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伦,邓中波,梁新元
(1.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重庆市404001;2.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400030)
高职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探究
黄孝伦1,邓中波1,梁新元2
(1.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重庆市404001;2.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400030)
探讨了在高职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中,影响高职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各种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才培养过程能力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采用现代化技术设计质量保证系统等内容,提出了高职院校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基本框架。
高职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改善也越来越关注。高职信息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在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中,尚不够系统与完备,没有建立起一个高效的以及贯穿整个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活动始终的质量保证体系。基于此,笔者结合实践,提出了高职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框架。
信息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高职学院在制定其人才培养方案时,专业定位不够准确、专业特色不明显以及专业方向过于模糊,培养的人才对企业业务活动产生的信息不清楚,与企业所需的信息管理人才相距甚远。
标准对人才培养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是影响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高职院校制定的培养标准不是过于抽象,就是参照高等教育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或将计算机应用和管理专业简单叠加而形成的,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色。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有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专人负责、分层管理并责任明确。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学院的组织管理体系较笼统,责任不明确,导致实施过程形式化,很少结合企业需求来要求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规范、科学和明确的人才培养过程能显著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对培养过程管理的不到位,导致在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或过于强调计算机技术,弱化了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但又不能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媲美;或过于强调管理又过于弱化了计算机技术,所培养的学生不会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没有真正使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相融合。
由于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新的专业,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是在短期内扩展起来的,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累积在企业中的实际的信管工作经验,对企业流程的了解只局限于书本。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很难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考核制度不仅是检验培养质量的标尺,而且对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但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往往是在形式上注重,没有真正的深入,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没有纳入企业的标准,企业也不愿参与到院校的人才培养中。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提出的基本框架主要由以下三个子系统构成: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组织子系统、人才培养过程控制子系统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规范子系统。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培养好的人才,必须有健全的组织管理系统,专人负责、逐级管理和责任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以及监控等工作有效的运行,达到质量控制系统的要求。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成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各种形式,向企业及其它院校搜集、分析和评价有关提高教育质量的各种信息,并以此为参考,根据学校特点与企业需求设计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制定面向培养过程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方针和质量标准规范,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全程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教务处负责人才培养的具体管理工作;人事处则参与培养的考核与评审工作,并对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二级学院、教研室及任课老师主要落实培养责任,并负责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各部门只有形成相互配合、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有力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人才培养过程控制子系统主要是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其主要活动是控制学生成才过程的质量特性,尽可能小地在人才培养设计要求的中心线上下波动,使人才培养过程能够保持一个满足社会需求的稳定状态。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过程能力的保证。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培养的人才与职业需要相吻合,学生就业后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是衡量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在不断地提升和改变的,因而,高职院校应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适当地改变人才培养方案等,以保证和提高高职院校的培养质量。那么,如何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就是高职院校具有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控制的能力。为了减少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偏差,必须及时收集与专业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实验班具有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容易、实时的特点,通过举办实验班,是当前高职院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但是,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只是停留在表面。在本框架中,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收集更全面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把握随企业需求变化的变动因素,分析出影响培养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实时管理,及时修正人才培养方案,从而达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能力的目的。
2.过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主要包括教育资源的建设过程和这些资源的运行过程及其他各种支持过程等。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所需的资源管理主要体现在教师、专家等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资源(教学平台、课程、信息等)控制和基础设施(教室、图书馆等)控制。为保证培养对象的学习质量,师资的培养与提高是关键,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学历,另一方面要定期派送教师到行业的专业岗位实践或聘请一线的专家来校指导,以保持学校与行业技能的紧密联系,确保教学与行业技术和岗位技能同步发展。在教学方面,首先要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持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按类别及关联度整合课程,将重复与冗余的内容去掉,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创建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从企业的角度对培养过程进行管理,以虚拟公司为环境,进行实践教学,以项目为驱动,进行岗位实训,形成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五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平台。ERP系统不仅仅是信息系统,更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借鉴ERP系统和挖掘技术,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先进、高效以及标准的包含课程管理、实训、图书管理等教育质量保证系统。利用院校的所有资源,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企业、学院资源,收集的培养周期内的管理和教学活动策划信息、培养策划的管理教学执行数据、教学质量记录、人才成长记录和教学软件平台过程统计信息。在加强系统数据共享能力的同时,着重对培养过程各关键点及之间影响的管理,以保证各个环节的高效,为人才培养创造最优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的对象是具有思想意识的主体,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质量的稳定性,被培养者的思想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高质量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质量的稳定性,而且也是学生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增强,对学习过程充满信心,自主学习的保证。在质量保证体系中应建立规范、健全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辅导员工作质量保证子体系,将学生的思想活动数据化,并记录到教育质量保证系统中,对学生的思想变化进行更科学及时地管理,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将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被教的情景转化为学生要学的情景,化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过程的监控与考核。对于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首先要事前进行分析,以达到预防效果。教育质量保证系统的建立,可提供充分的数据,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事前分析;其次是对过程的监控与考核。保证和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监控与考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输送到社会上的,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与考核应该有内、外两级。在内部,高职院校质量监管部门应该对培养过程关键点进行监控与考核,以保证标准的实施,并依据各种质量标准,采用多种手段对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和业绩以及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统计测量,将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把对培养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管理等系列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的稳定、有效的整体。在外部,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更能提高评估的水平,反应出质量问题。因此,通过邀请企业和学校的专家来学校指导监督、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或实习生的反馈、对其他院校的调研等各种形式,由用人单位和其他院校来对培养过程实施监控与考核,实现高职院校与外界的良性互动沟通,促进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规范子系统规定了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应该按什么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程序是什么、达到什么标准规范等,为培养过程控制子系统提供了行动的依据和原则,使每个部门及人员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按照质量标准去管理与教学,并用统一标准进行控制、检查和监督,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培养的效率与效益。教育质量标准是各方需求的综合体,是各方力量博弈后的平衡。质量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应根据国家的条例、规程和行业的技术标准等,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时刻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整个子系统具体内容包括:纲领性指导性的质量保证手册,它是高职院校实施和保持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通用性的质量程序文件,它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要求和质量控制管理的活动需要制定的,是质量保证手册的具体化和必要的补充;方案措施性的质量工作文件,它是学校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而采取的各种方案和措施,能保证质量保证手册要求的全部实施、培养全过程的严格控制和培养质量目标的全部实现;由培养教学报告等组成的质量记录文件,它是实施手册和各种制度的保证,是学校对内、对外提供质量保证的有效证据。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资“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9-2-122)
黄孝伦,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邓中波,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梁新元,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和自动化技术。
G710
A
1674-7747(2011)18-0047-03
[责任编辑 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