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平(襄樊广播电视大学 湖北 襄樊 441021)
对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的几点思考
吴仲平
(襄樊广播电视大学 湖北 襄樊 441021)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内涵发展要求,本文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理念确立、环境营造、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机制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力图抓住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矛盾,提高内涵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职学校;内涵发展;思考
近年来,随着职教形势的整体好转,相当部分的中职学校不仅规模扩张了,办学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面对新的办学形势和办学环境,中职学校已开始思考和探索内涵发展问题,希望通过内涵建设,使学校办出品位、办出质量、办出特色,从而提高中职学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此,笔者拟就中职学校的内涵发展,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一些想法。
一所学校需要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办学理念是对“如何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落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等问题的理性认识与选择,是指导整个办学过程的思想、观念和行动的原则。因此,学校确立办学理念,不能仅仅局限于几句高度概括的提示性口号,应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对“理念”的认识与选择层次化、具体化,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理念体系。并且,理念要深入人心,必须成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追求,并在学校时时处处体现出来。否则,那些所谓的“理念”就只能停留在口号、标语或学校领导的主观愿望上,于实际办学无补。
按照这种认识与逻辑,中职学校选择内涵发展,一是学校领导者,尤其是校长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教发展理念要有系统的认识和明晰的办学思路;二是要围绕内涵发展的价值层面(为什么)、事实层面(是什么)和技术层面(怎样办)的问题,组织广泛深入的学习研讨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干部和教师的认识与觉悟;三是要结合具体的工作研究,将宏观层面的导向性理念逐步转化为指导各项工作的微观层面的操作性理念。只有这样,学校内涵发展的理念才可能变为大家的行动自觉与行动指南。
中职学校要实现内涵发展的战略转移,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加强内涵建设的内部环境和氛围。
以创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基础 民主和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教师对学校工作环境的迫切愿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广大教师对学校工作环境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条件的改善,而非常在意人文环境的民主和谐。许多时候教师表现出的“心不齐、气不顺”,往往也是因学校管理不民主、上下关系不和谐造成的。况且,内涵发展相对于规模发展来说,内容更复杂,专业性更强,要求更高,更需要民智民力。只有学校管理的充分民主,才可能有效激发民智;只有上下关系的充分和谐,才可能顺利地聚集民力。所以,创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有效地满足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性工作。要创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一方面是学校领导要讲究领导方式,管理决策多走民主途径,切实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另一方面是领导者能及时有效地预测和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积极引导大家共创和谐氛围。
注重引导和保持更多能量投向学校内部 中职学校的内涵发展滞后,从主观上反省是学校为追求规模发展而放松内部软件建设,尤其是业务建设与管理造成的。所以,学校要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引导和保持更多的能量投向学校内部是前提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家正视学校内部存在的问题与内涵发展需求,并集中精力思考和开展内涵建设,才能较好地与广大干部教师的职责要求结合起来,全面扎实地推进学校内涵建设。要引导和保持更多能量投向学校内部,学校领导必须克服一些既定思维方式和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不要常以一些所谓的 “大事”、“要事”分散大家的精力。如一些学校为追求更多的校企合作对象、有资助的项目以及来自各方面评比、评估、授牌等,动辄举全校之力。学校如果常被这些所谓的“大事”、“要事”所困扰,不仅正常的工作秩序得不到保障,大家的注意力也被有意无意地引导到学校外部,哪有心思搞内涵建设?
发挥好领导干部的自身影响 学校要加强内涵建设,就意味着学校工作的重心要转移到与培养学生直接相关的教学业务上来。学校领导干部能否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建设上,是否站在了教学改革的前沿,自身的行为就是一个最好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学校校长不兼课了,也不深入教学研究,有的甚至连中层干部都成“职业”的了,能亲历亲为教学、教研工作的已越来越少了。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营造内涵发展的校园氛围,必须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干部的自身影响,领导们必须亲近教学、亲近师生。
教师对内涵发展理念的感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无一不影响学校教学建设、内涵发展的进程和质量,并且教师不仅仅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实践者,也是内涵建设的思考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群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内涵建设的成败。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个高素质的教师群体,一是要抓好学科带头人、专业“领头羊”的甄选,通过一级带一级,形成以各专业“领头羊”为核心的团结互助的战斗集体;二是要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为载体,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运行机制,营造教师成长的条件和氛围,使教师人人见贤思齐,加快专业发展的步伐;三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四是要创造机会,搭建平台,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比武活动,不断推出新的“明星”教师,并对其取得的业务成绩给予充分认可;五是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氛围,以尊重教师、尊重人才、看重教学、看重业绩等进一步激发教师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让每位教师身感压力而不压抑,使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与学校、学生息息相关。
学校的内涵发展,可以理解为学校教学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从目前情况看,各中职学校的硬件建设的确上了一个台阶。但相对于高效的硬件建设,教学软件建设却明显滞后与低效。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管理机制不适应。
目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专业建设与管理缺乏明确具体的承载主体。具体来说,许多中职学校教务处、科研处等职能机构之下只按学科设置教研组(室),而未按专业划分设置专业组。各专业如何建设、如何发展,如果分散到各教研组(室),其作用显得弥散;如果由教务处或科研处直接负责,又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教学管理职能肤浅而狭窄。许多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视点仅仅局限在教学管理的部分表层工作,如编制课程表,检查教案、作业,组织听课、评课,开展教师教学及学生操作技能比武活动,安排和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工作等,对于如何营造专业特色,如何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如何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习惯与业务素养等深层次问题很少涉足,往往满足于对现有教学秩序的维持。三是教、研脱节,校本研究缺乏组织。对学校教学工作哪些地方需要研究、需要改革,很少有计划地组织进行研究。教师科研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学校只管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评比奖励。四是教学质量管理措施不到位,考核评价途径单一。由于中职生源主要是中考成绩不够上普通高中的学生,许多中职学校往往回避严格的质量管理。并且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主要依赖一张试卷,对于体现职教质量特色的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学校缺乏科学、可行的考核办法。
上述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定位,并从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研究管理、教学装备管理、教务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系统地构建适应职教特点的教学管理机制,以良好的管理机制提供教学建设与管理的承载平台。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以及专业特色的营造,首先是通过课程体现出来的。课程体系的建构、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建设、教学装备、课程教学等,无不影响着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只有紧密结合课程建设的相关工作,才会有动力、有方向、有内容。所以,课程建设必须成为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课程建设,培育专业特色,提高办学质量;通过课程建设,培养教师的职业习惯,发展教师的业务技能。
抓好课程建设,主要应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体系的建构及其优化;二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及其优化;三是课程实施途径、方法、手段的变革及其优化。其中,打破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的课程体系重新建构,基于岗位典型任务的岗位或项目课程及其教材的研究开发,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等,是目前课程建设面临的最艰巨任务,职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职校也只有借助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才可能带动师资、装备、育人方案、教育理念及校风等学校内涵要素的全面进步和提高,从而使学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
[1]徐国庆.高职缺什么内涵[J].职教论坛,2007,(7).
[2]章兢,彭兰.大学理念与大学教学[N].光明日报,2005-01-05(11).
[3]董祝元.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等职业教育,2011,(6).
G718
A
1672-5727(2011)10-0012-02
吴仲平(1961—),男,湖北黄陂人,襄樊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副校长,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