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清
(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江苏苏州215617)
中职服装专业美术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
徐仁清
(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江苏苏州215617)
对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美术课课程建设提出了建议,即通过课程的优化设置,用有限的时间来教授实用的美术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专业实践训练,努力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岗位能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社会培养有价值的服装专业实用型人才。
中职;服装专业;美术基础课;课程建设
美术基础训练是培养学生服装设计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纯正设计意识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应重视和加强美术基础课的权重。服装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文、理、工教学,又有别于纯艺术的美术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注重课程与联系,在讲究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学对象、专业特点及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等诸多因素,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真正掌握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内在变化规律。笔者根据对服装产业的分析、研究以及本校开设服装专业美术基础课的经验,就本课程教学思路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就课程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和学生素质的滑坡,教育目标的转移,课程的编制并没有随着教育目标的转移而变化,沿袭旧的课程结构模式已不适合当前中职学生素质及培养方向。传统专业教学课程设置按老三段安排,分为普通课(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这种课程设置结构虽然各段教学分工明确,实际上许多课程缺少相互的沟通、交融和联系,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各门课程自成体系,专业基础课往往达不到为专业课服务的要求。如素描课与色彩课教学,虽然画了很多静物和石膏,但在服装专业的表现上都用不上。三大构成方面的训练也花费了大量课时,却不能在造型设计中去运用。因而,改革课程设置模式,打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的设课界限,使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相互交融,是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改革后的服装专业课程应分为:文化基础课(含职业能力理论课)、整合后的服装设计基础课(即美术类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整合课程),选修课和欣赏课。
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把几门课程放在一起,关键是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服装美术基础教学必须区别普通绘画美术基础教学,以适应服装专业学习的要求。服装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与普通绘画类美术基础教学的共同点是: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和造型基本功的培养以及素描、色彩和速写各科的观察与表现能力的训练。它们的不同点是:(1)作品中的人物、服饰均应以处在不停的运动场景之中;(2)服装专业美术基础重点训练学生对物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造型规律的研究与表现,培养学生对多侧面的形象的描绘能力;(3)服装专业美术基础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线条造型能力。美术基础教学是为服装专业打基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确立两方面都必须紧密围绕与结合服装专业所需要的造型能力的培养。
服装艺术的基础训练离不开扎实的素描功底,这是无可非议的。任何全盘否定素描在视觉造型艺术中的价值和作用都是错误的。其次,以纯艺术的绘画性素描观念指导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是不科学的。设计基础素描的教学只有考虑“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并与其他专业训练相结合,才可能取得切实的效果。纯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分属不同的教育体系。作为基础课程的传统的素描教学不能适应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如何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问题突显出来。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素描(也称之为常规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和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设计素描,则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及空间联想、物体间的联想创意等方面为重点,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的各个单元用结构元素表现物象的全方位形象,即多角度、多侧面、多视点来观察表现物体的形象。这种教学法为本专业研究运动中的造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素描分为:结构素描、设计素描、创意素描等三个方面,在教学的各个单元侧重研究结构素描,即舍弃光影,用有变化的、透彻的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本质结构。这样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设计表现方法、手段和设计词汇,增强他们的创意表达能力,最终达到“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的目的。
平面构成课的性质抽象,使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到晦涩难懂,并且不会在其它专业课上融合进去。图案设计,是服装设计中审美及造型设计的基础,是研究及掌握设计中形式美法则的一种特殊途径。图案与平面构成课程的合并,使学生能运用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大小对比、多少对比、疏密对比、聚散对比、肌理对比以及形与色的对比的调合、变化与统一、整体与局部,对称与平衡等形式法则于设计中。它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挖掘与调动出来,使设计水平达到一定的新高度,并培养学生们在设计中的画外语言,占据空间的视觉冲击效果及气韵与张力的内在气质。
选修课的设置主要围绕加强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拓宽专业面来展开。如开设增强设计意识和提高艺术修养的“艺术欣赏与美学”、“摄影”、“形象设计”等课程;开设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与拓宽专业面的“电脑美术设计”、“服装CAD”、“3Dmax”设计等课程。选修课的设置可灵活安排,不求千篇一律,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均可自行设置,在这三组设置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课程。
除必修的美术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外,增加艺术欣赏课,用以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水平,开阔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领悟服装艺术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的融汇性,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为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性开了一扇窗户。如可开设“中外著名设计师作品欣赏”、“中西方绘画作品欣赏”等。对学生进行美学修养,审美能力的培养,解决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进入美术的殿堂,给学生以美术家的眼睛、头脑和一双会造型的灵巧的手,即所谓三位一体的综合训练。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建设做保证,其中首要的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从目前服装专业的师资结构来看,教师市场化的意识培养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是最紧迫的任务,应按照“热爱职教事业,一专多能”的标准,适时对专业教师采取增加投入;支持业务进修及鼓励科研,促进其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广泛地与相关产业的企业单位联系,建立选拔、聘任和兼职教师的柔性机制,广招人才,为教育教学注入活力。
总之,各类服装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课,在其课程设置中,都不应该削弱甚至取消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而应高度重视,适当加强,并与其他课程形成完整体系。只有这样,才会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和称职的设计型人员;才能为服装产业输送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使我国的服装产业朝着健康与稳定的国际化方向发展。
徐仁清,女,中学一级,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G712
A
1674-7747(2011)18-0014-02
[责任编辑 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