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综述

2011-02-21 10:24曾俊香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德育课职校德育

曾俊香

(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31)

中职德育综述

曾俊香

(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31)

对中职德育课改历程和中职德育的地位作用、目标内容、特点规律、途径方法进行综述,提出中职德育研究应关注的问题。

中职;德育;成果;主要问题

中职德育课改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职学校德育课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革。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课程设置的意见》,构建了不同于普通高校与普通中学的中职学校政治课课程体系。此前,中职学校没有自己的德育课课程体系。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同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实施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第二轮德育课程改革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启动。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将“政治课”改为“德育课”,将职业指导列为必修内容,必修课程从原来的9门精简为“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4门,进一步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颁布了这4门必修课程的教学大纲。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学校德育工作以及德育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部职成司于2007年11月全面启动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2008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这标志着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的课程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本轮课程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等内容纳入了德育课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将现行的4门必修课调整为“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重了职业生涯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更利于中职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应中职生的学习方式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变化,更多地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并通过开展技能竞赛、仪式庆典、文化艺术等活动,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此外,本轮课改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职德育成果综述

(一)中职德育的地位作用

中职德育是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中职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现代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现代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应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中职生多数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不足,对职业前景感到迷茫。要全面提升其素质和能力,中职学校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做事,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实践证明:德育是中职学校的生命,只有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德育作为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进行精心打造,才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使学校充满活力。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成为职业素质的核心主题,学生的敬业精神、团结合作、责任意识、沟通能力等“软实力”成了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传统指标却成为次要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合格的专业技能,而且更强调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达成德育目标。

(二)中职德育目标和内容

德育目标,即德育的预期结果,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部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德育目标总体上是一致的,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四有”新人或合格公民。但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又有自身的特点,即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中、初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由于中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等特点,中职德育就增加了职业生涯、职业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其中,职业生涯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职业道德教育是中职德育最重要的内容;职业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是中职德育的核心内容;法律教育是中职德育的保障性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德育的基础性内容。此外,还应该加强公民教育和审美教育。

(三)中职德育的特点和规律

人有向上的天性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有学者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真正的教育是以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提高分辨是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自感、自悟中懂得自省、自治。

人的品德由知、情、意行等基本要素构成 知是品德形成发展的基础,情是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意行(习惯)是品德形成发展的标志或具体表现。中职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组织纪律性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独立意识或自我认知度较强,对学校或班级活动都能积极参加,集体荣誉感强。因此,中职学校要上好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课,引进企业文化,创建特色职校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并体验到学习生活的美好,提高道德修养,丰富道德情感,增强综合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理解、尊重和关爱学生 由于中职生大多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经历较多的失败与挫折,人格与心理素质还处于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在职业探索初始阶段就直接面对社会职业选择及就业竞争。中职生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同于普高学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他们特别需要他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心理学研究表明,爱心是教育的润滑剂,在关心型师生关系中,中职生就能认识到自身价值,产生愉快乐观、自信等肯定性的情绪体验,并由此迸发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因此,中职学校教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积极评价和期待,帮助其正确地认识自我,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追求幸福生活是中职生的美好理想 有位学者说:“教育目的就是使人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就是为职校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中职教育既要注重中职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更要关注中职生精神的成长。对于中职生来说,对他一生起作用、影响他一生的不是某种技术、知识和技能,而是他的精神世界,是他的信仰、价值观和感情,是这些东西决定他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可把中职生的生活世界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实的世界,一种是可能的世界或理想生活。后者以事物可能存在的状态呈现于中职生的精神、理想之中,体现了中职生对现实的一种理解。对处于人生成长旺盛时期的中职生来说,现实世界是可以改变的,其活动就是要以他所拟设的可能世界去取代现实世界。正是在这种现实和可能的矛盾运动中,中职生才会不断地学习、劳动和创造,才会为实现他所选择的可能世界去拼搏、去奋斗。因此,中职学校要上好“哲学与人生”课,重视公民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职业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和责任教育以及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把实现社会理想和个人愿望结合起来,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地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超越性动机和需要,实现人生价值。

(四)中职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职校管理育人 以生为本,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职校管理的职能所在。管理即服务,职校可以通过深化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探求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全员育人体系;坚持以法治校,规范管理,坚持狠抓养成教育,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育人活动,坚持正面教育,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加大资金投入,利用环境育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各科教学育人 教学是职校的中心任务和主要活动。职校必须坚持以“德育为首”、“德育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教学指导思想,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将德育目标作为职校教育的共同目标,在上好德育课程的同时,在其他课程渗透德育内容,通过各科教学育人。

通过自我管理育人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职校教育要坚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民主竞选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社团)或班级管理,使之明责、有权、自主,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治,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尝试体验公民的权益与义务,感受个体成长的主体价值和高尚的德性,通过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教育。

通过实践活动育人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实践活动与交往中形成发展的。职校必须创新教育机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育人。比如通过实习体验、社团活动、项目引导、主题活动、荣誉激励等相关的实践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活动成为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教育的途径。多年来一些职校的成功经验、做法或探索,如把美育引入德育中,德育课实施分层探究教学,创建班级德育活动课,利用校园网开展隐性德育活动,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引领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亲情教育强化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美德形成,以德育学分为突破口,提高中职德育有效性等等,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望中职德育研究的未来发展

中职德育改革呼唤中职德育理论,中职德育与学生成人成才、中职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紧密关系需要中职德育研究的深化。展望我国中职德育研究的未来发展,今后应关注以下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中职德育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做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根本教育指导思想,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机制,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这是需要继续思考的大问题。

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客观要求,是中职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职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在现实中,中职教育“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轻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职校生缺少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综合职业能力不强等问题较突出,已成职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中的“短板”。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进行全面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公民或职业人,仍是中职德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美育需要我们特别关注。(1)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增加的内容,虽为选修课,但它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可低估。身心素质是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一个人只有身心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健康。而今我国中职学校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同年龄段的普高生。在诸多心理问题中,中职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最为严重。中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加上普遍缺乏这方面的师资等原因,此项工作进展缓慢。(2)价值观是一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信念体系,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要素。中职教育是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一段,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合格的专业技能,更应使学生学习掌握公平、正直、敬业、合作、负责、诚信、自律、自信、自强等职业价值观所要求的核心内容。而现在这些内容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引起职校教师的足够重视,加上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价值的冲击,职校毕业生在为人与做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3)美育是以一定的美学理论指导的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陶冶其情操,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与德、智、体各育相比,它确实独具形象直观、诱导启发、潜移默化等鲜明的特点和作用,也符合学生求时尚、展个性的需要。如何以美辅德,以美怡情,以美启真,以美育美,提高美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很值得研究。

现实中,职校德育内容较多“高、大、空”,缺少“近、小、实”,活动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对中职生缺乏吸引力,教育实效性差。如何深化德育课程改革,调整德育结构模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如何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协调统一,创设良好的教育大环境?这些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可以说,当前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一样,在德育方面存在着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目标缺乏一贯性,途径没有形成合力,方法简单,内容陈旧,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现有的中职德育体系的功能并不全面和突出,需要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中职教育到了由外延发展向内涵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使之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中职德育研究任重道远。

[1]刘宝民.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2]郭思乐.课堂:从短期指标回到人的发展——生本教育引发的观念更新[J].人民教育,2009,(15/16).

[3]迟希新.教育: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J].人民教育,2009,(20).

[4]鲁洁.培养有理想的人[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2).

[5]北京商贸学校.勇于探索 敢干创新 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落在实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

[6]史晓鹤,杨桂华,陈济.整合教学资源 实现节节有德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

[7]王平安.放飞与激励——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

[8]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9]洗东红.中职德育课实施分层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

[10]罗京宁.创建班级德育活动课 提高职校生综合素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

[11]汪继彬.学生网络道德及学校网络开放管理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

[12]杨静.中职德育实效性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

[13]邬宪伟,张勤.突破与传承——提高中职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

[14]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

[15]孙卫平,黄小君.关于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体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2).

(本文责任编辑:杨在良)

G711

A

1672-5727(2011)01-0155-03

曾俊香(1959—),男,壮族,广西武鸣人,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

猜你喜欢
德育课职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运用对话教学增强德育实效——浅谈对话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