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军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广东 阳江 529566)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源泉,是有效学习的一大法宝。然而,目前的习作教学中却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的情况。很赞同紫向阳老师关于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话:“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绝不能怕写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尽管语文课的时间很宝贵,但如果语文教师能“忍痛割爱”,在每一节语文课上能留出几分钟时间,巧妙地进行读写结合,让学生及时进行写的训练,写后及时鼓励、肯定,课后及时把他们的成果都展示出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那么学生一定会对写作充满兴趣,写作水平必然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正如“学书法要临帖”一样,写作是一种技能,它离不开模仿。模仿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是通向作文成功之路的桥梁。我常常抓住课文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如一些关联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等,对学生进行仿写句式的训练,进行语言的锤炼。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第四自然段写昆明湖的“静”,用了一个比喻句:“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朗读后闭目感受并指导他们背诵,接着引导他们回忆我们班“九九重阳节”组织去学校附近阳江八景之一的“南国风筝场鸳鸯湖公园”放风筝时的情景。我问他们该怎样描写。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说:“我会写!我会写!”于是我安排5分钟时间,让同学们把自己想写的话写下来。有个孩子这样写道:鸳鸯湖静得像一块玻璃,绿得像一块翡翠。我们放飞空中的五颜六色的风筝与碧绿的湖面构成了一幅五彩的画。我们好像在画中奔跑,我们的欢笑声又使画动起来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学语文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所以,学生在习作时要会活学活用学过的词语,笔者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时,我在结课前安排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选择运用课文的“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浩浩荡荡”“白浪翻滚”等词语写一段话介绍阳江闸坡大角湾的冲浪场景。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放暑假了,我们一家迫不及待地驱车到闸坡大角湾准备冲浪。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只见那里早已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我们正准备下海时,只见白浪翻滚,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扑上浪头,顿时欢笑声不绝于耳。
课文是写作的范例,更是表达的艺术,在读者意犹未尽处往往戛然而止,呈现出很多“留白”之处。教学时,我喜欢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创意表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课《穷人》一文的结尾言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和回味。在差不多下课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的命运会怎样呢?桑娜和渔夫又会带领孩子们怎样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呢?”我让同学们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在文末加以补充。
有学生这样写道:从此,两个孩子和桑娜一家相亲相爱。渔夫每天起早贪黑打鱼养家糊口,桑娜在家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辅导他们学习。渐渐地,孩子们都长大了,个个都非常孝敬他们,一大家人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再如:《穷人》第9自然段写的是桑娜的内心活动,可以让孩子们补充省略号的内容,通过想象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再创作热情。
课堂上,我经常让同学们把他们写的习作大声朗读给其他同学听,及时进行点评、表扬,并在教室悬挂的红花榜上给他们贴上一朵灵光闪动的七色花。成功的喜悦一旦被品尝到,孩子们心中再创作的热情也就被激发了。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随时呈现的诸多情况。善于抓住一些无意识的生成资源进行写的训练,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课《去年的树》,在新课即将结束时,我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有位同学站起来问:“老师,树怎么没说话呀?”这真是挖掘教材的绝好切入点!于是我马上请这位同学谈谈他自己的想法。这位同学侃侃而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去年的树》,可是,课文里写的全是小鸟在飞、在问、在寻找,‘去年的树’怎么反而没说话呢?我觉得,这‘去年的树’一定也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事要做,应该写出来!”这位同学的一番话立刻使班里炸开了锅。“是的,是的,我觉得‘去年的树’也会有很多话要说。”于是,我来个顺水推舟:“好啊,那你们把它想说的话写下来呀!老师倒想看看谁最了解‘去年的树’!”这时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动笔写起来。
生1:当伐木工人砍倒树时,树伤心地再三叮嘱树根:“我马上就要被搬到工厂了,不能在这里等我们的好朋友小鸟回来了。要是鸟儿来找我,你就叫她到工厂来找我吧,我无论如何都会等着她的!”
生2:当树要被切成木条时,树马上恳求大门:“门先生,我有一个鸟儿朋友,我们曾经有过一个约定……如果鸟儿来找我,请你一定帮我告诉她,我会在这里一直等着她。”
……
此时此刻,孩子们仿佛都变成了那棵树,压在心底的话说不完,道不尽,真是下笔如有神啊!我真不忍打断他们。但我还是抛出另外一个问题:“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像我们这样去写呢?”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我耐心地等待着。终于,小手陆陆续续都举了起来。小明说:“作者写‘鸟’文字虽多,可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树’的心情,这是一种高明的写作方法,不必面面俱到。”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意犹未尽,我趁热打铁说:“孩子们,课文中的故事是一个‘鸟的版本’,我们不妨来创作一个‘树的版本’,题目也叫《去年的树》,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好,你们自己有信心吗?”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回答:“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学生都有被肯定和激励的愿望,如果能找到一些赏识孩子的方式手段,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如果孩子学习时总是感受不到一丁点成功的体验,难免会丧失信心。教师要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为此,笔者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作文成果展示台,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而且还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感,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习作中只要有可取之处的都可以入选“我们的佳作”成果展示。我还把特别优秀的习作推荐给《校报》《阳江日报》《语文报》等刊物。这样,学生乐于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感兴趣的题材写出来。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文贴在墙报或变成了铅字发表在刊物上,特别有成就感,也就更乐于习作了。
让每个孩子的作文都有机会入选,都能品尝“发表”作品的喜悦。将词句优美、选材新颖、条理清晰的文章编入《百花集》,如果确实有不是很好的习作,也要捕捉一些闪光点,由班级成立的“作文金点子公司”为其修改,再编入班级作文选。我在每篇文章后面都写上点评和鼓励的话语,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收获的喜悦,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同时也要依托教材,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适时地、恰到好处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重视激励、体验是提高写作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