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质量工程建设三层次管理模式的应用实践

2011-02-21 18:04孙志林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12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0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工程质量

傅 锦 孙志林(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12)

高校质量工程建设三层次管理模式的应用实践

傅 锦 孙志林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12)

做好质量工程建设工作,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做好质量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可从三个层次贯彻落实:第一层次管理是规划落实管理;第二层次管理是项目建设管理;第三层次管理是项目应用管理。

高校;质量工程;三层次管理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此后,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贯彻落实措施,强化质量工程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和层次。我们认为,强化“三层次”管理,是建设质量工程的基本要求。

质量工程的第一层次管理:规划落实管理

质量工程建设内容具有整体系统性特征。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前提,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是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工程建设的内容既有面上的管理工作任务,更有标志性的项目建设任务;既有正常的基础建设,又有重点的优质精品建设;既有常规性,又有创新性;既务虚,又务实。做好了质量工程建设工作,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必将进入新层次。从这个意义上看,落实质量工程建设任务,必须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相呼应,必须作为学校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内容去规划。因此,如何规划好质量工程建设任务,是各学校落实质量工程建设任务的第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把这项基础性工作称为质量工程管理的第一层次。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把质量工程建设的第一层次管理要做的主要工作概括成四个方面:强化领导抓重点、完善制度抓规范、发动部门找突破、政策鼓励促成效。

(一)强化领导抓重点

由于质量工程建设对学校的办学影响巨大,抓质量工程正是抓住了学校的主要矛盾。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学校主要领导要带领全校中层干部和教师理解质量工程建设的意义,思考如何贯彻落实质量工程建设问题,激发广大干部和教师的办学责任感。集全体干部和教师的智慧,形成学校落实质量工程的基本计划,建立质量工程的组织领导体系,完善各责任部门的职责,形成学校质量工程管理的框架体系。抓重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质量工程的落实重点,通过重点内容的落实,推动其他内容的建设。二是质量工程的重点责任部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都是围绕教学管理展开的,因此,通常由教务处承担主要任务和责任,其他部门协助,与这样的组织管理结构相适应,把“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付诸实现。

(二)完善制度抓规范

完善的制度是落实质量工程的可靠保证,它可让我们有章可循,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应把质量工程要做的重点工作在文件中表达出来,让全校师生知晓,便于长期查阅和学习、修改和完善。完善的制度对推动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既能使常规教学质量有可靠的保障,也能为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发动院系找突破

学校要充分发动各个院系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院系的特点,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创新设计等方面选择便于发挥所长的项目,作为建设的突破点,以便有效地取得先期成效,在有所突破的前提下,再继续投入,形成良性循环。各院系也应响应学校的号召,集中精力做好项目的选择和建设工作,如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特色专业建设等。我校纺织系就是很好的一例。该系教师人数并不多,共 19人,但教师队伍结构较为合理,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5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来自全国不同的纺织服装学院。有8位教师通过了技师资格考核,5位教师获得了服装CAD设计师称号,5名教师为市劳动局“服装设计定制工”考评员,教师中93%达到了“双师型”资质要求,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该系教师从建设精品课程入手,按照建设精品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准备条件。2007年成功建设《服装结构工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该系又着力对《成衣技术》课程进行建设,合力打造优秀教学团队,进展较为顺利,2010年服装教学团队获省优秀教学团队。这个团队近5年共发表科研、教研论文50多篇,编写出版教材、讲义10部,完成科研和教研项目近20项。

(四)政策鼓励促成效

要做好质量工程建设工作,除了靠各个院系自身努力外,学校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上的投入和鼓励政策能使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奋斗的教师感到虽苦犹荣。各学校的鼓励政策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资金资助,即学校每年进行质量工程预算,对从事质量工程建设的项目给以财力资助。二是相应的工作量补贴,即除了资金资助外,还在工作量计算上向承担质量工程项目的教师倾斜。如对获得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主持人分别给予一定量的课时工作量补贴,对取得品牌特色专业的集体给予一定量的课时补贴。三是积极落实教师的进修培训机会。要抓好质量工程,改善教师的现有结构和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显得尤其重要,可作为一项质量工程鼓励政策使用,对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急需教师和取得较好成效的教师优先安排进修培训。四是把质量工程建设结果与评优、晋升挂钩,让部门和教师个人感受到物质鼓励之外的精神鼓励。

质量工程的第二层次管理:项目建设管理

项目建设是质量工程建设中的突出内容,质量工程中的几块内容都是通过特定的项目来显示和推动的。因此,项目建设实际上是落实质量工程建设的抓手,也是我们评价质量工程建设进展和建设水平的有力指标。从这个意义上看,项目建设就成了质量工程规划建设中的第二个管理层次。这个层次的管理将提供质量工程建设具体的有形成果,为发挥质量工程项目在整个办学实践中的作用提供平台。在这个层次中,作为管理者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必须学透质量工程相关文件,领会质量工程要求

学透文件,理解了质量工程的意义后,就学校而言,才会以质量工程为抓手,统一思想,集中力量和智慧,把办好学落在实处,从而提升学校的自身内含,提高人才培养素质。就项目组而言,学透质量工程文件,才能做到对相应项目,如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的具体要求仔细理解,把握其真实内涵,吃透其标准,开阔思路,做充分的材料准备,才能把这些项目做好。为此,学校管理部门需要反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质量工程不同项目建设方面的相关文件,聘请专家开设项目建设讲座,组织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取经,参加相应的研讨会,接受新信息、新理解、新做法,形成学习—思考—修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相关项目的质量,保证相关项目成果的优秀率。

(二)群策群力,精心打造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管理要从学校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各个具体项目,为把项目做好,一定要有群策群力、精心打造的大局观。群策群力是指除了发挥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外,还要调动项目组成员以外的各种力量,如请擅长文字的人帮助加工项目语言,请专家帮助评审材料,请专业人员制作录相等。群策群力能减少建设过程中的差错,使思路更宽,观念更新,内容更准确、更精练,效果更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者可对申报材料组织专人讨论修改,请相关领导、专家骨干过目,经反复推敲,选用最好的用语和材料,从形式到内容接近评审要求,以提高申报项目的命中率。对关系到质量工程实施的“瓶颈”问题,要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召开专门的研讨会进行研究,帮助项目组指出问题、克服困难、修正缺点、提高品位。

(三)要注重完善管理制度,做出特色

质量工程建设是长线工程,一定要有制度保障。虽然在质量工程第一层次管理中,我们已要求出台相应的制度,但那是在没有经过项目建设实践过程时制定出的,其中必定有些规定与实际不相符合。在项目建设第二个管理层次中,管理者一定要根据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及时定位自己的特色,调整相应的规定,把具体项目建设中的问题转化成相应的制度措施,让制度完善起来,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工程建设管理的客观性、系统性、规范性,最终才能使质量工程管理与教学规律相统一。

质量工程的第三层次管理:项目应用管理

项目应用是落实质量工程建设的一个关键层次。如果说在此之前通过对质量工程进行规划取得了相应的项目成果的话,那么这些成果还只是理论上的质量工程内容,这些成果如果不为教育教学实践所用,质量工程建设只能停留在纸上或嘴上,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质量工程的实效就会落空,教学面貌仍会停留在原来状态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项目应用环节又是质量工程建设中最具影响力的最后一棒。为把这一棒接好,我们认为,要重视如下环节:

(一)配备好项目应用的硬件环境

多数质量工程项目要走向应用,必须备齐相应的硬件条件,这些条件有场地、设备、软件、网络和校外教学或实习基地等。在实践中,把相应的硬件条件配置到位,对有些学校来说还是很困难的,因为配置硬件条件往往需要较多的经费投入。如完善的网络、仪器、机器等,在服务教学过程中并不会增值,只会形成较大的、经常性的维护成本。这些成本会给学校办学带来负担,客观上会压抑项目应用的积极性,这也是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配置好硬件条件,重要的是靠各个学校统筹兼顾、合理预算。质量工程的具体管理部门要珍惜学校的投入,本着节约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好,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充分发挥项目作用的环境。

(二)及时做好成熟项目的推广宣传,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和掌握项目内容

通常来说,质量工程的具体项目都是由个别主持人会同少数教师创作而成的,对整个项目的内容及其创新价值,其他教师未必完全明了。因此,成熟项目的应用推广需要进行普及性宣传,让项目内容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对成熟项目进行宣传推广,除了使项目资源被了解外,更需要让资源共享者了解如何使用这些优质项目资源,通过共享者的应用,进一步发现项目的潜在问题,以便完善项目,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于是,项目管理者需要设法搭建有效的共享平台,推动项目应用。一些学校的成功做法是借助教学研讨的形式来实现。

(三)合理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在信息平台上完成项目特定内容的教学互动,扩大课堂教学的功能

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成熟项目的应用,具有普及面广、时间利用率高等优点。这种形式最典型的应用是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教育在国际上早已走进课堂,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网上虚拟教学、远程教学、个性化及自主学习等,且已经形成了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各种理论,如集中教授型模式、个别学习型模式、网上讨论模式、探索学习模式等。

在现代办学理念中,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借助信息平台,实施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有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累计建成 2379门国家精品课程,陆续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和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CORE)网站开放共享,初步产生了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效应,说明在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建好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实施项目应用是一条有效途径。基于这样的思考,我省的“天空教室”开发了教学数字城项目,把全省不同学校的精品课程集中在一起,供不同学科的教师选择使用,为质量工程项目应用提供了方便。

(四)通过校际联盟的方式扩大成熟项目的应用范围

校际联盟是借鉴工商界战略联盟而得的方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校为了一定的目的或战略目标,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交流形式。这种形式在西方国家被较多地采用。一些学校将校际联盟引入我国教学实践,提出了建设教学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的思想。

由于各个学校在专业、师资、培养目标上有较多的相同相似性,校际间天然存在着可行的资源共享基础,资源共建共享的范围也很宽广,例如,共同进行教材建设,共建公共课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教学课件,共建、共用实训培养基地等。校际联盟形式可以因不同的资源共享内容差别而有不同,基本形式可归为两种:一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式的,即校际间可分享各自的师资、设备或设施;二是联合共建、填补空缺式的,这种方式在现在的大学城建设中出现较多,这种做法能节约投入,提高设备场地的使用效率。

(五)重视项目应用中的经验提炼,完善质量工程建设理论

质量工程应用管理,不能仅满足于项目被应用,也不能仅满足于项目应用收到的良好结果,最好的项目应用管理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项目应用的经验和教训,找出其中的规律,为完善质量工程管理理论服务。

总之,质量工程的三层次管理分别对应于三个不同的教育管理主体:第一层次管理主要对应于整个学校,是对学校最高领导层提出的要求,第二层次对质量工程主管部门和骨干教师提出的要求,第三层次是对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提出的要求。做好质量工程管理的三层次管理工作,才能把全校师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集全校之力投入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卢先和.教学研讨推动优质课程教育资源共享[J].科技与出版,2008,(5).

[2]丁佩芬.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框架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31-33.

[3]盛正发.质量工程实施中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5):100-105.

[4]彭妙,刘要悟.美国高校战略联盟运作方式[J].煤炭高等教育,2010,(3):56-58.

G717

A

1672-5727(2011)10-0146-03

傅锦(1978—),女,江苏扬州人,扬州职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孙志林(1973—),男,江苏扬州人,扬州职业大学教师,主要从事学校管理研究。

*本课题为上海市教育高地项目: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区项目《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批准文件号:沪教委高[2008]73号)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工程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子午工程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质量投诉超六成
工程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