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2011-02-21 17:03闫智勇
职教论坛 2011年7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院校

□闫智勇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闫智勇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具有多义性,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内涵。截至目前,主要经历了种间差异和种内差异两个阶段,并相继出现了类属特色、层级特色、国别特色和个别特色四个层面的涵义。当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已经或正在进入精细化和微调阶段。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公有性与排他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稳定性与创新性、自发性与自觉性、内隐性与外溢性、整体性与局部性、战略性与战术性的统一。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类属特色;层级特色;国别特色;个别特色

自高职院校正式诞生以来,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姓“高”、姓“职”还是复姓“高职”的探讨,其实也是关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内涵的探讨。但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尚无明确认识。长期以来,这种思想上的混乱,导致高职院校在特色化办学的实践道路上盲目跟风和简单模仿,无为地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及“十二五”规划期间,为进一步有效发挥高职院校的功能,必须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促进高职院校理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科学发展的办学特色。

一、特色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首先要深刻理解特色的内涵,前者不仅是后者在概念上逐步演绎的结果,更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修正的结果。

特色对于个体和组织是有差异的。对于个体来说,特色是 “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1](P1876)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2]但是需要注意,特色与特点是不同的,特点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3](P1875)主要指事物局部的、部分的特征,而特色更加强调事物整体的特征。可见,特色是认知主体通过对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互比较后,在总体上对事物之间的异质部分的感知结果。换言之,特色是整体风貌,是在“体”或“面”的层次上对事物之间的异质部分的感知结果,特点则是局部表现,是在“点”或“线”的层次上对事物之间的异质部分的感知结果,因此,特色必然能够统领特点。

对于组织来说,特色还具有更加深刻的涵义。特色既是组织文化进化的基础,也是组织文化进化的结果。因此,在组织层面来看,特色是组织的文化遗传基因或者基质,它既是组织文化得以遗传的素质,也是日常维系组织文化得以发展的素养。如果说特色是组织文化进化的基础,那是因为特色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组织的文化进化正是在这种相对稳定的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延续的过程,即便形成新的特色,也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积淀,并且必定是在原有的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的,否则,很难长久。如果说特色是组织文化进化的结果,那是因为特色是组织经过长期的自发和自觉交互耦合的自组织过程才能够逐渐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的整体特征。因此,特色必然受到个体或组织的历史基础的制约,并且必然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对于组织来说,由于特色的整体统领性,特色必然是具有强大的文化吸附能力的文化硬核或者文化核心,它起到延缓和促进组织整体文化发展进程的作用,组织在其他方面的文化或者活动,都是被紧紧吸附在这个硬核周围的外表或者外围文化。

在个体或组织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特色与个体或组织同步进化,并具有相对稳定且不尽相同的内涵。

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历史分期及内涵演化

对于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各位学者已经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了归纳,如,从教育学来看,办学特色是高等学校以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对办学优势进行选择和创造,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追求和探索自身教育目标最优化,逐步形成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办学模式;从管理学来看,办学特色实质上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即优于其他院校的独特品质;从文化学来看,办学特色实质上是学校具有的特色文化,在精神、制度、行为乃至物质设备等各个层面都具有的文化意蕴;从哲学来看,办学特色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个性不断优化的结果。[4]尽管以上界定对研究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不无裨益,但是高职院校有其特殊之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纵观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其办学特色的内涵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四个层面的演化过程,现在,特色办学的问题已经或正在走向特色的精细化和微调阶段。

(一)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两个阶段

总的来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为了解决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匮乏问题和适应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普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应时而生并异军突起。为了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或者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提出了办学特色的问题,这是一种教育类型与另一种教育类型之间的差异性问题,因此是种间差异阶段。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05年左右,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上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尽管通过示范院校建设和骨干院校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从总体上逐渐扩大了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别,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却表现出非常鲜明的同质性,这时候已经不完全是原来意义上的特色办学问题,而是更加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内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现阶段,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要继续强化教育类型之间的 “种间差异”;另一方面,还要避免院校之间的同质性可能带来的“同则不继”的困局,需要不断形成“种内差异”,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的内部差异性,达到“和实生物”的理想境界。

总括之,种间差异阶段的办学特色是为了使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而存在,实现“从无到有”的质变,而现阶段的办学特色主要是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从弱到强”的量变,为新的质变积蓄力量,这是一个从种间分化到种内分化再到新的种间分化的嬗变过程。当然,第一阶段还存在与初、中等职教育的层次差异的问题,而第二阶段则又添加了国别差异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四层涵义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涵义,即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包括类属特色和层级特色两层涵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国别特色)和高职院校特色(个别特色)。如上所述,前两层涵义基本上属于种间差异阶段,后两层涵义基本上属于种内差异阶段。

首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属特色,这是高等职业院校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中成功分化、发展和壮大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恰在此时高职院校开始起步,高职院校毕业生尽管受到“三不一高”政策的限制,但是就业几乎不成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当时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隶属关系没有剥离,学生实践、实习机会充裕,实践技能较强,毕业后不需要太多培训基本上就能够直接上岗工作;二是当时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教育基本上还处于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以及高校毕业生基本上还是稀缺资源,市场需求缺口巨大。因此,在这个阶段,基本上还是类属特色的问题。

其次,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还是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系统中层级定位的问题,这是与中等职业教育和初等职业教育相互区别的特色。尽管层级定位与类属定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是层级定位问题几乎需要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类属特色同时考虑。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定位于中等职业教育,因此,对于如何兴办高等职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经验不足。另外,又由于“三改一补”政策后高职院校实现了规模化扩张,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惯性思维和经验无疑会带到兴办高等职业教育当中来,这就会不自觉地将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中等职业教育。这样,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定位就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问题。

再次,高职院校最先在中国出现,由于指导理论构建上的滞后和国外职业教育理论移植过程中本土化的需要,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国别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从1997年到2010年,平均每年新增高职院校的数量将近100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总数达到了1239所,[5]这个规模在世界上来看也是非常可观的。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存在理论准备不足的问题,实践总是走在理论的前面,普遍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这种情况。为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如MES、CBE、双元制、TAFE和学习领域等理论和模式,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逐步构建了一些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或者模式,如20世纪90年代蒋乃平提出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21世纪初上海提出的“项目课程”等。但是,总的来说,本土化的理论仍然显得非常稚嫩和薄弱,尚不能指导如此规模宏大的高等职业教育,比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农村职业教育”、“统筹城乡综合教育改革”等问题,中国特色非常鲜明,舶来的理论很难奏效。为此,近三十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教育政策,力图引导高职院校走特色化的办学道路。此外,国家还于2006年和2010年两次大规模地建设国家高职示范院校,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展开了大规模的试验。

目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化发展阶段的高度同质性,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出现同步规划失调等原因,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促使高职院校不得不追求个性特色,走差异化的办学道路。回顾高校扩招以来,正值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的时候,行业企业和高校的关系迅速剥离,学生的实践机会急速下降,而毕业生人数急速攀升,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凸现出来,涉及到就业者数量和质量两个主要方面。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爆发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雷同,导致专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低,[6]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较差,就业幸福感不断下跌。不仅仅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即使是一些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也非常大。在这种局面下,办学特色显然映射教育类型和院校个体两方面的定位问题。为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破解结构性失业的迷局,专家、学者乃至政府层面均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一条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走特色化的办学道路,与普通高等教育错位发展,而高职院校之间还要形成差异化、个性化的特色。可见,在这个阶段,高职院校特色化办学的问题,不仅仅是类属特色的问题,还包括个别特色等问题,而个别特色则是这一阶段的新问题和重点问题。从生态系统学的观点来看,高职院校之间差异化发展的特色,实际上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系统进一步成熟、完善和内部分化、重组的过程,是系统自组织的过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之间能够加速消除个体层面的同质性,通过“错类、错向、错位、错落、错样、错层”[7]等发展手段,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地域优势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差异性,守护好自身的发展空间,给对方留出必要的发展空间,形成清晰的层落分布,最后重新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色。

可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实际上是高等职业教育在集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如何发展定位的问题,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具有不尽相同的涵义。另外,从不同的学科视野中研究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会有不同的诠释立场,但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基本内涵、本质和主要特征却是相对稳定的。

三、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本质和主要特征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在本质上是某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某种能够从总体上统领院校全局发展和办学方向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院校的独特的优质风貌。不同的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的共性特征:

(一)公有性与排他性的统一

公有性是指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方面的集体属性或者共同属性,是把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宏观角度而言的办学特色,因此,也可叫做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排他性又叫独占性、独特性、差异性,这是从高职院校个体角度来说的某种“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的专有的办学特色,前者是办学特色的“非质差异性”,没有孰是孰非,也没有好坏差异,后者则体现了各学校“质的差异性”,存在优异问题,[8]因此,是高职院校的个别办学特色。仅靠公有性不能够形成高职院校之间办学特色的差异和内部竞争力,仅靠排他性(差异性)不能够形成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类型的办学特色和整体竞争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历史性不仅仅是指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历史积淀,同时还指包括现实和未来在内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扬弃和创新,因此,办学特色是传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现实性就是指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要能够与时俱进,根据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历史基础,结合当前国内和区域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革、调整和重新规划。

(三)稳定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既然办学特色是历史积淀,就必然具有长期以来较为稳定的品质,并具有广泛和久远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而这种稳定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它能够在传承自身优秀文化基因和秉承自身优秀特质的基础上,结合现实需求进行改良和创造。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稳定性和创新性一脉相承,并且与历史性和现实性相互关联。

(四)自发性与自觉性的统一

办学特色主要具有慢变量的性质,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是高职院校长期发展中自组织的结果,具有自发性的特征,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办学特色也具有快变量的性质,具有人为设计的可能。这种自在与自为相互统一的特性,给高职院校设计和优化办学特色提供了可能。

(五)内隐性与外溢性的统一

因为办学特色是长久积淀的文化内核和文化结构基因,因此,它内隐于高职院校组织当中,通过组织内部的文化传播和渗透影响着个体或组织的方方面面,并且会通过多向交流对外传播或外溢,最终有可能对其他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六)整体性与局部性的统一

尽管说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组织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上的独特的品格或者风貌,但是,从系统论来看,办学特色有可能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最为突出,多个局部办学特色有可能形成多元性的办学特色。常言道:“一招鲜吃遍天”、“半部《论语》治天下”,以及程咬金“三板斧”打天下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反过来,局部性的特长或者特点也有可能发展成为整体的特色。因此,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条件不允许,那就走“以点带面”的取巧方式,如果资源充裕,各方面条件都具备,那就走“点面结合”甚至“立体化发展”的特色办学道路。

(七)战略性与战术性的统一

既然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具有历史稳定性和整体性,那么一定能够适应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发展规划的战略决策,但是,高职院校必然肩负着为当前区域和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而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必然具备兼顾长远理想与当前紧迫任务的特征,能够兼顾自身发展的远景与近景的规划。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某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某种能够从总体上统领院校全局发展和办学方向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院校的独特的优质风貌。它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不同的发展层面上具有不尽相同的涵义。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及“十二五”规划期间,高职院校必须实现办学特色的精细化和微观调整,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高效发挥自身的社会政治经济功能而准确定位,夯实基础,把好方向。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英双解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876,1875.

[2]特色.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03939.htm,2010-03-24/2011-02-20.

[4]李汉邦,徐枞巍.基于模糊测度的高等学校办学特色评估模型[J].中国高教研究,2004(3):15—16.

[5]阳光高考.2010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gaokao.chsi.com.cn/z/2010gxmd/2010-04-29/2011-02-20.

[6]高校办学应突出特色避免盲目跟风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9—03—03(09).

[7]杨民刚.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19-22.

[8]周茂东.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认识误区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8(33):43-45.

闫智勇(1973-),男,汉族,山西阳泉人,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博士生,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及政策法学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统筹城乡改革背景下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编号:10SKS04),主持人:闫智勇。

G718.5

A

1001-7518(2011)07-0018-04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院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