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课的教学创新刍议

2011-02-20 14:54邓奎伟
职教通讯 2011年4期
关键词:实操专业课应用型

邓奎伟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高职专业课的教学创新刍议

邓奎伟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核心是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几个转变,即由“知识就是力量”到“能力才是力量”;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把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的“两条腿”改为“一体化”。

高职专业课;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将成为今后高职教学的价值取向。高职专业课教学只有重视学生的“潜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高职专业课教学必须改革创新。

一、由“知识就是力量”到“能力才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毫无疑问,知识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高职在教学方式上都采取单一的书本教学法,老师满足于向学生传授书本理论知识,重视课程理论体系,强化理论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过分追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片面注重理论和知识的考核。如今,在信息化时代,平均每五年十年知识总量就要翻番。知识爆炸时代更凸显能力的重要。因此,高职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革以传播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到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上来,即要以“能力才是力量”取代“知识就是力量”,要由“知识本位”转到“能力本位”。“实践出真知”,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必须通过实践。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就要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专业课教学应该积极贯彻“素质为本、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的原则,在尊重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前提下,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按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体系,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才能成为“上手快、适应性强”的高级技术人才。

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思想观念,重视技能训练课程,使学生对每一项技能操作要领理解到位,训练过程中,能用实物演示的,不用模型;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不单靠演示;能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应指导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推行观察性实习实训,积极开展实践锻炼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加顶岗实习环节,为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分阶段实习实训教学,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学生的实操技能。近年来,很多高职要求每位同学在毕业前至少拿到一项技能证书或资格证书,创建诸如“专业+技能+计算机(或外语)”、“学历+资格证书”、“学校+工厂”、“学习+实训+技术文化”等培养模式,就是以“能力才是力量”取代“知识就是力量”的最好例证。

二、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不少教师无视书本知识是否过时,也不管它是否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只是照本宣科,上课的时候只把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传授给学生。老师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能适应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更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展示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学生对理论知识也只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很难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上课没有实操的机会,缺乏感性认识,很难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现行的高职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传授,习惯于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基本上没有参与到教学中,显然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高职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前人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合作学习才是高职教学的根本之道。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遗憾的是,大部分高职专业课教学基本上是以“喂学生吃鱼”为主,并没有转变到教学生如何“捕渔”。在喂给学生吃的鱼中,也不全是鲜活的。例如,有些教材更新慢,仍在向学生灌输一些陈旧的观点和方法;有些高职还直接使用本科教材,理论知识又多又深,学生学习困难,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指导作用不大。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有一门“通信原理”课程,教材内容基本是高等数学的微积分公式及其推导。教师觉得这门课程难上,学生普遍反映难学,也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在征得一些教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生的同意后,我们把“通信原理”课改为“PLC原理与应用”。在高职应用电子专业中开设“PLC原理与应用”这门课就是典型的“授学生以渔”,让学生在电脑上实践操作,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学完“原理”后能设计出各种自动化的控制设计,如抢答器、交通信号自动管理系统、多媒体系统控制器、自动防盗器和电梯升降控制器等,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为一体。

三、改“两条腿”为“一体化”教学

传统的高职专业课教学设计采用的是“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即理论课与实操课分开上。理论和实操脱节的教学设计必然造成学生职业意识淡薄,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校实训实习教学条件滞后,加重了理论与实操的脱节。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即“高级蓝领”——活跃在一线的高级技师和专业管理人员。这一定位的关键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即对理论水平有一定要求(理论知识够用就行),同时,对实践应用能力有很高要求。目前不少高职进行改革试点,对一些专业课不分理论课和实操课,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即“一体化”教学。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用“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很好的尝试。“一体化”教学的课堂主要不在教室,而是在实训实习现场,老师主要指导学生实操,在关键的地方(学生存在疑惑时)才讲解一些理论知识,使学生在熟练地动手和操作的同时,不但能懂得“是什么”,而且能懂得“为什么”。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推行“一体化”教学的优点很突出,但制约“一体化”教学全面开展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即师资和设备。就师资力量而言,在某一门专业课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老师首先要是“一体化”的老师。老师要有极高的动手能力,还要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目前,有这种资历的老师不多。因为在过去的专业课教学中普遍采取的是理论课和实践课的“两条腿”走路,理论水平高的老师不一定动手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老师不一定理论知识扎实。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是迅速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一体化”教师,即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高职教学不仅要培养与引进学术大师,更要注重培养与引进技术大师。“一体化”教学还要有足够的专业设备。教学装备建设是高职教学的物质基础,学校应尽量获得科技和生产技术前沿的设备,建设一个起点比较高、装备比较先进与特色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验和实训体系。同时,学校应该把实训教学延伸到校外,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之路。

邓奎伟,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管理。

G712

A

1674-7747(2011)04-0033-02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实操专业课应用型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特许经营进入实操阶段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