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教学中通用能力深度挖掘探析

2011-02-20 22:19张艳艳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社区护理社区职业

张艳艳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社区护理》教学中通用能力深度挖掘探析

张艳艳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职业技能包含职业技术胜任能力与通用能力,通过对社区护士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对其通用能力的要求,进而分析传统教学对通用能力培养的缺失,在高职教育观指导下对《社区护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旨在探索突出通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社区护理;通用能力;职业技能;教学实践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医疗保险覆盖面在逐步扩展,加之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已纳入政府的实施项目,社区护理已成为21世纪护理事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目标已由原来的中专生为主逐渐转变成大专生为主,并不断扩大至本科护理教育,护理知识大部分以临床护理为主,医学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只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对适应现代需求的社区护理工作有一定难度。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出适合社区护士岗位要求的护理人员,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

通用能力及社区护士岗位对通用能力的要求

职业技能是从业者对工作的一种职业技术胜任能力与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胜任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职业资质认证,如专科本科学历等。二是职业资格认证,它是对某种专业技能的一种资格认定,如护士执业资格证。通用能力也指关键能力,指个人的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等。通用能力是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通用能力的高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个人实际工作能力高低,它与职业技术胜任能力互为补充,形成实际工作能力。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体现在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职业技术胜任能力和以提高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为基础的通用能力。

如今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医疗为主的服务转向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 “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它是社区卫生服务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这决定了社区护士岗位的职业要求,需具备五种核心能力,即人际沟通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从中可看出对社区护士涵盖的通用能力要求很高。

通用能力教育现状及《社区护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素来重视学生职业技术胜任能力,在其他学科如基础护理、内外科护理中有系统的学习,而针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护理教育中还是空白,甚至很多教育者还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学校培养的学生只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原因,而作为关键能力的通用能力只有与职业技术胜任能力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学生的职业技能。现在传统社区护理教学仍存在本科学院式教育的影子,即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与完整,对实践重视不够,对通用能力的培养缺失,加上传统的教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技能训练无安排,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开拓意识等都较差。《社区护理》课程要求学生的通用能力如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团体合作能力等未得到培养,达不到社区护士的岗位要求。

为适应新世纪建设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由于社区护士岗位对护士通用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对现代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在提高职业技术胜任能力的基础上,注重通用能力的培养与引导,培养出既适合临床护理工作又适合社区护理工作的学生,对此护理教育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在课程设置中没有专门开设提高护生通用能力的课程,因此,教师应给学生补上通用能力培养这一课。

基于通用能力培养的《社区护理》教学实践

能力本位高职教育观是在高职教育中强调能力培养,而不是以学术知识体系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在《社区护理》教学中,基于培养学生通用能力,开发出校院合作的实践模式,多种培养途径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一)校院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我们开发了距学校较近的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及服务站作为校外社区护理实训基地。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并贯穿在《社区护理》教学过程之中。在实训基地,学生按要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实际工作,从课程开始一直到课程结束,分小组轮流去社区工作见习。

在校内外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社区各种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参与社区惠民义诊。与教师一起进行体检、慢性病随访、预防保健。逢世界卫生日、无烟日等,学生参与健康教育的大型宣传活动。学生与教师走进家庭,进行家庭访视、家庭护理等,涉及新生儿、产妇、问题家庭、慢性病、临终关怀等。建立健康档案,参与档案的管理,使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院校结合消除了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在与病人、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提高了综合能力。

(二)通用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社区护理》课程有较高的通用能力的要求,如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因此,教学中打破常规,除了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外,课堂教学也进行了深入的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了各临床专业课的优势 (即职业技术胜任能力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讲台我做主”的活动,利用《社区护理》课程这个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它既是通用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像教师一样讲课,同时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各临床医学护理知识,并培养了学生将临床知识进行整合及宣讲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活动中,学生设计出大家喜闻乐见的教学风格,或角色扮演式、或讲座式、或访谈式、或演讲式、或知识竞赛式等等,既培养了学生健康教育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效果甚至超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设计的 “红丝带在行动”、“便秘的危害”、“走出亚健康的困扰”、“世界抗癌日敲响防癌警钟”等活动,效果良好。

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配合“讲台我做主”活动,要求学生的健康讲座要用多媒体课件(PPT、F拉手等不限)进行。除此之外,还培养学生获取资料及信息的能力,讲课中需反映流行病学的最新资料。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触类旁通,扩大了知识量。

综合能力的培养 配合社区中心实习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在学习社区护理中成长”的活动,运用项目驱动法,倡议“我参与我快乐”,内容是“八个一打造现代社区护理人才”:设计一份健康调查表,制作一份健康教育卡,书写一份家庭访视记录,完成一户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撰写一份社区服务中心 (医院)考察报告,感受一次作为专家进行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策划一次健康教育的活动,发表一篇关于社区护理的论文。学生跃跃欲试,设计出优质的调查表并进行了现场发放的实际操作,撰写出有价值的报告。学生设计的健康教育卡生动丰富,通俗易懂,颇有教育意义,在社区展示及宣教时受到居民喜爱。学生为病人和家庭提供书面健康教育的能力得以提升,同时还促进了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在校内为非医学专业的师生进行了大型的“健康知识伴你行”综合宣传活动,如艾滋病防治知识、吸烟的危害等,健康宣传受到师生一致的好评,从策划到成功实施,主体始终是学生。

可持续发展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进行了“先知先觉做人才”的活动,这个活动富有挑战性,采取自愿的方式进行,内容体现了论文研究方向和职业演讲方向,如 “中国社区护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社区护士职业素质探析”、“从疾病谱、死因谱看社区护理的发展”、“从芬兰北加里里曙光看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等,学生大胆尝试,开阔了眼界。

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进行了 “超越书本社区护理拓展系列”活动,如“摆脱失眠困扰”、“呵护你的肾——写在爱肾日”、“女性乳房自检”、“世界无烟日——拒绝慢性自杀”等拓展系列,在每个与医学相关的特殊日以及学生进行“讲台我做主”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倡导学生设计出与内容相关的一句经典主题,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创新能力等全面提升。

创新能力及团体协作能力的培养 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始终以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为主线,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体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另外,倡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学生本身也存在不愿效仿别人的意愿,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表现出不同的“讲台我做主”的讲课风格。健康教育卡片可谓丰富多彩,没有雷同,课件制作更是千姿百态。

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上述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巩固了医学护理知识和职业技术胜任能力的内容,也适时引导了学生关注社会与社区护理。在活动中渗透的社会信息,如艾滋病的发病率、糖尿病的发病率、吸烟的危害等,使学生体会到了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预防疾病的社会责任。

(三)改进考核方式

结业考核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理论考试,另一种是将上述活动按完成的项目及等级纳入考核内容,作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80%,理论考试占20%。写出有价值的论文、在学校或社区实施大型健康教育活动项目为加分内容。选择第一种考试方式的可不参加上述活动,但学生无一例外地全部选择第二种考核方式,参加了所有围绕通用能力培养的系列教学活动,反映新的考核方式有动力、有希望,新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

课程结束后,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参与式教学所进行的“讲台我做主”活动持肯定的学生达96%,对下社区进行实践教学持肯定的学生达100%,对职业能力培养的满意度持肯定的学生达95%,对社区护理教学中所开展的其他活动持肯定的学生达82%,对学习社区护理提升了自己综合能力持肯定的学生达94%,总体评价好于预期。实践充分证明,高职人才培养要以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观为指导,以产学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在着力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胜任能力的同时,应注重通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协调发展。

高职护理教育肩负着培养实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重任,《社区护理》课程应顺应时代要求,为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培养、输送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社区护理》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需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逐步完善,不断发展。

[1]张淑艳.社区护理专业教育分析与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93-95.

[2]张翔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素质培养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0,(1):42-44.

[3]徐凯,郎艳燕,等.成人高等教育是全科医学与社区护理继续教育的主渠道[J].继续教育研究,2007,(5):25-26.

[4]周向阳,方从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改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34-35.

[5]陈光谊.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0,(2):24-26.

[6]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机械职业教育,2007,(4).

[7]徐益荣.高职护理学生护理核心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2010,3(3):672-674.

G712

A

1672-5727(2011)12-0103-02

张艳艳(1964—),女,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猜你喜欢
社区护理社区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基于奥马哈系统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问题的评估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