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晴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晋江 362200)
小学数学预习是学生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仅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更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却认为数学预习是鸡肋,丢了不舍得,留着没用处。也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若课前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上课时会缺乏求知的欲望,养成不好的听课习惯。在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后,上课老师如何讲?对学生学习数学到底需要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
笔者两年前对这个问题开始做跟踪小调查,对象为本班学生,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通过对学习“好、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进行预习和不预习的对比,发现经常预习的学生的平均成绩要高于不会预习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通过预习成绩明显有提高,说明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更有着长远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怎样看待预习,对于预习给予恰当的定位十分必要。对预习的重新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进一步明确数学需要怎样的预习,我们应当教给孩子哪些有效的预习方法。
1.查阅性预习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收集、查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自学进行预习。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为创设活泼、生动、创新的课堂平台提供了可能。
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时,如果不让学生预习,老师按部就班地讲,一般是先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百分数的读法与写法,再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就是有关的练习。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记,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仔细地分析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发现,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百分数的读写法学生通过预习完全可以掌握,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而把宝贵的时间用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上。
学生预习后在课堂上就可以这样教学: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读一读你自己课前收集的百分数?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收集的这些百分数的意思。
学生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预习,已经会读写百分数。教师只要在课堂上用较少的时间讲解一下。而学生真正不懂的地方是: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及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很显然,课前预习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每个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多了,教学内容的难点得到突破,课堂有效性提高。
又比如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时,布置的预习任务是:①仔细观察书中的主题图,然后根据课文中的要求和父母合作做一做,设计一个表格并作好记录。②什么是游戏的公平?怎样设计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公平的游戏了吗?怎样修改就公平了?
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会收集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数据,对数据整理和分析,然后制成统计表,再依据统计表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那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就要侧重于让学生去收集他感兴趣的数据,然后到课堂上来和老师同学交流,在课堂上老师着重教学的是怎样制表和分析数据。由于数据是他收集的,更是他感兴趣的,在课堂上他就会表现得很积极!
2.探究性预习
选择探究性的知识让学生预习,针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和尝试性的学习,加强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平行和相交中的认识平行时,布置的预习任务是:拿两根小棒,从高处落下,观察落下后两个小棒的位置关系,如果不小心把其中的一根小棒落到地上,那么桌面上的小棒和地面上的小棒又是怎样的关系?你仔细阅读书中的知识,然后把你的疑惑提出来。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用两根小棒演示了一遍,小棒都落在桌面上,这两个小棒是什么关系呢?你能说说你昨天在家演示时碰到的情况吗?由于经过了预习,学生能较快地弄清在同一个平面内是什么意思,弄清怎样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而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怎样画平行线上。
又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提前分发给学生统一的长方形图纸和正方形小格纸,让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去摆、拼、画、移,估一估、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然后从自己的操作过程中提出猜想、发现或是疑惑,这是一个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有了学生事先的操作体验及思考经历后,课堂上老师再根据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发现的问题来解决: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什么有关系?宽和什么有关系?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每排摆的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摆的排数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所摆正方形的个数又有什么关系?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归纳、概括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长和宽相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提高思维能力。
1.动手翻
学生可以针对新的学习内容,有计划地翻以前学过的课本,复习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初步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的铺垫。比如说老师要教“分数的除法”,那么学生在老师讲课前一定要回忆以前的最基本的笔算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2.动手划
学生在预习新课时,对新课中的重要的“法则、概念、原理、定律”以及不太懂的地方作一些标记,比如“?”等,课堂上听课时再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多的关注。
3.动手做
预习时学生勤动手,对书上的实物、直观图、线段图、模型等要动手做一做,动手画一画,从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4.动脑想
学生在预习时要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我们要能针对新知识,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并积极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分析。
5.动笔练
学生能针对新知识,自己从课后的习题中选择一些和书上例题同等难度的或类似的习题来练一练(如书上的做一做),可是低于书上难度的基本题,甚至有的预习的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编题进行练习。
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益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从小掌握这一种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将是非常有帮助的,让我们重视数学预习这一良好习惯的培养,发挥数学预习的作用,让预习这一道菜真正转化成数学教学中的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