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明
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的做法
■张东明
在当前教育改革浪潮不断涌动的大环境下,各学科进行整合不可避免地摆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首先是因为学科教学的需要。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必然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效率,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信息技术正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诸多不方便之处,费力、费时,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而要解决上述问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采用信息技术,其中的好处可以从一些公开课看出端倪。加快学科整合,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变得日益紧迫。
其次是信息技术学科内在驱动力。信息技术本身是技术性的,是手段的延伸。单纯把它作为一门学科过去可以,现在变得越来越牵强。1)电脑日益走进寻常百姓家,许多人对它已经相当熟练,学生在家庭及日常生活中接受到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熏陶是很多的。2)电脑日益作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学生相互之间有很多的学习,水平不尽相同,所以使教学工作难以同步。显然,把信息技术单独作为一门学科不加整合是失策的。
1)建立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相互借鉴,有效利用多种资源。学科之间并非割裂的,而是有着多多少少的关联性,深挖其中的知识链,形成教学资源有机整合。
2)鼓励学生发掘学科间的共通点,以打破学科界限,以信息技术学科为载体,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过程服务。
3)分阶段进行总结,不断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以某个班级为实验样本,进行推进。
4)争取相关领导和教师的支持,借鉴其他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争取早出成果,早见实效。
一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能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各种感官获取的知识比例是不同的,如果能同时调动起学生各感官来学习,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如在教学“认识岩石”时,一方面,在课前让学生尽量搜集一些岩石样本;另一方面,在上课开始的时候,笔者放了一段从网络搜集到的视频资料《岩石大观》,那种在都市根本见不到的自然画面立刻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于是笔者趁热打铁,讲了岩石的种类和基本特征,学生是带着极其热情的探索欲望来听讲的,笔者觉得这堂课是很成功的。当然,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注意避免为信息技术而采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而是灵活应用。因为采用信息化教学未必取得好的效果,有些不用也会取得好的效果的课堂就不用信息化教学。
网络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即时聊天,教师可以拿来与学生实现在线交流。学生在家时,教师利用QQ、MSN等网聊工具可以辅导学生学习,交流教学心得,布置作业,交流思想体会,与学生家长沟通等。别小看这种方式,学生很喜欢,因为这实在是非常时尚、非常方便的。同时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手段的熟练掌握,节省家长时间,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笔者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它对科学是这样定义的:“科学是人们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不难发现科学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课仅仅靠一本课本去教会学生各种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而将科学的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整合,则可以弥补上述不足。
“玩滑梯的启示”一课主要有这几方面的知识:什么是摩擦力,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它与生活有什么关系。单纯地讲这些知识是很快的,但问题是学生听得很糊涂。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些问题理解起来确实是很困难的。于是笔者做了一个网页,里面涵盖了本堂课所要讲的所有内容,并且有动画,有文字介绍,有视频总结。总之,只要学生进入这个网页,便可通过点击鼠标了解关于本节课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直观生动,而且易于理解记忆。比如防止实验失败的注意事项用信息技术来强调,应该看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过程。失败是成功之母,虽然防止了失败的发生,但也可能丧失一次实践的机会。这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中的一点遗憾。另外,笔者想再次强调的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担负起引导组织的作用,切实把这种信息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至最小。
10.3969/j.issn.1671-489X.2011.02.097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