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振芳
关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
□邓振芳
如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首先,有效的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第二,有效的教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第三、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有效的备课;有效的教法
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形成、个性塑造和能力的培养的过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有效教学,也是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永恒的追求。本人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假如一堂课是一次战争,那备课就是战前的战略准备。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打胜仗。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思政课教师的有效备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备大纲。大纲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要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根据大纲的要求制定三维教学目标。
其次,备教材。“05新方案”的实施,这对我们备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05方案的新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由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实现由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
再次,备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高职高专的学生有其自己的特点,只有在课前充分了解他们,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也是05方案的新要求。
大学教师的备课,绝不能照本宣科,而是一定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要求,科学的设计每一节课的教案、教法、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件等等。可以这么说,能够备出好的课,是学生能轻松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1]。
(一)更新观念,创新教法,实行专题教学。思政课因其特殊性而使得教育教学实效性评价成为难题。一方面由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许多内容并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另一方面是我们在日常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经常忽略对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的明晰把握,这就造成了学生认为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过于空泛和抽象,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因此,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刻的领会中央的精神、充分把握新课程体系德内在逻辑和基本要求,深入高职学生的实际,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实行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专题研究型教学是思政课的创新教学模式。思政课是一个开放综合的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可以针对目前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和实际情况,大胆地进行教学探索,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适当增加理论深度,将现行思政课教材内容分解为若干理论专题,采取教师分若干专题授一门课,或若干教师同授一个专题的模式进行教学试点,努力做到教师深入研究理论,把理论专题讲深讲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完善研究。还可以创设专题讨论课堂,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可以设立关于实事求是专题,改革发展专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专题进行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讨论,主动学习研究。还可以开设专题讲座,例如可以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来学校,作有针对性的人文社科讲座,时事形势政策讲座,地区改革发展讲座等,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进而更好的实现思政课的有效教学[2]。
(二)结合实际,改革教材,搞好案例教学。思政课教学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是要让大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去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并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高职院校目前的三门思政课,其中两门课的教材,知识含量大,理论体系完整,政治意识形态性显明,思想教育功能突出,结构也比较精练、集中。但是对学生发展能力的激发作用不够,对历史发展经验总结不到位,对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阐发不够明确,对三十年改革发展实践的阐述与总结不够系统,因此应该做必要的增补和修改。从增强学生发展能力角度,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在改革教学中搞好案例教学,是个很好的创新模式。课堂案例教学则主要侧重于实际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实际、思想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经济、政治等形势发展变化使我们面临的诸多新的挑战和新风险与当代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和理论难点问题相结合,例如选择劳动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保障问题、通货膨胀问题、风险社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社会管理问题以及汶川赈灾问题和08奥运后中国等案例进行教学,事例更鲜活生动,学生会更踊跃参与,教学效果就会更好、更有效。
(三)创设情境,开拓学生思维,注重实践教学。当今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彰显,自我意识强烈,传统的教学已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取而代之以新的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可以将演讲、辩论、讲座、课题、比赛等多种形式融入课堂其中,形成研究型教学课堂模式。同时还要注重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思政课可以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习、创业实践、各项竞赛、各种辩论、演讲等能力展示活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正确认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四)努力探索,相互交流,实行多媒体教学。探索和完善思政理论教育方法。目前在许多高校,理论课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上,启发式运用不够,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还在有限尝试。各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应该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改进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先进教学方法,创造出能有效提升学生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思政课必须实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吸引力和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思政课教学的任务,思政课不仅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而且还有学习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高职学生对学习思政课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关键是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没用。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从宏观的角度,从国家在高校设置思政课课程目的教育入手,加强大学生对思政课课程目的和任务的认识,理解我国在高校开设思政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讨论、辩论、参观访问、写小论文、作业、社会实践等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和发展能力。思政课的教师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当代世界的发展竞争和我们面临的现实的发展压力,从而激发起旺盛而持续的发展动力,产生出强烈的发展欲望,形成丰厚的发展理论基础和犀利的扩展眼光,运用发展哲学的目光去分析各种发展矛盾,做出科学的发展决策,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从而达到思政课的有效教学的目的[3]。
(二)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做文章,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指导方针,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抽象的讲解过多,从概念到原理、空泛而枯燥,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难免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枯燥和无用的感觉。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必须把握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和“用”上做文章,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教学要和大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这样才有针对性、说服力和吸引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择业、成才结合起来,指导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其次,教学与时代相结合,和时代同步,和青年同步,吸收新思想,解决新问题,渗入人的灵魂。再次,教学与环境相结合,在坚持课堂教育主渠道的同时,以鲜活、生动的形式组织大学生走出去,到基层去,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广泛的用途与实效性,而其广泛的应用和实效性又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驱力,从“为用而学”到“越学越有用”,再到“越有用越要学”,从而形成了“学——用——学”的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重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力求用现实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用理论知识的学习去解决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思考和理论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学与用的结合中,既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觉悟,真正实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目的。
(三)把发展学生能力贯穿于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政课要以提升学生发展能力为根本目标,从发展欲望动力,发展理论知识,发展技术手段三个层面,全面改进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中外发展比较,个体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历史与现代发展的联结等角度,进行深刻的发展分析,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从而产生出强劲的发展动力。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现代西方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我党的科学发展观等各种不同发展理论的综合比较分析中,给当代大学生以丰厚的发展理论教育,使之形成综合的多样化发展理论基础,使其在走向社会,从事发展实践过程中,能够做出相对科学的抉择,尽最大努力实现科学的发展。可以总结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从提升生存质量,提高发展效果的目标要求出发,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发展技术与发展手段的培训,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实践中能够准确地抓住机遇,选择有效的发展方法,实现最理想的发展效果。学生就会更加热爱思政课,形成思政课的长效教育机制。
总之,思政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思政教育。思政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各位同仁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但是,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理念”,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到教育观、教学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甚至还与社会环境、时代形势、方针政策有关。让我们携起手来,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生机盎然、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政课的有效教学[4]。
[1]李明生.对我校“两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看法[J].保山师专学报,2004(4):3-6.
[2]王宪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理念和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6(6):569-570,573.
[3]刘剑.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3):5-6.
[4]陈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2006(4):115-119.
责任编辑 谢荣国
邓振芳(1965-)男,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712
A
1001-7518(2011)05-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