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的探讨

2011-02-21 16:12倪海珍
职教论坛 2011年5期
关键词:案例心理健康情境

□倪海珍

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的探讨

□倪海珍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以心理素质训练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此,我们对本门课的课程特点、设计理念、内容构成、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特点;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在全国各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开设。但是,各高职院校普遍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的开设,对于实践课程重视的力度还不够,研究得也不多。近两年来,我们学院除了开设《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外,还开设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与指导》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的特点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是知识课程向应用课程的转化,是科学课程向生活课程的转化,是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是学科内容向生活经验的转化。通过实践活动的汇合,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向能力、理论到实际、接受到创造、学习与生活的沟通。所以,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

活动性。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活动目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心理游戏、讨论分享、情景再现、故事放送、自我剖析、现象追踪、观点辨析、心理测试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分析、去体验,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主体性。理论课程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教学以学科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逻辑为载体、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则是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需要讲清基本原理、活动步骤、活动方法,并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案例,让学生去自我体验、讨论分享、分析交流,最后进行总结评价,教师点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目标。

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个人潜意识中的一些心理体验,强化其心理感受。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与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启发,都会起一定的触动作用,甚至认知的改变。正如古语所云“汝虽多闻,若不与修,等于未闻,如他人说食,终不能饱”。

交互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突出交互性。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某一观点,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双边互动;另一方面,遵循心理健康教育不忽视、不冷落、不伤害任何一人的原则,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让学生人人都参与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培养合作意识,在师生多边互动中学习。

实效性。为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案例和游戏的选择、情境的设计都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将知识的学习与真实生活情境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

趣味性。案例的选择、情境的设计从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以激发兴趣为原则,并适当穿插学生喜欢的心理游戏,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在“乐中学”、“体验中学”,学生积极性很高,参与意识很浓。

拓展性。每一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其拓展的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心灵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活动结束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练习,从课堂拓展到课外,发展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设计的理念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实效性,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在 “讨论中学”、“情境中学”、“游戏中学”、“乐中学”,但更强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讨论与分享为主体,以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训练为目标,让学生先体验、后分享,先感性、后理性,把案例、游戏、问题和情境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自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主动、快乐幸福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内容的选择

依据多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经验,以及近年来对学生的实际调查了解和进一步的实践探索,我们选取了八个专题作为我们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这八个专题分别是:建立自信—世界因我而精彩;学会学习—我的独门秘籍;人际交往—友谊万岁;珍爱生命—沐浴挫折风雨;情绪调控—快乐每一天;爱的百花园;竞争与合作—成功的魅力;理性择业—放飞你的梦想等。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以精心选择、合理编排的若干个案例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为学生提供模拟的情景,让学生处于当事人位置,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论证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同样也是为进一步消化、巩固、检验理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应用性教学方法。

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的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应当注意:

首先是要精选案例。选择案例,是案例分析法的首要条件,案例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一堂课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讲解、讨论、对话、总结等具体教学过程都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载体。所以,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即选择那些有代表性、有思想深度的案例;同时,案例的选择还要有时代性,选择那些新颖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案例;案例的选择要有真实性,一定要选择具体、真实、可信度高、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案例,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在思想上认同,学生才会乐于参与分析讨论。

其次是讨论案例。组织案例讨论是案例分析法的主体和核心环节,讨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在讨论案例时,要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应该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认识、情感等方面的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和启发学生讨论,切忌发号施令和批语指责。对于部分学生不爱发言或很少发言,教师要和颜悦色地启发,开拓他们的思路,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明确主人翁地位,从而产生积极参与讨论的责任感。

再次是评价总结。可先由学生自由发言点评,或教师抽查学生进行点评,陈述讨论结果,提出有疑难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点评阶段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往往是一堂课的高潮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讨论的效果,必须要求学生把案例与理论结合起来,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并且把一般的观点进一步深化、拓展。

总之,案例分析法通过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总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参与的自觉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问题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是指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比较,并自己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以“讲”为主而是以“导”为主,将教师引导、学生独立钻研、集体讨论三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问题讨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置疑解难,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同时,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思维,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的教学中,运用问题讨论法应当注意:

首先是设置问题。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讨论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难易要适当,题目太难,学生望而生畏,讨论无法进行下去;题目太简单,三言两语就讲清楚了,会失去讨论的意义。还要尽量考虑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实际状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可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以后,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尽量开拓自己的思路,独立思考,深入探索,相互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在教室不断巡视、观察学生讨论的过程,随时监控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并引导学生应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及时归纳总结。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的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以免以后在类似的情景中能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应对困惑。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启迪学生的智慧,引起心灵的震动,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唤起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作用。

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对能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具体情境的营造。它要求在形式上具有新异性,在内容上具有实用性,在方法上具有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如通过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某一个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亲身去体会;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设身处境去体会、领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用巧妙的比喻、幽默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去愉悦学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感情,并设法以自己的情绪影响并带动学生的情绪,和学生一起融人情境之中。最后还要根据需要作精心的点拨、讲解,及时总结转化,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一种设定某种情境,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从而达到学习和运用目的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是以课堂教学为舞台、以某种情景为脚本、以学生主动创造为动力的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它可以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较为充分地理解知识、形成体验、发展能力。

应用角色扮演法首先是要选择适宜的情境,一般说,人们都希望角色扮演避免与实际的、现存的组织情境靠得太近,避免引起学生的防卫心理,最好是选择一些敏感的问题,比如人际沟通常存在的一些问题,自我推销的艺术等;其次就是分配角色,课堂表演,要让学生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性格,体验人物的情感,投入自己的感情,融入角色;最后还要讨论总结,当表演结束后,由学生自己评论和总结表演效果,也可让参与表演的学生谈体会、感受和认识,并评选出表演优秀者以起到激励作用。教师还要注意对角色扮演过程的全程控制,教师可采用一系列方法,如用幽默来化解人际冲突,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角色,介入表演以激发人际互动,指导学生始终保持目标等,观察扮演者的行为。表演结束后,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要善于启发学生将表演与现实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五)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感知、领悟、理解情境的丰富性,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法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验到自我实现的快乐,不断发现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使学生在“快乐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分享,在分享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优化。

运用体验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对情境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增强他们寻求问题答案的动机。学生在强烈的兴趣和动机的驱使下,运用多种感官去接触事物,接触到直接的、亲切的、鲜明的、强烈的刺激,从而唤醒学生已有的背景经验,并与之融会贯通,激发出真正的情感,促使学生对生命成长意义的领会和完美人格的养成。经过体验和实践后,每个学生对体验活动都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让学生互相交流感受和体会,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提高自己。

总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可选择的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我们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扬长避短,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也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必须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观念的转变,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和生活中的智慧,同时必须具备理解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的感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与社会实际的多样性的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

实践课程的评价主观性比较强,客观性比较差。因此,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应该在吸收学科课程评价优点的基础上,进行具有实践课程自身特点的评价,不论是在评价内容上,还是在评价方式上都必须力争做到客观、公正。在课程评价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和学生注意:以实事求是为根本,以公正、公平、公开为核心进行评价;二是注意评价时的用词和语气,不能有讽刺、挖苦的意思,更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在评价内容上与其它课程评价有着较大的差别。因为,实践课程主要是在活动中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应着重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团结协作精神、责任心、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评价。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在评价方式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要体现出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特点,进行多元化评价:所以,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首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全面能力的提高进行自我评价;其次,运用小组评价,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做出客观性评价。

总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还正处于实践摸索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本课程的发展将出现蓬勃的生机。

[1]于承芳.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山东教育(中学刊),2004(11).

[2]马丽娜,南纪稳.探究体验式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7(6).

[3]韩萍.心理健康教育呼唤体验式教学[J].黑龙江教育,2003(10).

责任编辑 夏焕堂

G715

A

1001-7518(2011)05-0073-03

倪海珍(1964-),女,沪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案例心理健康情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