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罗丁 杨顺秋 商艳霞 普雪琼 王泽姣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肝胆外科 昆明 650032)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通过十二指肠镜将造影导管插入胰胆管并注入造影剂,在X光透视下进行的一种旨在诊断胰胆管疾患的有创性检查和治疗手段。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在ERCP的基础上,切断Oddi括约肌,达到治疗胆总管结石与十二指肠狭窄等疾患作用[1]。
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间,共观察101例患者,其中男57例,女44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4.5岁。
67例行单纯性ERCP术,占66.3为%;合并EST17例,占16.8%,其中切开并取石11例,占10.8%,引流并支架置入6例,占5.9%。
并发症8例:出血4例,占3.9%;重症急性胰腺炎2例,占1.9%;穿孔2例,占1.9%。经保守对症处理治愈4例,占比例3.9%,手术治疗4例,占比例3.9%,术后死亡3例,占2.9%。
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真实可靠。
出血的原因有:术者操作不熟练,患者凝血功能低下,切开位置不正确或切开部位过重。术中发现出血时,少量不用处理,注意观察便可,若出血量过多,且病人出现烦燥,应注意一旦出血不止,需及时送病人入手术室行开腹手术止血。
因置入内镜管道时不顺,反复多次插管,胆道和胰腺同是一个道口,由于插管机械刺激,行EST后乳头水肿,易诱发水肿性胰腺炎,甚至于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插管次数与术后胰腺炎呈正比[2]。
术后穿孔是ERCP、EST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EST术后穿的发生率较低,其中与十二指肠穿孔多见[3],与操作者的技术及十二指肠乳头改变有关[4]。
病人ERCP术后回病房,注意交接班,重点在术后6h内观察有无出血征兆,每小时测血压、脉搏1次,观察病人神情。一旦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大汗淋漓,提示可能有内出血,出血量大,有休克倾向的[7]病人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4例出血均及时发现,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病人治愈康复出院。
患者术发病时间一般在术后1~4d内[5],术后当日内重点观察病人腹痛、腹胀情况、有无高热,次晨常规抽血查血、尿淀粉酶,作为确诊依据,若两者升高尽快给予药物治疗,抑制胰腺功能。术后当日作为预防,使用奥曲肽0.3mmg肌注或是静脉24h泵管泵入,输液过程中注意避免出现输液反应。若病人发热时,注意与胰腺炎引起的发热区别。本组并发症2例,经采取手术等治疗手段,因诱发严重胰腺炎均死亡。
术后注意观察病人腹部情况,若发现患者腹痛持续不止,且被动体位,用止痛措施效果不佳,查体腹膜刺激征阳性[6],提示可能出现穿孔,尽快通知医生,采取手术治疗,均可治愈,若发现较晚,手术时病人也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治愈的难度较大,死亡率高。护士要特别注意病人腹痛情况,当病人出现腹部疼痛时,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病人的体位,掀开病人衣服查看疼痛部位。有1例病人年龄偏大,当进行护理查房时发现,病人疼痛难忍,明显被动体位痛苦面容。术后已15h,及时通知主任及主管医生查看,考虑病人出现穿孔,送入手术室,术后因年龄偏大,出现严重的其它并发症导致病人死亡。从这例病人的死亡提示:腹部疼痛时,护士查看病人腹部情况,为医生提供动态的病情观察是一重点,观察此类术后病人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责任心,决不可轻视任何一个小的症状,才能做到有效的观察护理。本组此并发症2例,虽经手术治疗,1例由于病情过重死亡。
[1]陈训如,田伏洲,黄大熔.微创道外科手术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57.
[2]王建承,彭承宏.ERCP所致胆胰汇合部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2):152
[3]王健,杜波,胡兵.EST后近期严重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5):489.
[5]王建承,彭承宏.ERCP所致胆胰汇合部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2):150.
[6]魏丽.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