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慧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杨思慧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下,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面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仅仅依靠滞后的课程体系支撑,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改实践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发展方向,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战略性意义。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30年来,国务院先后6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1991年、2002年和2005年3次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期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蓬勃发展。2004年6月,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这股时代的潮流中应运而生,从中师升格为高职专科院校。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与传统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面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不能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市场需要,而仅仅依靠滞后的课程体系支撑,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学校“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本校还是其他同类型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体系大部分都存在着以下几种模式的发展经历:一是延续中师的课程框架;二是直接从他校“拿来”;三是借鉴他校的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师资力量、硬件条件等实际情况建构。不难看出,以上几种模式,除了最后一种相对可取(说相对可取是因为这种课程体系只考虑到本校目前现有的专业师资队伍能教哪些课程和现有的硬件条件能够提供哪些服务,而不能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需要和市场需求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框架,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弊端),前面两种皆不科学。目前,相信还有很多院校仍旧游离在这些不良状态之中,为了建构适应现代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发展的课程框架,我们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 [2000]2号)、《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精神为基本依据。课题组自2008年以来,就如何突出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结合市场需要,以能力本位为主,进行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根据能力本位课程设置结构模式的价值取向,在宏观上把课程分解为三大能力模块,即文化素质能力模块、岗位专项能力模块、群集职业能力模块。
文化素质能力模块的课程主要体现对“人”的全面塑造,这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本国的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与经济全球化同行,而在这种极具竞争力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大众、普及教育决定了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素质却相对较低。而广泛实用的人文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管理、法律、文化、市场等知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的“成才”打下基础。因此,在文化素质能力模块中不仅开设了传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历史”、“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还开设了紧跟社会形势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形势与政策”、“生活与哲学”,以及根据学生们的专业特点开设的“音乐鉴赏”、“舞蹈鉴赏”和“美术鉴赏”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同时,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必备的能力模块。
针对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我们在岗位专项能力模块中强调突出师范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学生经过三年或五年(我校音乐教育专业有高考招生的三年制和中考招生的五年制两种,以下简称“高招”和“中招”)的学习后,要“能说”、“能唱”、“能奏”、“能写”、“能教”、“能编”、“能导”,也就是说要求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必须全面均衡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小学音乐教师或者社区、文化馆、专业团体等相关单位音乐指导教师的职业要求。该模块的课程设置除了“声乐”、“钢琴”等专业核心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基础课以外,还加入了体现民族化和多元化的课程,如“传统音乐与文化”、“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安徽民歌专题”。另外,在进行“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配以讲座形式专门向学生介绍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在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先进音乐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发展学生的专业方向,培养“一专多能”的职业人才。学校高招音教专业在一年级第二学期、中招音教专业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始实行教师、学生双向选择方向教学,鼓励学生在毕业前参加安徽省文化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技能考试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如美声唱法演员、民族唱法演员、流行唱法演员、芭蕾舞演员、钢琴演奏员、弦乐演奏员、琵琶演奏员、二胡演奏员等。拥有“双证”资格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必定大有裨益。可以说,岗位专项能力模块是整个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中之重,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才能保证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专项能力。一方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突出师范性、民族性和多元性;另一方面,还兼顾到市场的需求进行方向教学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获得双证资格的有利环境。
群集职业能力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其职业领域各个岗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个能力模块大多都是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岗位定位密切相关的课程,以适应学生毕业后的转岗和自由择业、继续升学的需要。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2004年,高职高专院校招生人数占整个高等教育的47-48%;2007年,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学生人数比达到了1∶1;2008年,高职高专学生比占到了51%,第一次超过了本科院校,截止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达到16 000多所,年招生规模达到1 10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3 000多万人。另据2010年《安徽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中提供的数据:在安徽省19个专业大类中,在校生数量前5位的就有文化教育大类,人数为52 751人。以上几组数据让人兴奋的是中国的职业教育确实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不禁担忧这样大规模的招生,每年会有相较以往更多的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每所高职高专院校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因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就业。面临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可以选修课的形式或者课余时间开设相关紧缺专业的第二课堂,并设学分,学生通过专业考核颁发相关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近年来,我们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及创业培训、特岗培训、公务员考试培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培训等一系列短期培训,帮助学生实现转岗就业;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学历层次增强其竞争优势。我校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达成协议,自2005年9月起,承办二学历本科教育,学校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设二学历课程,学生修完全部课程,通过考试便可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序列本科毕业证书。我们还积极鼓励音乐专业应届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提升学历层次,据调查,学校2010届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有18.4%顺利考上专升本。另外,学校还与日本、新西兰、菲律宾、美国等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的教育,学生可以轻松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
将上述三大课程模块进行内涵分析和关系解读,可以看出文化素质能力模块是支撑职业型人才培养能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岗位专项能力模块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和关键所在;而群集职业能力模块则是学生转岗或继续学习的必备要素。这三个课程模块的关系就像一架三角钢琴的琴腿般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筑起稳定的课程体系,任何一方的失衡必然会影响整个课程体系的平衡。因此,还需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把握这些课程模块健康实施的要素。
(一)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校园文化
在文化素质能力模块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枯燥地灌输理论知识,而要注意更新教学方法,并以必需、够用为度安排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校园百家讲坛(由学校的人文系教师或者学生轮流以讲座形式开讲)、法律知识辩论赛、英语沙龙、校园文体科技节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二)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就业导向
1.专业汇报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绝佳平台,通过专业汇报一方面可以引导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推动专业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地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们在平时更加重视专业实践。学校音乐教育专业自2008年以来坚持新生入校后必须举办专业汇报,此后每学期举办各方向的阶段性专业教学汇报,学生毕业前举办毕业汇报演出。另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型演出、专业比赛,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教学—实践—再教学—再实践”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小学音乐教师,因此学校在“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课程中专门安排课时为学生解读新课标,树立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师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的基本教学理念。新生入校后的每一学年都组织学生下小学进行见习、实习活动。目前,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已与马鞍山市大部分小学、幼儿园等学校长期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供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模拟课堂”、“仿真教学大赛”、“实习生优质课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岗位教学能力。
(三)主动适应市场、贯彻产学结合
高职高专院校应主动适应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和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课程改革,积极贯彻产学结合,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2010年《安徽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中表明“计算机音乐制作”、“文化艺术管理”、“音乐康复技术”、“录音技术与艺术”等与音乐相关的专业在安徽省尚未有专业布点。应抓住契机,通过“从校园走出去,从企业请进来”的办法将本校音乐教师送出去培训,还可以从拥有以上专业技术的企业、机构聘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实习设施,帮助学生在工学交替中获得直接的职业实践经验和明确的职业定向,真正实现产学结合。
2008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8jyxm664)
杨思慧,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1)04-0004-03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