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炳荣
加强师德修养 规范教学行为
侯炳荣
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的学习,笔者受益匪浅,感触也很深。下面笔者就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暂行条例中规定的两点内容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在忍无可忍时可能暴跳如雷,一气之下说出有损教师形象的话,做出令人遗憾的事。如果在以前受“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影响,还勉强可以理解,可如今只能说这样的教师应该加强个人师德修养。因为当学生有了认识及行为上的偏差时,正确引导他们走出迷惘才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讽刺、训斥、责骂、大打出手等只能使学生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或是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其他不良后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百害而无一利。教师应该善待、珍视学生的错误。其实错误也是一笔财富,人总是在不断改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和自我完善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最终认识并改正错误,一时的体罚或变相体罚绝对不会使这个目的走向归途,正确地、耐心地、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体现了一名教师的胸襟,同时也说明这名教师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师德修养。
2)教师不得随意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负”从形式上给人的感觉是减少了教与学的时间和内容,有使学生学不到知识之嫌。因此,有些出于“好心”的教师依旧搞“题海战术”,使得很多学生叫苦不迭。可见,好心并不一定会办好事。就如一杯水里不是加糖越多,水就越甜,当糖加到一定量时,再加糖是不会溶解的,水的甜度也不可能增加。教学也是一样。知识的多少与方法的掌握也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并不是用在知识学习上的时间越多,精力越大,掌握到的方法与技能就越多。比如在小学识字阶段,有的教师让学生把写错的字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学习四则运算时,同类相同水平的验算反反复复地进行。这些做法都是没有处理好上述关系。教与学要把握好“度”的问题,随意增加学生的作业量和课内负担是不科学的,更是不可取的。
因此,为了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教师有义务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师德修养。俗话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强盛的需要,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教师要行动起来,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无私奉献。因为爱是教育的根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以人为本,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关爱每个学生,要无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美誉。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和气中心校)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