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竞赛式”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1-12-08 05:44:08张明华
职教通讯 2011年18期
关键词:分组竞赛教学法

张明华

(江阴市璜塘综合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407)

“分组竞赛式”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张明华

(江阴市璜塘综合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407)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底子薄、厌学、学习困难的特点,构建了“分组竞赛式教学法”教学平台,设计了中职数学课堂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有效性高,趣味性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中职;数学教学;分组竞赛式

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数学方面尤其突出,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就会产生“教者烦,学者厌”的局面。因此,数学教师应从职业教育的目的出发,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有利于他们自主掌握必须的和有用的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很早就提出了“快乐教育”思想,他认为,求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他的理论完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发展过程。“分组竞赛式”教学法,就是受其理论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竞争加剧背景下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法。

一、“分组竞赛式”教学法的概述

“分组竞赛式”教学法就是将教学内容任务化,以竞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它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主,改变知识的单向传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行为态度,强调竞争与合作。这种教学方法的动机很明确,就是有力地挖掘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锻炼他们思维反应的敏锐性和敏捷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和团结协作的互动意识。

“分组竞赛式”教学法强调的是教学效果,而不是竞赛这种形式本身,竞赛的过程就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复习,以致熟能生巧的过程。竞赛的组织实施则依靠竞赛规则的建立。学生竞赛行为的关键是需要在竞赛中运用知识技能进行决策。因此,竞赛教学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才能得以进行。通常竞赛教学多运用于三种情况:(1)巩固单项的知识与技能;(2)强化多项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训练;(3)单元或期中、期末复习时的专项或多项的综合性训练。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采用竞赛能起到心、智、能统一开发的效果。在运用竞赛法时,需要做到有基础、讲质量、有情趣、有评价。

二、构建“分组竞赛式”教学平台

(一)具体分组情况

“分组竞赛式”教学法的成功实施第一步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分组,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异质组成,各尽所能,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目的是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课堂上以5-6人为一个单位组,一个小组集中一起,数学成绩优秀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这样学生自然就将力量集中在自己的小组上,激起了每个同学为小组争光、为小组添彩的参与热情。同时,小组成员要做到优差搭配,可以起到以优带差的协同效果。

(二)设定目标

阶段性目标: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调动中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终期目标: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分组竞赛式”教学法的实践,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探索调动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解决中职学生学习数学中厌学、学习困难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分组竞赛式”教学的实践

(一)明确“分组竞赛式”教学法的流程

在学期初前两周时间构建“分组竞赛式”教学平台,完成分组,确定小组目标、角色,按照随堂任务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小组总评验收。“分组竞赛式”教学法实践中教学环节为自学—讨论—抢答(竞赛)—质疑—总结五个环节。(见下图)

“分组竞赛式”教学法流程图

就教学基本环节而言,从不同角度理解会有不同的认识。教学法体系是围绕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展开的,在五个基本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竞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赛,提问答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维互动、高效的教学过程。

(二)“分组竞赛式”教学法实施案例

案例:有条件限制的排列问题

探讨例题:五位同学排队,排成一排。

(1)甲、乙必须排在首位或末位,有多少种排法?

(2)甲、乙既不在首位也不在末位,有多少种排法?

(3)甲、乙排在一起有多少种排法?

(4)甲、乙不相邻有多少种排法?

(5)甲在乙的左边(可不相邻)有多少种排法?

分组竞赛规则:小组讨论,共5个小组,每组6人,1人代表到黑板板书自己小组的讨论解答,其余5人每人负责说出1题的解题思路,解说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组员可以插言补充。答对一题得5分,不做解答倒扣1分,错一题不扣分。组间可以质疑对方解答,发现对方一处错误加2分。

1.自学讨论阶段

教师行为:出题后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畅所欲言,按小组进行讨论,鼓励提出不同解法,包括错误的解法。教师在每个小组间进行指导。

学生行为:小组组员按照各自分工进行解答,然后组员之间进行交流,各自发表解题思路,相互补充完善,最后定好各自任务。

2.竞赛阶段

教师行为:做好主持,请五个小组代表到黑板写出组内讨论的答案并由相应组员说出解题思路。

学生行为:解说解题思路,组间质疑。质疑阶段非常激烈,常为不同思路争得面红耳赤。

3.总结阶段

教师行为: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点评,总结学生解答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归纳探讨有条件限制排列问题的解题方法。对得分高的小组予以表扬,其他小组予以鼓励。

学生行为:每个小组课后反思总结,失利的小组争取下次竞赛课取得好成绩。

四、“分组竞赛式”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效果

(一)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提高,有90%以上的学生对“分组竞赛式”教学法感兴趣,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法使得数学课变得生动、活泼、不再枯燥。竞赛过程中的偶然性会使参赛者得到出乎意料的乐趣。正是基于这点,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传统的集体教学中也会不时穿插一些小的学习竞赛以营造教学气氛的高潮,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有效地避免学生“走神”的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次竞赛结束后,得分最高的一组会得到大家热烈的掌声,在大家的赞扬和鼓励下带来的成功感,为学生学好数学带来动力。同时,得分低一些的小组会在鞭策激励下,学习会更加努力。

(二)开拓学生视野,培养社会竞争意识

为了在竞赛中获胜,参赛者往往会在赛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进行模拟训练、设想可能在比赛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加强团队内的交流、沟通与协作,以便在竞赛中能相互启发、配合默契。这不仅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活跃了他们的思想,也培养了其创新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社会意识

竞赛活动,特别是集体竞赛活动,使参赛者个人、个人与团队、团队之间的交往频繁。既有相互影响,又有相互碰撞。竞赛过程中的随机性使每个参赛者都可能获胜或失败。在这种成功的鼓舞和失败的磨炼中,学生会逐渐学会和认识到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的重要性,从而获得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和提高心理承受力的情感体验。这些心理体验的积累,逐渐使学生在失败中能看到成功,在成功中接受新的挑战,从而实现人格的完善,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分组竞赛教学具有普遍适用性,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符合“消耗最小效果最好”的最优化原则。适合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和学校施教,也有利于促进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当然,任何好的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所有课型都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但不一定每堂课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的课型,不一定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就是最好的。同样是采用分组竞赛教学,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教育者其教学效果也可能不一样。一个不善于实施情感教学的教师,按这种模式教学,他会将教学过程程式化,而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分组竞赛教学更应融和谐教学、情感教学、发展性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为一体,从而发挥更大的整体功能。

张明华,男,中教一级,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1)18-0019-03

[责任编辑 方翰青]

猜你喜欢
分组竞赛教学法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分组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