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探究

2011-02-20 14:54
职教通讯 2011年4期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高职

李 歆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探究

李 歆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困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必须充分认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职业生涯规划的产生、发展入手,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就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在高职学生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路径策略。

高职学生;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刚踏进高职校门的学生来说,这是人生转折的重要阶段。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梦想,都希望在毕业时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然而,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的迅猛增加,高职毕业生的数量猛增,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职业环境的变化已使高职学生成为就业上的“困难户”。因此,高职学生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职业生涯路径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高职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困扰,同时,也可以提升学习动力,发挥内在潜能,提高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从而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由早期职业辅导运动发展而来的。职业辅导运动起源于美国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一个人的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是个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制定的自我职业发展的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所应采取的可靠手段的方案规划。它实质上是通过自我认识,进而自我肯定,并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个人发展过程。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认知模糊

对自己的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只有在充分剖析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够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制定最合适的方案。一部分,高职学生对自我认知仅停留在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方面,对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态度、意志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知;另一部分,高职学生过于强调兴趣爱好,而忽视专业特长,不能把自己的特长、专业与未来职业很好的联系起来,使得专业与职业脱离。调查中发现,在校生中有48%的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喜欢职业的从业要求,79%以上的在校生没有经过职业能力测试。

(二)制定的目标过于笼统、模糊,缺乏可执行性

大部分高职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没有很好的考虑专业,根本不知道本专业的职业方向,更谈不上对自己的人生、职业作规划。由于很多同学对职业的认识不够,在制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时,往往只有一个笼统的目标,没有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缺乏可操作性;还有些同学追求多个目标,同时,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努力,抓不到主次,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很迷茫。

(三)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职业路径设计不合理

不少高职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不少高职生选择以考取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还有些高职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清晰

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高职生选择了兼职,做促销员和业务员等;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少高职生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整天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试;还有的高职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总之,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遍地开花,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不仅使高职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风险性都增大。

(五)过于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

有些高职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不会灵活采取调整措施。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况且,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

(六)职业生涯规划靠听讲座等方式速成

目前,校园里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讲座,一些高职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无非就是听听一些职场成功人士的报告和专家教授的讲座。而讲座、报告等更多是高职生在没有实践或者实践不充分的条件下参与的,所以说,讲座和报告本身能达到的作用、能解决的问题是非常有限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必须要以实际职业经历和职业能力来塑造的,是无法通过理论来速成的。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策略

(一)高职学生认识职业教育、认识专业、认识自己,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职业发展定位

1.入学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在新生入学后立即进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所学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职业岗位前沿技术、职业道德要求等,使他们从入学初期就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明确在高职学习阶段要注意训练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培养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各方面技能,为将来毕业求职,增强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职业测评——帮助学生客观的自我评估和培养职业兴趣。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作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基本定位,确立最佳职业生涯目标,控制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准确地自我评估,是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认识自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不仅要依靠个人的自我判断,以及他人的评价,更要依靠科学的测量工具进行职业测评,通过综合的办法,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来准确评估自我。

3.职业咨询——协助高职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职业测评可以提供相对客观的评定和发展建议,对一般高职生来说可以起到参考作用,并不能完全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这就需要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在职业咨询辅导过程中,职业测评是基本依据,但不是惟一依据,还需要凭借咨询教师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两者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评估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对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实操培训,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咨询需要。

(二)加强社会需求调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自信心

高职学生能否自信、顺利就业,关键在于我们高职教育如何使学生真正学会和掌握就业的本领,这取决于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在重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就必须从社会对人才的近期和长远需要出发,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在进行社会需求调研、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调整的时候,一定要以提高高职学生适用性、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吻合、能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作为重要衡量依据,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全面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要加大教改力度. 提高教学实用性,增强专业技能培养,学习过程以项目引导,模拟工作过程,强调所学内容与工作实践的关系,造就学生职业归属感与成就感,建立“我能”的就业信心。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职业体验中心,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按照现代企业文化氛围和职业技能教育的需要,加强校内职业体验中心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建立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人员交流、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于一体的,具有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共建,推行以职业训练和职业体验为特征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工作与就业工作紧密联系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求是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双师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这样的教师队伍因为了解行业技术发展前沿,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现状,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向学生传递市场信息,并把课程及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接触实际的工作领域内容,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四)高职院校要立足学生本位,分段管理,强化“全程指导”、“全员参与”的服务理念

职业生涯指导是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重点,因而高职教育就应该立足于学生本位而非学校本位。学生本位就是强调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出发对他们进行“全程指导”“全员参与”的全面职业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实现长期成功就业。

“全程指导”就是对高职学生大学期间全程进行分阶段、有侧重、循序渐进的指导。如对大一学生,应侧重于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系统地介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对人的要求;介绍专业、就业、职业,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社会上相关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认识,树立关于专业、学业、就业、职业关系的初步认识。对大二学生,应侧重于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努力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协调统一,有针对性地培养其职业发展能力和素质。对大三学生,应侧重于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和对自己的将来作出决策的能力。对即将走上职场的他们,应根据择业期的特点和困惑,进行政策、技巧、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指导,同时,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稳定职业、追求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全员参与”就是按照国家就业指导思路要求,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职业咨询师均应该嵌入就业指导工作中,建立立体就业指导体系。专业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训练、就业等各个环节都要参与进来,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理性规划职业生涯、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辅导员老师则从职业品质角度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与良好职业习惯;班主任要细心指导学生撰写求职信,提高学生首次求职成功率;职业咨询师要对初次求职失败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梳理思路、调整职业定位、重新准备面试,全程为学生顺利就业服务。

(五)依托学生社团,搭建职业生涯规划平台

高职学校有很多诸如“英语俱乐部、计算机协会、书法协会、乐器协会、舞蹈协会“等传统技能型、特长型的社团,它们是发展学生专业或特长的第二课堂,选择任一个社团,可以说都是一次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这为学生实际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在社团里,学生为了共同的爱好而一起努力,相互间获取丰富的知识,扮演着自己特有的角色,不断发展着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可以说,社团活动的每一次开展,都是学生自我培训的过程,学生要学会思考、学会分工、学会合作;每一次社团活动参与,又都是与人沟通,取长补短的过程,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增长技能,锻炼自我,学会如何去工作。

学生管理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积极申办“创业协会”这类模拟企业的社团,将社团章程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巧妙的相结合,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同时,积极付诸实践,同时,也拓展了实训基地。因些,高职院校要集中精力打造一些有特色、具活力、谋发展的精品社团,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搭建一个个生动的仿真平台。

李歆,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职校生管理。

G715

A

1674-7747(2011)04-0066-03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高职生职业高职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