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2011-02-21 14:26:46赵红艳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德育体育

赵红艳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300350)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赵红艳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300350)

体育运动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大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可使大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为以后能很好地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德育;重要作用

德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样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德育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如何解决好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把德育放在应有的位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当前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大学体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学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毛泽东曾经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大学体育教学与德育从来就没分过家。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可以影响到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想让学生拥有体育精神,首先要了解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就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忽视,而应当积极挖掘。体育精神对大学生全面教育、全面发展、人格精神的价值在于培养大学生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竞争、信心、荣誉、拼搏的信念,公正地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遵从社会法规等等。所以,体育与德育从来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与德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体育教学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让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认识体育的实质,可以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目的。体育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学会竞争,培养拼搏进取的意识,在体育的相互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比如球类比赛、团体操或一场几分钟时间的长绳赛,每一个成员都置身于集体之中,团队胜利了,大家分享集体的荣誉,团队失利了,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责任并会进行自省,从而可以培养学生为集体而奉献的品质。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领悟,学生的心胸会越来越开阔,装在心中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有集体。因此,要使大学生明确,思想品德作风的培养关系到班风和校风,从而使大学生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对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进行批评指正,启发、引导学生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要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荣誉感和为集体增光观念的养成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中长跑运动的能量消耗大,下肢回流血量减少,缺氧状态不断积累,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难忍、下肢沉重、动作不协调甚至恶心的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现象。当“极点”现象出现时,大学生往往会有“我不行了、我要放弃运动”的想法。这时要向大学生讲解“极点”产生的原因及“极点”的症状,然后告诉大学生当“极点”出现时,可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用力地摆臂、有意识地抬腿和调整呼吸克服“极点”现象,并要让大学生明白当生理变化导致身体暂时不适应时,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以改善的,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更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困难是培养意志力的磨刀石,德育可使学生明白通过体育锻炼能培养自己不怕困难、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还是学习上的困难,都要鼓励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这样才能够体会到胜利的喜悦,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中长跑体育运动的练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耐力素质,还能提高心肺功能,使大学生通过不断地克服“极点”,挑战“极点”,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体育可以培养乐观自信、积极克服心理障碍的品质 许多大学生在学跨栏跑时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其原因是:(1)怕碰栏、受伤而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过栏。(2)由于自信心不足,情绪不稳,步伐混乱而产生紧张心理。(3)一些特体大学生,怕不能完成动作或过栏时形象笨拙,引起同学讥笑而产生消极心理。此时应通过德育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可以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在国际体坛上崛起的经历,激发大学生对跨栏项目的热爱,同时配合跨栏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柔韧、速度、弹跳、力量等素质,有针对性地练习。要根据大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实际水平适当降低栏架高度,缩短栏间距离,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使其更容易掌握正确的跨栏跑技术。跨栏跑是在跑的过程中跨越障碍,除了能使大学生掌握良好的技术之外,也能培养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征服自己、勇敢自信的品质,对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培养意志力具有积极作用。跨栏跑具有挑战性、游戏性,可以激发大学生参加运动的兴趣,诱导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体育教师应因人施教,不断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感受成功的体验,更好地建立自信心,产生“我能行”的信念,从而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和未来社会中。

体育可以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团结合作的精神是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表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在社会活动中愈发显得重要。应从体育活动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引导大学生留心他人说话,乐于接受批评,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等。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和主动帮助他人时,可以学会观察他人如何解决问题,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并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贡献。可根据活动的素材,充分挖掘其中潜在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引导大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个勇敢的人,提高道德识辨能力,引导大学生爱惜自己的名誉,遇事分清是非,胜不骄、败不馁。如可从“背摔”的体育游戏入手,教育大学生要学会信任他人,应该做一个心胸宽广、乐观开朗的人;又如在“模拟盲人行走”的活动中,可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盲人生活的艰辛,引导大学生乐于助人,珍惜生活。

体育可以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 健美操是大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一般是由头颈、四肢和躯干、跳跃等动作组成,能够锻炼速度和弹性,提高肌肉力量,发展关节韧带的柔韧性,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同时,健美操讲究造型美、动作美观大方、活泼奔放、富有力度,每一个动作都能有效地训练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姿态,培养健美的体态和高雅的风度,塑造健美的体型。健美操练习是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的,音乐节奏明显,给运动带来生气,可使动作更富有美的色彩,使人在欢快的气氛中得到锻炼,陶冶情操。优美的现代音乐和舒展的节律化运动能陶冶情操,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在体育课中用音乐伴奏,随着节奏的变化,协同身体的动作,可以发挥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动作更有韵味和活力。这样,通过大脑皮层的活动加强运动中枢的兴奋性,促使身体各环节运动律动化,使身体机能调节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减轻大脑的疲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内在气质,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健美操是一项审美价值很高的运动项目,通过健美操练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心灵美、运动美、音乐美、姿势美、神情美、身体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质和高雅的气质。

大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大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气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出发,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寓于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6.

[2]人体生理学组.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7.

[3]刘贵恩,吴桂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2):22.

[4]李翎,徐小荷.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问题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2007,(1):59.

[5]曾建军.体育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J].义务教育,2005,(26/27):123.

[6]毛泽东.体育之研究[J].新青年,1917,3(2).

[7]李树怡,孙敬,朱越彤,李秀华,苏连勇.体育教育实习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46-49.

[8]肖英.浅谈德育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9,(3).

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1-0032-02

赵红艳(1977—),女,天津市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德育体育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