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流水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新模式

2011-02-20 22:19林俊标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流水线实训室实训

林俊标

(福建工业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2)

企业生产流水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新模式

林俊标

(福建工业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2)

实训室建设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提出了进行中职学校实训室建设的改革意见,进行了以企业生产流水线模式构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的实践探讨。

企业生产流水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新模式

当下的中职教育面临生源不良行为习惯多、文化基础差、在校学习时间短的窘境,如何利用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的有效时间将他们培养成有一技之长,能胜任企业岗位需求的一线技能型应用人才或班组长管理人才呢?这是各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践证明,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进行教学改革,而对于以工科专业办学为主的中职学校而言,实训室建设的改革又是教改的最重要一环。为此,我校电气专业教学部积极探索在新的教育形势要求下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室建设。我们在调研福建飞毛腿有限公司、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和福建富日衡之宝有限公司等企业用人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企业生产流水线模式构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实现工学交替,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行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要求,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培养现代化生产倡导的团队合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企业生产流水线:专业实训室新模式的必要性

适应中职“2+1”教育学制的需要 当下的中职教育大多采用“2+1”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如何利用有效的在校学习时间将绝大多数思想活跃、坏习惯多、既自卑又自负的中职生培养成合格的一线技能型应用人才呢?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通过课程合理整合来压缩课时,缩短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训室建设改革,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技能训练机会。所以,课程改革问题和实训室建设改革问题已成为中职工科类教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实训室建设,它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电子类行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的实训室已成为当务之急。

满足用人单位对顶岗实习生需求的需要 我校电子类专业的教学此前一直沿袭传统中专精英型学科式的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是按功能进行划分的,设有电工电子实验室,主要用于《电子线路基础》和《电工基础》两门课程的验证性实验;组装实训室,用于装配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和功放等;家电实训室,用于《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的实训。从表面上看,这些实训室基本上能满足培养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电子产品和设备的整机装配、焊接、调试和维修等工作的操作人员。然而,这种按功能划分的分散型实训室建设不利于实施项目教学法,不利于课程整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不利于实现“零距离”就业,已不适应当下中职教育学制短和企业用人的需求。所以,对现有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以适应培养一线技能型应用人才或班组长管理人才的功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 “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要建设一支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通过新实训室的建设,使得专业教师不但要承担原有的理论教学任务,而且还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和生产管理任务。在指导学生的实训教学中,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同时,新实训室的建设也为引进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既可以优化整体师资结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的比重,又可以对在校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使得在校教师在与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向“双师型”方向转化。

开展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需要 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是加速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然而要真正做到工学结合,阻力是很大的。它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企业难找,部分学生的素质、年龄和健康状况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如部分学生不适应企业的上班时间、管理难度大等。为此,通过在学校装备一个完全和实际工厂一样的生产车间,把学校教学和工厂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际生产操作学到知识和技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构建思路和实施

思路 以企业生产流水线模式构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如学校办学目标、企业调研、实训场地面积和布局、实训项目选择和优化、专业课程整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以及设备的投入等。具体思路如下:(1)调研企业,确定生产流水线的模式和规模。从广度和深度上动态地对电子类企业的各岗位群进行调研,拟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分析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专门技能知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实力、培养目标、实训场地面积确定所要建设的生产流水线的模式和规模。(2)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根据学制和学生进行生产流水线操作所应掌握的知识要求,对原有设置的课程进行多元整合,将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用基础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按企业的需求组合成新的课程体系,如将《电子线路基础》和《电子测量与电子产品结构工艺》两门课程融入《电视机维修技术》课中,在此基础上,根据流水线的生产能力和校企合作能力选定实训项目。如我校选定了收音机、电视机、功放组装项目,又选定了与我校合作的福建富日衡之宝有限公司提供的电子秤组装等项目。(3)编写实训教学计划和操作说明书。根据所选定的实训项目和各岗位需求,按教学计划的格式和要求编写相应模块的实训计划,并拟出实训指导书。

实施 (1)场地的改造。在充分调研福建富日衡之宝电子有限公司、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生产线的调度过程的基础上,以学生应知知识及操作技能为参考,结合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培养目标,选定按福建富日衡之宝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流水线模式对我校原有的实训室进行改造。组装实训室改为装配车间,安装三条生产线(插装元件,波峰焊,根据企业流水作业形式进行元件筛选和焊接);将电工电子实验室改为调试车间(对焊接好的产品进行调试),家电实训室改为检测与维修车间(对已调产品按照电子产品出厂的要求进行性能检验,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检修)。按生产流水线模式改造后的实训室,一次可以安排50~80个生产实训岗位。为了使所建成的实训室具有真实的生产环境,实训室的通风、照明、温控等设施完全按企业标准执行。按生产工艺流程设置实训室内部布局,明确安全质量标准,划分实训作业区域,规范标识和警示语,达到真实生产环境的要求。(2)教学安排。实训室建成后,就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我校遵循“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原则,将按学科逻辑编排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以典型产品生产为载体的知识编排体系,构建以项目教学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重点,将课程核心知识、专业技能进行单元划分的“模式化”课程教学体系。力求做到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对接,使学生在生产实训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掌握基本职业技能,争取就业后可以免去试用期。为此,我校选择了生产一些典型的电子产品实施项目教学,如电视机组装(黑白或小型液晶电视)、收音机组装、电子秤组装、楼宇对讲机组装等。在具体实施时,按照班级人数选定一部分学生模拟企业一线工人装插元件和焊接,并为每个学生指定相应的工作任务;4~8名学生模拟企业的二线调试工人,对一线工人生产出的产品进行调试;2~5名学生模拟企业的三线检验工人,对调试后的产品性能进行检验,1~2名学生对被检测出有故障的产品进行维修。如我校2007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做黑白电视机的组装与调试这个实训项目时,教师先选定6名学生做调试员、2名学生做检验员、1名学生做维修员。余下的32人分成4个组,每组8人,每个人赋予不同的任务,一组专门负责元器件的选择和分配 (即根据原理图选择电容、电感、电阻、二极管和三极管等元件,并按容量或型号归类)。将另外三组学生分配到流水线上对应的岗位,根据流水顺序进行装插元件和焊接。除了维修员外,其余每个人每完成一项实训任务就交换一次位置。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而且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每个学生轮流当调试员和检验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应知知识的积极性。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是调度和为学生解惑的角色。

实现的功能

以企业生产流水线模式构建的实训室,不仅具备开设电工、电子类专业多门实验实训课程的能力,而且还能实现节省课时和为地方经济发展培训专门人才的服务功能,同时,还可实现以下五个合一的功能:(1)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流水线模式下,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产品的学徒。(2)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训的师傅。(3)实训任务与专业学习合一。在生产性实训中,教学内容往往是让学生完成一项生产任务,即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完成专业学习。(4)实训与效益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可以培养一批一线应用型人才,又可以与企业合作生产一定的产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5)教学与培训合一。通过对社区、企业以及周边职业学校开放,为他们提供优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

取得的成效

我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训基地建设改革,这些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同行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1)不仅迎合了“2+1”中职教育模式的需要,满足了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线操作型人才、二线班组长管理人才、三线技术服务型人才),而且缩小了学生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2)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和对外培训。自从实施以生产流水线模式构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后,我校同福建富日衡之宝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和为企业加工生产产品合作协议,同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合作协议,提升了学生就业对口率,此外,还利用假期为当地社区居民或农民工提供转岗培训。(4)便于教师学习专业技能。新的实训室建成后,教师主动要求提高业务技能,积极参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行业实践,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

总之,通过建设企业生产流水线模式的实训室,既克服了当前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的问题,又兼顾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和突出专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实现了缩短学习时间和提高专业能力的共赢。

[1]吕立华,周效思,吕林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职业能力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2008,(5).

[2]王建军,蒋士博,欧阳刚.高职“生产性实训模式”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9,(1).

[3]徐会音,董明益.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3).

[4]陈少斌,王青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8,(12).

G712

A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章编号:1

1672-5727(2011)12-0124-03

林俊标(1970—),男,福建莆田人,工程硕士,福建工业学校高级讲师,学生科科长,主要从事电子专业课教学。

猜你喜欢
流水线实训室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流水线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报废汽车拆解半自动流水线研究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流水线生产杀死艺术
SIMATIC IPC3000 SMART在汽车流水线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