课程,各专业可以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开设本专业必修或选修的人文课程。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层次性与系统性的特点,有利于拓展高职生的人文知识面,陶冶高职生的人文情怀,提升高职生的审美素养,生成高职生的人文精神,为高职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文化基础。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一览表
类别 核心课程 系列课程 教学目标 开设形式政治类人文课程政治学、哲学、心理学等。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职业素质、就业指导、职业道德、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大学生文化修养……艺术类人文课程艺术概论、艺术欣赏、美术基本理论与素养等。旨在从哲学、文化、思想等理论层面拓展高职生的人文视野,培养高职生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提升高职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必修、选修或讲座、报告、制作授课录像,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诗词欣赏、影视剧欣赏……实践类人文课程军事训练、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等。旨在提高高职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引导高职生形成健康的审美生活方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高职生健康高雅的审美观和审美素养。必修、选修或讲座、报告、制作授课录像,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艺术设计、舞蹈、社交礼仪、音乐、美术、交谊舞、健美操、电器维修……旨在为有兴趣、有特长和有一定文学艺术基础的高职生提供发展一技之长的机会;提高高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必修、选修或讲座、报告、制作授课录像,社团活动、社会实践。
[1]顾明远.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N].光明日报,2010-02-24(10).
[2]桂署钦.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论[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3]徐涌金.大学生素质教育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