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 吁霖
对CATTI英语笔译资格考试改革的思考
□周黎 吁霖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CATTI)是国内最权威的翻译证书考试,是应试者语言水平和职业能力的双重认证,广受准职业译者们的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CATTI也在不断地自我改进,2010年下半年始,CATTI首次调整了英语笔译考试的分值安排和题型设置。前者是成功之举,后者则不然,在考纲、计分制和语对考试三方面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CATTI;考纲;计分制;语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翻译充当了国与国交流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更是大大刺激了我国的翻译市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翻译作为自己的职业,由于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中不乏浑水摸鱼者,这样也就导致了我国翻译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如何管理相对混乱的翻译市场,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CATTI便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作为翻译界的大事件,其出现有助于整顿我国的翻译市场,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外语翻译人才的水平和能力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该考试被视为语言水平与职业能力的双重认证,是唯一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翻译从业证书考试,持证者可以不用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审,直接获得职业资格,其权威性可见一斑;加之对报考人员不设专业门槛限制,旨在不拘一格地选拔翻译人才,受到广大准职业译者们的追捧,成为翻译职场的敲门砖,报考人数逐年递增,其社会认可度可想而知。
2003年12月,CATTI仅在北京进行了第一次考试,第二年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英语笔译考试分为四个等级,按难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三级笔译、二级笔译、一级笔译和资深笔译。一级和资深笔译为考评结合,未纳入全国统考体系中,所以二级笔译考试为国内难度系数最大的笔译职业考试,二笔分两科考察:《笔译综合能力》与《笔译实务》,前者不考察翻译能力,故笔者仅探讨《笔译实务》一科。
2010年下半年始,CATTI对英语笔译测试的分值安排和题型设置两方面作了一定的调整,虽幅度不大,但也可窥见出题者的良苦用心。
此次调整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提高了汉译英的分值,使得汉译英和英译汉的总分均为50分。
虽然CATTI是对双语互译能力的考查,但不知为何,此前英译汉的分值为60分,汉译英的分值却为40分,这一安排无疑贬低了汉译英的重要性,考生也会顺势将应考重点放在英译汉上,从而忽视对自己汉译英能力的培养,因为就算后者水平稍逊,但只要英译汉准备充分,再凭借分值上的优势,也可侥幸过关。长此以往,会降低国内本就不高的英译质量,十分不利于国际交流。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翻译现状相悖。McKay[1]指出,“在译界,源语也叫译出语;目标语也称作译入语,译入语通常就是译者的母语,……如果你翻译时所用的语对并不常用,那么以上规则可能就不符合你的情况了”。一般来说,译者总是将自己所学的外语译为母语,但这总是针对那些较常用的语对,如德译英,法译英等。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处于劣势,学习该国语言的外国人就会很少,其中愿意从事该语言翻译的人更少。而这些弱势国家处于政治、经贸和文化交流的需要,往往要把大量的文献译为外语,依赖外国人翻译是不现实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由本国人把文献资料从母语翻译为外语。”[2]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海外孔子学院相继建立,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汉语热”,但与号称“世界语言”的英语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目前由中国译者从事汉译英这一局面不会改变。
由此可见,提高国人汉译英的水平似乎比英译汉的水平更迫切。虽然只是分值的上调,但这一举措可谓意义重大。
除了平衡英汉互译的分值,此次调整还取消了第二篇翻译二选一的考试形式,采用了四篇文章全为必译题的形式。究其原因,命题组作出如下解释:“二选一的考核形式下,考生有选择倾向性,往往是选择翻译自己擅长的短文,调整后,所列短文文理兼顾,将包含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内容,将更加客观科学,翻译测试也更加公平合理”。[3]乍听之下,此话不无道理,但结合实际情况,取消考试的选译题型并不明智。
首先,以英译汉为例,两篇文章很难做到包含不同专业和学科,充其量不过是今年的试卷译政治和经济,明年换成文学和体育。擅长译经济类的考生如果是今年考的话通过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是明年考的话,只能感叹自己运气不佳,空有能力,而无处发挥。所以很多应考者在考试前都会倍感焦虑,不知道今年的考题会出什么专业领域的,准备起来也毫无方向感。以上种种,恐怕与CATTI标榜的客观公正相去甚远。
其次,译者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胜任所有文体的翻译,只能选择自己擅长翻译的类型,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职业译者,一般也只精通几个专业领域的翻译,也只接受这几个领域的翻译任务,这不仅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也是出于职业道德。在考试时,考生也自然有权选择自己擅长的翻译类型,而考试方也应提供给译者这一选择的权利。放眼国外,许多知名的翻译职业证书考试都采取不同形式的选译制。通行全球的澳洲翻译证书考试(NAATI)在职业翻译考试(Professional Translator Testing)中采用三篇文章选两篇的考试形式,并在考纲中明确给出文章可能涉及的诸多专业领域,让考生有效备考。美国翻译者协会组织的职业笔译技能考试(ATA certification examination),为译者提供了3篇文章,文章A为应用文体翻译(如社论、小品文或记叙文)、文章B的内容可以为技术性的、科学性的或医学上的(如病患手册、使用或安装说明书、百科全书文章)。文章C为广义上的金融、政治或法律文章(如合同或租契,金融报告、政府法规),其中专业性不强的A为必译,专业性强的BC为二选一。
官方称此次调整为“微调”,其动作确实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并没有深层次的触及根本性的东西,作为一项职业资格考试,CATTI明显可以朝着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作出尝试。在此提出3条建议,仅供参考。
各种正规大型考试都会有考纲,考纲就像考试的灵魂,好的考纲才能正确指导学生正确复习准备,命题组科学命题、阅卷人公正阅卷。
根据《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笔译二级考试大纲(试行)》对《笔译实务》一科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能够正确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熟练进行双语互译;译文忠实原文,无错译、漏译;译文流畅,用词恰当;译文无语法错误;英译汉速度每小时约500-600个单词;汉译英速度每小时约300-400个汉字。一言以蔽之,译者要熟谙翻译技巧,训练有“速”,译文要行文流畅,信息正确完整。设想没有此纲领,这些道理应考者照样知晓,这样的考纲只是泛泛而谈,形同虚设。真正的考纲应该具有指导性,对考试的各阶段详细说明,同时做到不透露考试信息,既指导考生如何应考,又能反映阅卷时所遵循的评判原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规范考试体制,以体现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英国语言学家研究会组织的笔译文凭考试(Diploma in Translation),就有着十分严格的考试大纲。比如在评判考生的译文时,该组织从以下三大标准着手:理解,精确和语域;译文的语法、衔接、连贯和组织;技术层面:标点、拼写、着重号、名称、日期、数字等。每一条又分为不及格,及格,良好和优秀四个等级,并对每一条每个等级的译文质量进行描述。标准1下表现为优秀的译文质量为:译文出色地把握了原文的主题,整体信息传达精确。对语言和语域的选择完全符合主题和原文的精神与意旨。标准2下及格的译文质量表现为:句子结构完整,但略显蹩脚,有一两个语法小错。这样的考纲清晰明了,严谨翔实,使考生对整个考试体制了如指掌,更增添了考生对该考试的信赖度,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作为国家职业证书,仅对总分划出及格线,似乎过于笼统。我国的翻译证均采用双语互译的方式,不仅测试应考者的英译汉水平,也测试应考者汉译英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在这两个方面达到合格的水平,才能在真正的意义上有资格拿到此证书,从事翻译职业,而不是总分合格即可。相比之下,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举办的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CATTI学习。根据NAETI的考试大纲,考试采取百分制计分方式,NAETI满分为100分。英译汉、汉译英各占总分的50%,满分分别为50分。考试合格标准为70分,同时要求英译汉、汉译英的单项得分不低于30分。NAETI不但对各部分的得分提出了要求,而且还将合格分数提高了10分,这也是有其现实依据的。“翻译中拦路虎多如牛毛,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但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人能通过翻译考试呢?这是因为对应试者的要求仅仅是60分。在翻译市场上如果译者只能翻译出百分之六十,那就是完全失败的翻译,是要丢饭碗的。”[4]因为职业译者的一个小错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如,商业纠纷,生产事故,小则影响个人或公司,大则有损整个国家利益。
为了尽量弥合应试与现实之间的差距,CATTI如能适当拔高合格分数线,并要求每篇文章的译文均合格,才能更加显示此证书的含金量。提高门槛,增加考试难度,向来就不失为选拔人才的良策。
我国的翻译考试均采取双语互译制,以期考察测试者对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这在诸如英语专业八级这一类的考试中,或许是可行的,因为专八的翻译部分,考察的是考生的翻译基本功,以期测试考生的英语能力,其目的纯粹简单。而CATTI不同,作为一项专门的翻译考试,且目的是选拔未来的职业翻译人员,来服务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这点来看,采取单向源语--目标语的命题方式比采用双语互译制更实际。外译中和中译外本就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翻译,对译者的要求也不一样。在从事外译中时,只要译者的外语学得不错,加上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译成自己的母语都不会有问题;而中译外要求则不一样,译者的外语水平必须达到近母语水平的地步,还得熟悉外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对外语能力要求之高是英译汉无法企及的,以至于在西方译界,非母语翻译是不受推崇的,甚至被称为“挑战翻译公理”(尤其是文学翻译)。那么,既然是两种要求迥然的翻译,当然就应该分开测试,并设立两种不同的证书,如英译汉(From English to Chinese)和汉译英(From Chinese to English)。 再者,职业翻译贵在精,不在泛。采用这种命题机制不仅能够深入地检验译者的单向源语—目标语的传译水平,更能使翻译市场分工明确,细化翻译业务,也方便客户根据翻译性质找到最能胜任业务的译员。
在我国翻译职业化的过程中,CATTI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俨然成为翻译职业化的一面旗帜,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我国的职业翻译考试起步较晚,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虽不能与国外那些历史悠久的翻译考试相提并论,但也不能停滞不前。CATTI应取国内外翻译考试之长,根据我国的翻译行情,适时调整自身的考试体制,届时,CATTI一定会发展的更好,服务我国发展,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1]Mckay C.How to Succeed as a Freelance Translato[M].Two Rat Press and Translatewrite,Inc.2006:17.
[2]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6.
[3]卢敏.英语二三级笔译考试大纲模块微调说明题型不变题量和分值微调 [EB/OL].http://www.catti.net.cn/2010-09/26/content_300277.htm,2011-2-20.
[4]李长栓.非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8-29.
周黎(1982-),女,浙江绍兴人,江西警察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英语教学;吁霖(1987-),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
G712
A
1001-7518(2011)17-0052-03
责任编辑 何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