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华,茅丽华
(中共南通市港闸区委党校,江苏南通226005)
现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结束期间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统筹城乡、工农和三农发展的融生态、生产、生活、教育、科技、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种养加、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充分运用高新科技的高智能的绿色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以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具有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生产经营市场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经营绩效高优化和从业人员智能化等农业现代化特点。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厘清其产业体系构成和特征,弄清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找加快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地处我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其土壤、水文和气候条件也是别处无法可比的:绝大部分是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为农业灌溉和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是海洋性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自然灾害较少。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社会人文传统是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也孕育了江苏沿海地区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海洋农业主要是利用滩涂、浅海水域和海底等海洋空间资源,以发展海洋生物的增殖和养殖所进行的海洋农牧化生产。海洋农业在海洋开发中处于重中之重地位。发展海洋农业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江苏沿海地区的海洋农业发展前景广阔,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
(1)围垦滩涂垦殖业。南起园坨角至北接山东的连绵953.9km的黄海之滨的海岸线,拥抱着沿海淤涨的土地。1995年土地详查汇总,全省沿海滩涂面积60.06万hm2,其中潮上带26万hm2,除已围垦的以外,潮上带70%为等垦面积。2007年滩涂面积淤涨到68.73万hm2,12年净增 8.67万hm2,其中潮上带总面积29.52万hm2,已围26.67万hm2土地,按国家规划的滩涂开发60%作为农业用地、20%作为生态用地、20%作为建设用地[1]计算,可开发的农业用地约占江苏沿海地区现存耕地面积的12%。江苏沿海地区潮上带天然植被茂密,大约经过10年如张謇当年通海牧垦公司的生态式循环农业就能成为粮、棉基地,其他特色农业或海水产品基地的发展会更快,这将成为我国特别是江苏现代农业的最大经济增长点。
(2)沿海滩涂养殖业。江苏沿海潮间带自然底栖生物年平均量57.17g/m2,沿海水质肥沃,生物饵料丰富,浮游生物量高达100-1000mg/m3[2],特别适宜南黄海的潮间带文蛤、毛蛤、竹蛏等的生长发育。1995年土地详查汇总的潮间带和辐射沙洲面积为39.33万hm2,2007年潮间带26.53万hm2、辐射沙洲近12.67万hm2,潮间带和辐射沙洲可用来发展滩涂养殖业。考虑到人工养殖种苗放养的优越性,则黄海滩涂的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按60%的面积进行人工种苗放养的潮间带底栖生物倍增,有效利用踩收率为50%计算,则可收获潮间带底栖生物1.348亿t。
(3)近海养殖及捕捞业。江苏沿海的主要经济鱼类为带鱼、鳓鱼、黄鱼、鲳鱼、加吉鱼等。前三岛海区有刺参、扇贝、鲍鱼等。江苏黄海领海以外海面宽广,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约为江苏省土地面积10.26万km2的3.44倍,是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权利和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权利的沿海开发的海上新江苏。要突破养殖与捕捞的技术瓶颈,加速海洋产业的发展,大幅度提高近海的生产能力。
(4)外海和远洋捕捞业。江苏海洋农业的发展必须在近海养殖及捕捞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发外海和远洋渔业。远海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利用已久的渔场,虽然我们起步较早,如张謇早在1905年4月就成立了“江浙渔业公司”,提出“由3海里渔界拓展至2500余海里”的主张,并成功地参加了1906年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世界渔业博览会。但其后发展不快,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要积极向黄海东南部外海,东海南部外海等海区发展,并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太平洋等远洋渔业。
江苏沿海地区地域优势明显,气候宜人,地处长江、淮河和沂沭泗河流域的最下游。区内除连云港境内有少量山丘外,都是长期淤围形成的平原垦区演化而来的海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多在2.0-4.0m左右。堤内老垦区主要分布着潮土类土壤。土壤盐分、土壤养分和土壤物理性质除新垦区和堤外滩涂外,已具备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江海平原的农区农业要加快发展以下产业:
(1)优质粮棉油产业。稳粮、扩棉、增油是江苏沿海农村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要统筹规划落实,优化品种结构,改善技术装备,提高单产水平,发展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农业,使江海平原成为江苏最重要的粮、棉、油主产区。
(2)高效特色农业。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区位、资源、交通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发展水产、畜牧、园艺、蚕桑、啤酒麦、蓖麻等优势高效特色产业。形成一批以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为特征,面向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辐射江苏全省及周边省市的优势高效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3)生态观光农业。充分挖掘沿海地区旅游资源,以沿海生态、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以及沿海风情为主题,加快推进农业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及农村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以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体验农耕和观光旅游为特色,以旅游引力强、开发潜力大的景区为基点的沿海地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带建设,发展集生态、观光、休闲、科普、体验、生产、购物于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农业。
(4)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农业特色,建设以三市及沿海(江)港口区为中心的大型农渔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出口密集区。要发挥农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加强农渔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向重点产业,形成集聚效应,重点发展优质粮油、高品质棉、茧丝绸、特色蔬菜、优质畜禽制品、特种水产等加工产业。
(5)农产品物流业。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农业特色,全面加强农产品流通主体建设,加快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重点做大做强已有的农产品市场和物流中心,建设优势特色产业专业性的农产品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完善市场服务功能,配套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电子交易信息服务等设施,重点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积极构建沿海地区市场体系,发挥沿海地区作为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农产品集散地的功能,促进农产品流通。
国家规划沿海地区城市化率到2020年达到65%,把南通、盐城、连云港建成特大城市,有条件的县(市)城镇建成中等以上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坚持科学发展,就是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发展的目的,把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最大化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和尺度。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的产物,是对都市化区域农业的一种新认识、新观念。要以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突出人居环境和营造生态城市为基本原则,搞好中心城区园林绿化工作,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和美丽的花园城市,以及从此高度遵循“三生一体、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努力将市区农业全面渗入中心城区,融入长三角大都市带,实现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跨越发展[3]。都市现代农业具有网络式布局、多功能开发和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除了加快发展与上述有关的都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贸物流业,还要重点发展以下产业:
(1)都市园艺业。都市园艺业是充分利用大城市所能提供的先进生产力组织园艺生产经营活动,并为大城市提供先进的多功能的现代园艺系统。都市园艺业主要是绿化生态型园艺和旅游休闲型园艺等城市园艺业,当然也包括通常所说的高效精品种植业(采用生态化、规模化和设施化种植,以高档的蔬菜、瓜果、花卉和种苗等为主体产品)。都市园艺的兴起表现出城乡相互渗透的生产格局,城市带动园艺进步、园艺促进城市建设。
(2)都市生态养殖业。都市生态养殖业就是将动物及其生存的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遵循和利用生态学规律,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养殖业生产活动。生态养殖业是养殖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不仅仅是养殖业本身产量的提高,而且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都市生态养殖业的发展以特色畜禽和水产为主。
(3)都市农业休闲服务业。按照都市农业休闲服务业经营形式来划分,主要有市民农园、农业公园、民宿农庄、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自然休养村等六种形式[4]。都市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是都市农业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中心城区开辟绿色景观、市民公园、花卉公园等,让市民放松调整身心,体验农耕与丰收的喜悦,并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江苏沿海地区耕地面积161.87万hm2,占全省34.3%。沿海18个县(市)中有16个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2008年沿海地区粮食产量占全省的40%左右,棉花产量占80%左右,油料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沿海畜牧业、盐土农业、应时鲜果、蚕桑、四青作物等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江苏沿海地区高效特色农业快速发展。2008年沿海三市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31.9%,设施农业比重达7.2%,比全省平均分别高出2个和1个百分点。沿海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三市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总量40%左右,南通、连云港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居全省第二和第三位。
(1)要素配置问题。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要素主要是土地、资本和人才。江苏沿海地区人均耕地0.093hm2,该地区仍然有65%的中低产田,即86.68万hm2的中低产田;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已围26.67万hm2的滩涂开发60%作为农业用地可达到16万hm2,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但要把潜力挖掘出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且这种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低。土地除了稀缺性和细碎化因素制约外,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也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目前土地流转费已达到18000元/hm2左右,这使现代农业经营变成了资本租地经营,成都的“双放弃”经验值得总结完善和推广。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了对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的探索,特别是利用资本市场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业。可其中除了靠第一产业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一部分懂一些传统农业,也与时俱进地简单复制了一些现代农业项目,如南通“皮蛋大王”搞起了“世外桃源”、“种植大户”发展了“转水农庄”等,其他从二三产业转移过来想投资农业的又大多不懂现代农业,由此就带来了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问题。
人才问题又有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有关的不同于农区传统农业的农区现代农业、海洋现代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的关于规划设计、行政管理、创业守业、科技创新以及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生产和营销人才等专才和通才及其有效组合的问题。如南通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就存在对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农业用地主要是公共绿地的认识不足、发展高效精品种植业的面积近期和长期分别是总体规划的非公共绿地面积的105%和230%多以及呈大片状安排在中心城区核心控制区边缘等问题[5]。只有土地、资本和人才的合理和优化配置,才能获得现代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现代农民问题。在越来越多的沿海地区农民脱离农业进入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就业(如南通改革开放30年来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1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70.76%)的同时,在原有专业农民、兼业农民旁边,出现了其他地区和领域进入农业的新的专业农民、兼业农民甚至“休闲农民”,这些人数仅南通就大约有8万人,使农业参与者的构成逐渐多元化。如何平稳地从农业向非农就业释放人口,使长期离农人口脱离土地经营且保护他们正当的土地权益?如何解决外来企业和资源进入农业的政策问题以保护农业企业和“外来农民”等多种主体的合法利益,如怎样解决外来农民租地种植葡萄,当地农民看到葡萄熟了每亩有上万元的高效益而要求退租的问题。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下,如何确定海洋农业、农区农业和都市农业从业人员的概念和职业要求以及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素质;又如何根据现代农业的不同产业类型的不同性质、不同定量、不同定位确定相应的财政补贴标准和方式,以确保具备一定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接近甚至超过其他产业的相应群体。总之,现代农民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面临着两个转变,即从大量农村农民转变为城市市民,从多数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业工作者,如何设计“没有农民的现代农业”政策,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不能回避的课题。
(3)发展方式问题。发展方式至少包括发展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的运作方式两个问题。发展的组织形式有国有国营、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农户家庭经营等多种主要组织形式。不同产业类型的现代农业如何选准最适合其发展的组织形式。海洋农业如何进行农牧化生产经营,农户家庭经营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公益性的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如何进行企业化管理。采取国有或其他集团化运作模式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和海洋农牧化生产,如何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实现方式:如个别项目的约定条件的租赁承包经营、跟岗位责任及职务有关的事业绩效工资以及劳务工的福利待遇问题。
现代农业的时代特征就是现代化,要以当代发达国家所达到的先进水平作为标准,走在我国或世界现代农业科技的前沿,采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因地制宜地把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中,如何将现代的工程化组织方式、园区化布局形式、工厂化作业方式、产业化经营方式有机组合起来,以实施最佳或优化的美化工程、种苗工程、设施工程、无害化工程、信息化工程、素质工程,并实现技术创新与推广等问题。
(4)科研教育问题。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的海洋农业、农区农业和都市农业是有别于农区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初级都市型农业的崭新的农业产业,是现代农业向高级阶段的发展。它向指导或管理其发展的各级党委和政府、理论和政策研究机构以及从事农业、环保和规划等的中高等教育和实际工作部门都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内容涉及宏观决策、产业规划、项目规划、经营管理、产品调整与策划、市场定位、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各方面的问题。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新的发展观念、发展模式、经营理念、经营方式、技术手段和工作方式均亟待研究和创新。
但相关的研究和教育的滞后是目前最明显的问题。如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主要还是从农业经济的角度考虑的,应将其纳入环境与发展、城市与农业以及科技与管理等问题的研究范围进行多学科交融的研究,深化现代农业的产业理论、优化其产业空间布局、提高其发展水平和效益;又如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技术不同于乡村农业,也有所区别于都市农业,并不是所有农区型和城郊型农业技术都可以改造成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如处理劣质水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后者比前者有更精细的要求;再如中心城区发展的高效精品种植业,虽也是都市园艺业,可很难改造成城市园林绿化。解决这些问题,培养面向未来的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工作者,是理论界、教育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共同任务。
(5)经济组织问题。在实施现代农业规划的过程中,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和发展权利是一个必须未雨绸缪的重要问题。不然,这将成为今后困绕当地政府的事关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和上访焦点。在土地制度未完善前应当实行“土地征收征用、农民变成市民”和“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的做法。即属于为了公共利益需要的建设用地,可依法征收农民房屋和集体土地并给予相应的补偿,农业项目的用地应采取土地自愿有偿流转等方式进行。城市化地区撤销行政乡或村的建制后,引导和帮助农民通过深化改革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变成新型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利用原有资金和土地补偿资金进一步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农民变成市民后,应保留其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并依照有关章程成为享有股权的股东,分享收益。
应鼓励农民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参与当地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取得能满足现代生活的收入。城市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对郊区城市化的态度,农民对郊区城市化的态度不仅仅取决于人们个人生活方式的喜恶和政府官员政治方式的不同,而是由城市化带给人们的利益或损害来决定的,换句话来说是取决于他们对城市化前后生活水平的预期,若他们认为城市化后的生活水平将下降,则他们对郊区城市化的态度便不是赞成而是反对。同时,还要培育农业的行业性、专业性经营组织,提高现代农业经营领域的组织化程度。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海洋与陆地、农村与城市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江苏沿海地区区位、土地后备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把加快黄海之滨的海洋农业、海积平原的农区农业和沿海城市的都市农业作为发展重点,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成国家重要的海产品和粮棉油主产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农业观光休闲基地以及中部沿海宜居城市群。
国家《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发展规划》高度重视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目标和要求。并用专章规划了海域滩涂资源开发问题。江苏依据该国家战略要求,制定了《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并成立了沿海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协调规划实施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及与长三角等区域和中西部的合作事宜[6]。各市、县(市)及乡镇也要进一步强化对现代农业工作的领导,确保领导和人员精力到位。要真正确保主要领导亲自过问科学决策,分管领导全力以赴,部门和基层的同志全员参与,全面改善和强化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规划协调、行业管理和用地监督等各项工作,形成对内发展有序,对外竞争有力的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组织领导要与善于组织领导相结合,要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模式,变对口管理为综合管理,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强调城乡统筹规划;在管理手段上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在管理职能上发挥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作用,对沿海现代农业的发展起指导、推动、协调和服务的主导作用。
规划引导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现代农业发展“成也规划,败也规划”。省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各自的专项规划,研究出台支持沿海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扶持措施,并加强规划实施的指导,积极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沿海三市的现代农业建设规划,既要按照省规划的要求,也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更要进一步明确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各县(市)及乡镇要按省市规划的总体要求,调整相关规划,制定具体的落实规划的行动方案,以农业经济和产业发展为重点,组织重大现代农业项目建设,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尽快形成整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地方规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整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确保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目标实现,重大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是关键,要以重大农业项目为载体,实现近期项目和战略性项目相统一。近期项目要着眼于可行性论证、项目落地和可持续发展。在大力招引能人和项目的同时,要加快在手项目的推进,并为项目的最终落实和推进创造良好条件和优质服务。
沿海城市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突出重点,分期推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突出重点就是把经费和精力集中到城市公共绿地系统建设和引得来、留得住和能持续发展的项目农业上;分期推进就是城市建设到哪里,其园林绿化和绿地建设就推进到那里,也通过推进近期项目的发展,带动和推进城市都市农业发展;有所为就是主要进行2020年后仍能保留的农业用地及生态绿地的全面基础设施建设和中长期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有所不为就是现有的2015年和2020年之前将改变用途的耕地不搞基础设施规划和仅搞村庄环境整治和简易设施农业项目,以免因基础设施和设施农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和不久就要征地拆迁的原因而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重大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是加快沿海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我们要拿出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招商理念和劲头来进行农业招商,进一步整合各种招商力量,一二三产同步招商,各尽其能,大显身手,寻求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新的大的突破。
走农业合作和企业化的发展道路,就是走集约农作、高效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路径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一、加快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一个可行性思路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经营权优先股的农业合作或自愿有偿流转。实行土地经营权的自愿有偿流转应规范操作、不断完善并采取相应保障措施。二、加快项目农业建设。以现代工业的工程化组织方式、园区化空间形式、工厂化作业方式、产业化经营方式建设项目农业。三、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其转化和应用步伐。只有现代科技成果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才能实现项目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提高其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市场竞争力。四、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培育适应沿海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工作者,大力培育和引进适合本地的名特优新产品,提高良种普及率,推广应用测土施肥、高产栽培、有机栽培和高效养殖以及保鲜、贮藏和加工等现代先进的农业技术。五、加快经营性工厂化农业或设施农业的研究,切实解决其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现代农业的投入都比较大,尤其是滩涂规模农业开发、经营性工厂化农业、高标准设施农业和都市农业休闲服务业的建设需要大量投资。就比较利益而言,现代农业的投资回报率低于其他产业,因此现代农业的投资明显不足,导致其发展缓慢。所以应建立政策支撑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驱动力、外商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加快沿海现代农业发展,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支农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金融部门特别是农业发展银行可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信贷资金支持项目农业的具体办法,鼓励和促成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向投资项目农业的企业和个人开展授信服务,尽可能放宽担保和抵押条件,积极探索耕地承租权和海域使用权抵押业务,帮助项目农业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的困难。可通过资本和资金市场解决项目农业运转和发展所需资金。同时,还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措施吸引其他方面对现代农业的投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高新科技,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运用,提高科技对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的贡献率。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高效的科研和投入机制、科研产业化运行机制、科技推广应用机制、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风险控制机制。围绕这个目的,一要制定适应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政策,大力提高政府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多元化投入,迅速提高农业科技投资强度,形成政府支持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技术供给与需求双向互动、农科教结合、科技链和产业链联动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二是组建各种技术创新组织,又好又快地形成实用化和产业化的创新成果。如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切实解决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重点在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栽培养殖技术、结构优化设计及配套机具研究、节能及新型多功能覆盖材料研究、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农产品采后加工处理及快速检测技术等研究与开发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改革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实施科技人才进项目当科技保姆和大学生到园区搞科技创业工程,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生产第一线。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基本上都能网上随时获取广泛的信息。建立信息化服务系统,为项目农业企业和顾客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农业信息系统包括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决策支持、农业科技教育三个子系统。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建立以农产品市场供求和农业旅游休闲服务信息、农产品上市、出口和进超市等相关信息为基本要素的信息系统,并开辟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渠道,扩大其市场营销的空间和领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宏观决策、产业规划、项目规划、产品调整与策划、市场定位、技术指导等多方面的决策咨询的服务;农业科技教育系统开展远距离教学培训和一般的天气预报、农资价格、科技抉择、汇率利率变化等服务。要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农业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建立起资源丰富、信息面广、辐射能力强的沿海现代农业信息系统,全面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现代农业的发展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的硬环境建设和包括行政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投资环境、服务环境、信用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软环境。这些软环境都需要政策环境的支撑。目前沿海地区硬环境建设发展趋势良好,为项目农业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本环境。提高地区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集中力量解决市场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问题,是完善软环境的前提。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应的现代农业产业政策,并加快其相关地方法规和条例体系建设,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建立在法制保障的基础上。沿海三市还要在省规划的强化政策支撑的政策能够得到切实落实以外,按照WTO规定的“绿箱”和“黄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一是不断增加符合“绿箱政策”要求的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为农业和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二是逐步提高“黄箱政策”的补贴率。我国在入世谈判中确定的“黄箱政策”的补贴率为不超过农业增加值的8.5%,各级政府可逐步提高对农业的直接补贴。三是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特别是补偿贫困农民的社会劳动价值。
[1] 国家发展改革委.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EB/OL].http://zfxxgk.ndrc.gov.cn.2009.07.
[2] 黄元锦.南通特色农业发展研究[A].姜作培,何春红.在希望的田野上-南通市农村改革发展调查[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12-125.
[3] 徐志华.南通市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A].姜作培何春红.在希望的田野上-南通市农村改革发展调查[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26-155.
[4] 张 放,张士良.都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09-211
[5] 徐志华.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类型模式及理论探索[J].城市建设,2010(55):45-47.
[6] 江苏发改委.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EB/OL].http://js.xhby.net/system/200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