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菱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
陈惠菱
总评: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人文道德、道德规范、团结协作精神四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作者能够有效地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说明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观点明确,例证清晰。比较直观地体现出本文的核心思想。
从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良好的信息道德角度阐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道德习惯与行为习惯是有差异的。本段文字,作者重点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清晰地体现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
作者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了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德育契机的方式。
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往往以为德育只是班主任的工作,与学科教师完全无关,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一些互联网上的消极现象和不道德行为蔓延到学校,这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使他们在信息的海洋中能够正确把握好人生的方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把聪明和才智应用在有益的事业中。这些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思考的,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在刚上完课的机房里,我们时常会见到这种现象,混乱的桌椅、在桌面上或隐蔽处的杂物、书本和笔、运行的计算机显示器却关闭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良好反映,同时也将使人受益一生。学生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时间。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机房上课时注意这个问题。信息技术课90%以上的课是在机房中进行的,教师应该在施教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机房管理一直是令信息技术教师头疼的问题,训练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是机房管理重要环节。我们可以教育并引导学生营造一个干净的和整洁的环境,及时把卫生(有些学生把垃圾填塞到隐匿地方)、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移交给学生讨论,引领他们自律自理。当然,德育过程既是讲道理、训练的过程,也是修身养性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行为也是很好的示范。教师的表率作用、榜样教育,能够促进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信息技术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一种思想教育的载体。我们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搜索引擎》一节中,笔者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奥运在我心”的情境导入。课始,笔者让学生欣赏一段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夺冠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奥运夺得金牌那一刻胜利的喜悦,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为祖国骄傲的激动心情。之后,告诉学生这短片是从互联网上找到的,就这样自然导入新课。在施教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学会了利用搜索引擎有效地获取信息,而且得到了生动的、形象的、极具有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了人文道德水平,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渗透培养了学生人文道德。
在施教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在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讲授与计算机技能操作训练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道德。
团结协作是目前衡量人才标准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渗透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中,这部分内容涉及文字处理、版面设计、表格制作、图片加工、内容筛选、色彩搭配和音视频作品制作等众多的知识、技能,而每个学生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笔者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然后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有趣且难度大小适宜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他们能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既有利于各展所长,又能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积极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首先要转变观念,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更要加强德育渗透,将德育内容化枯燥为生动,化无形为有形,产生潜移默化作用。在加强网络媒介教育时,促进学生获取信息技术应用和道德规范的双赢。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努力去实施的,这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应该担当的责任。
[1] 余健美.论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6:31~32
[2] 吴晓强.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8,2:102~102
[3] 徐建荣,沈理玮. 谈如何在计算机专业班级(职业中专、大专)进行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75~77
[4] 王素艳.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154
[5] 孙继清.浅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39~39
[6] 如飞.浅谈德育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渗透[J].职教论坛,2003,12:53~54
[7] 李桂玲,张德辉.浅谈德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144~144
[8] 李晓丽.信息技术教学与品德教育[J].跨世纪,2008,3:329~329
稿件编号:P1107059
陈惠菱,本科,中教二级。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
今天,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因计算机的使用获得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和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想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和道德规范,当务之急是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在施教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网络道德行为教育,让学生自己真正能意识到:要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要自尊自爱,要文明上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教养的网络文明好学生。例如,教材中《网络安全》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和道德规范良好契机。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笔者让学生自已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查找学习相关的一些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等) ,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搜索技巧,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一旦计算机病毒发作,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会使计算机硬件损坏;会导致系统崩溃,甚至互联网的瘫痪。另外,我还特意让学生到教师机上下载材料(带木马病毒的),让学生自己体验黑客如何进入别人计算机以及计算机中毒的后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熟练使用CutFTP软件,又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另外,也要加强渗透培养学生保护软件知识产权的意识。软件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能否正常运行完全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否则计算机将是一堆废铁。软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来进行研制和开发。虽然计算机软件难以研制和开发,但却很容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我们应该坚决打击盗版行为。通过学习我国的《计算机保护条例》,让学生清楚知道:尚未经过作者允许,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的行为,其必然的结果是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而,让学生形成使用正版软件意识,坚决反对使用盗版软件行为。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既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又要教会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和道德规范的双赢。
网络道德、软件知识产权是信息技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者基于这两点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和道德规范双赢的关系。
小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作者基于小组学习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