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晓义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泰安学校)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作者雷夫通过一系列的课程系统将他的学生引向成功甚至卓越的殿堂。概括起来,他的课程系统是由道德课程、学科课程及其他综合课程共同组成的。笔者根据自己所阅读的内容谈谈对雷夫阅读课程的理解和反思,以期开发更适合学生的阅读课程。
雷夫并未专门阐述这一内容,这里主要根据新教育关于班级愿景的表述对雷夫这一课程的愿景系统试作一概括。
(1)使命
综述——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细述——在一年的时间里,让每一个学生在不断追求道德第六阶段的基础上,学会并逐渐热爱上阅读,能将阅读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把它当作做决定时的参考”。树立终身阅读的目标,并因此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2)愿景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热爱阅读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爱读书,读好书。
让每一个学生通过阅读逐渐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将阅读与世界联系起来。通过文学,使学生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
(3)价值观
我们阅读,因为我们喜欢这么做。
我们阅读,因为它是生活的基石。
我们阅读,因为我们相信通过阅读可以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4)阶段目标
由于雷夫的阅读课程持续的时间只有一年,并未见其有明显的阶段目标,但有些步骤是循序渐进的,这里试作简单梳理。
第一阶段具体目标 (具体时间不确定):通过双管齐下的策略,使不同阅读程度的孩子均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并进而培养阅读的兴趣。第二阶段具体目标:通过帮助孩子们选择图书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并引导他们将阅读和身边的世界联系起来,以指导自己的行为,进而树立终身阅读的伟大志向。
(1)向学生推荐好书。雷夫首先会向学生推荐他亲自阅读过的好书;其次,他还会仔细研究历年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凯迪克大奖”的好书,以便向学生推荐;另外,他还向图书管理员咨询好的书单。雷夫向学生推荐图书是因人而异的。他会针对不同阅读兴趣和不同阅读程度的个体推介更合适他们的图书。比如对喜欢哈利◦波特的学生,雷夫则会向他推荐其他奇幻文学作品,对喜欢读《幻象天堂》的学生,他则会建议他们借阅《纳尼亚传奇》的下一册。
(2)针对班上学生阅读程度的不同,雷夫采用双管齐下的策略。首先,“我会经常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还会事先帮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点上”;其次,“是让个别的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保证所有人都能在阅读中取得应有的提高。
(3)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师助读相结合,个人独立阅读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纸质图书阅读与有声图书阅读相结合。比如,当他注意到学生们对由演员乔◦莫顿朗读的《麦尔坎 X自传》,以及薇诺娜◦赖德朗读的《安妮日记》反映特别好时,他就组织学生听读。“并且会不时按暂停播放键,确认孩子们都了解某个重点,或是针对某个关键议题进行讨论”。
(4)善于运用图书馆的环境、资源。他不但鼓励家长们也这样做,还特别重视在图书馆对孩子们的引导。
(5)通常在午餐时或放学后,开办读书会。每读完一章,就组织大家讨论一次。同时,他还鼓励家长在家里如法炮制,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讨论,做他们的榜样。
(6)引导孩子将阅读的内容和身旁的世界联系起来。鼓励他们“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把它当作做决定时的参考”。雷夫还引导学生去欣赏由他们读过的原著所改编成的电影或演出,带着他们讨论原著和改编后的作品有何不同,即将此课程与电影课程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和积极程度”大大提高。
(7)将阅读课程与写作课程结合起来。在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时,他会指定学生阅读难度较低的书籍,比如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和其他易读且杰出的小说,让每位学生自行选择,阅读能力落后的孩子可以挑选由贝芙莉◦克莱瑞所写的简单作品。所选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趣味横生、深受儿童喜爱且引人入胜的作品。诸如《幻象天堂》《碧祝丝与雷梦拉》《波普先生的企鹅》等。“读书心得分为几个小单元,每个单元都对应了小说中的某个元素,包括主角、反派、冲突、故事背景、情节 、高潮、结局,以及主题。”
(8)借助网络资源帮助孩子做好阅读评估。
雷夫的教室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如何与孩子建立信任?他特别注重榜样的力量,“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雷夫自己就是个“善于阅读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当他向学生们推荐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好书时,学生们都愿意接受。他除了在班上开办读书会外,还鼓励家长在家里如法炮制,并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讨论,做他们的榜样。同时,不管什么课程,雷夫总是从促进学生的道德自律入手,阅读课程也是这样。
在阅读课程中,雷夫强调强大的目标引领。他要孩子们相信:我们阅读,因为它是生活的基石,通过阅读我们能逐渐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通过阅读可以拥有更美好的人生。在他的教室里,孩子们在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成了他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唯一标准。
在雷夫的引导下,学生们在阅读中具有了“个性的智力充满性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除了引导学生们在学校、在家里阅读外,还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到将“知识、热忱,以及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图书馆,使他们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在这个阅读课程的穿越中,雷夫注意到了班上那些阅读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正面的引导,他为那些只有初级阅读程度的学生准备了特别简单的段落,在他的道德课程的引导下,这些孩子大胆地在同学们面前朗读,因为他们知道就算遇到困难也不会被同学耻笑。这样他们也能体验到阅读的成功,这些孩子的阅读积极性被大大提高,“就连成就感最低的学生也开始建立自信”,从而不断去追求卓越。
新教育认为“课程是包含着愿望、计划与结果在内的整个过程。或者是包含了愿望、计划与过程在内的一个结果。这就是说光有愿望、计划、书本,这还不能说是一个课程”。雷夫的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好地穿越这个课程,还在于他不是简单粗放地把好书推荐给学生,给他们简单地组织个读书会或把他们往图书馆一放完事,他还十分关注学生在课程中穿越的实际状况,并加以指导。雷夫认为“怎么读要比读多少重要”。首先,他会注重对学生所要阅读的作品的精心选择,包括要做读书心得的书目。在阅读某本书之前,他往往会解释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读书会上,他会组织学生讨论;在组织收听专业的有声图书时,他会在事先有所准备,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时按下暂停播放键,确认孩子们是否都了解了某个重点或针对某个关键进行讨论,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听得懂。
需要注意的是,雷夫这么做不是一味地为了降低学生阅读 (或听读)的难度,相反,他在课堂上带读的书本的难度相对较高,这样做是力求为学生塑造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并在这样的环境中敦促他们追求卓越。这么做,不仅巧妙地在本课程中实践了他的道德课程,更重要的是运用这样的难度在课程中培养超过学生所在年龄阶段的程度的“思考力”。他鼓励学生们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把它当作做决策时的参考;在莎剧课程中培养他们通过阅读不断深入地理解自己所演的角色,包括每月的读书心得的开展,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
雷夫的阅读课程的一大亮点就是善于运用各种资源。从开始的为孩子们选书,到后来的阅读评估。他向学生和家长推荐相关网站上的“阅读指南”,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生字学习运用问题以及阅读后的理解问题,促进了学生在阅读、写作、思考上的进步。
从雷夫的具体做法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的阅读课程强调的不是学生个人的旅行。他本人也是积极参与其中的,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家长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孩子、老师、家长围绕着一本本优秀的图书,组成了不同的共同体,这时候人不是最重要的:无论在午后或放学后的读书会上,在家庭,在图书馆,我们在这些共读中听到了讨论;看到了倾听、互动;感受到了和谐、润泽、亲密;领略到了在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大家共同参与的动人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