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吴桂月
仿写就是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及表现手法进行作文训练的一种方法。它让学生在作文练习时有了一定的依照和借鉴,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有益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
1.模仿造句,运用语言。遣词造句是学生运用语言最基本的形式,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句段值得学生模仿。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仿写句子,不但可以提升对词句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通过这样的仿写训练,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就有了自己的生活,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2.模仿句式,学习语言。语文课本中入编的每一篇课文都文质优美、语言生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词句朗读体会,从而运用语言,学习基本句式。如:《火烧云》一文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这句话描写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及其变化,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变化,并抓住语言训练点,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写出事物的变化。
3.学习修辞,活用语言。当一句话用上了修辞手法,就会鲜活亮丽,富有形象感。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秋天的图画》一文中:“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修辞说说秋天的葡萄、柿子、大豆、棉花等,提升了学生准确、生动、形象表达的能力。
1.学习构段方法,学会有序表达。文章中有按总分方式构段的,有按方位顺序构段的,有按时间顺序构段的 还有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构段方式。教学中应有所侧重,选取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一个训练点。《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共四句话,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找总起句,再说说课文其他三句是怎样具体分述的,让学生掌握总分方式的构段方法。课后指导学生观察花坛中的菊花,重点指导观察菊花的形状、颜色,香味,再以“花坛中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要求学生按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写出来。学生的语言表达就有序清楚。
2.学习表达方法,学会具体表达。课文中描写方法较多,如:《穷人》一文中的心理描写,《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中青年画鱼时的动作描写,《灰雀》一文中的对话描写……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抓住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加以训练。如,模仿《鱼游到了纸上》写青年动作的方法,要求学生观察老师认真批阅作文的动作或同学全神贯注读书的神态,抓住动作写出特点。
3.学习开头和结尾,学会灵活表达。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开头、结尾方式,教学中,我们应及时抓住这一训练点,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体验到:写好作文开头并不很难,尾也是很好收的。《夜莺的歌声》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与最后两个自然段前后照应,升华主题。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它们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应用前后照应的方法开头和结尾。
1.全面模仿,实现篇与篇的迁移。这就要求学生全面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如写《我爱故乡的山水》,可全面模仿《桂林山水》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又如学习《太阳》后,可安排学生以《学校的大榕树》和《我家的电视机》、《凤山弥勒佛》等为题进行仿写。要求用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介绍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突出事物的特点,并且写一写这些事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在迁移中整合。读有范文,写有榜样,一篇文章的模仿显得单一。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整合习得的表达方法,构段方式,写出适合自己的文章。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我喜爱的小动物》可以模仿“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可以模仿从不同角度观察,抓住动物不同的特点的方法。通过这种迁移式练笔,语言形式的积累就能被有效地运用、定格和“固化”,自然成为他们胸中灵动的言语积蓄,实现写作方法有效迁移。
3.结合学习情境,仿写创编诗歌(儿歌)。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作,是中华民族不朽的国粹。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和韵律美,对于学生丰富语言、提高语文水平大有益处。让学生结合学习情境,仿写创编诗歌,是小练笔的一种有效形式。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低年级的同学侧重创编儿歌,如:出示几篇写物的儿歌,让学生写一写《露珠》,高年级的同学写写诗歌,如背诵了《忆江南》,创编诗歌《忆安溪》、《忆铁观音》,有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板书创编打油诗。这些“诗”有时也免不了幼稚,免不了缺乏逻辑,但有表达形式的模仿和创新。
增强语用意识,找准训练与模仿的点,以增加练笔的机会,提升习作的能力。让仿写带领孩子走进习作的殿堂,开启习作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