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供销合作社的90年

2011-02-20 10:52:51贾敏生
中国合作经济 2011年9期
关键词:供销合作总社供销

文/贾敏生

(作者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退休干部)

今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作为一名老党员,同时也是老供销合作社人,回顾中国供销合作社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展望供销合作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作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合作社经济与共产党的历史渊源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以来,一直把在中国发展合作社运动作为自身的重要工作之一。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决议案》的《附加决议案》中明确指出:“工人消费合作社是工人利益的自卫组织,共产党需注意和活动此组织”。根据此文件精神,中共湘区委员会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积极倡导组建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中,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把合作社运动列为14件大事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合作社已成为重要的根据地经济组织。中央苏区境内建有417个消费合作社,并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苏区消费合作总社。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合作社组织又有了新的发展,毛泽东在视察延安南区合作社时指出:“南区合作社式的道路,就是边区合作社事业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前,由各解放区兴办的供销合作社已经形成相当规模。

毛泽东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必须组织生产的、消费的和信用的合作社和中央、省、市、县、区的合作社的领导机关。这种合作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管理之下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毛泽东的讲话,为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合作社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中国前30年 供销合作社的兴旺与困惑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张闻天等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都对供销合作社在新中国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做过深入研究和指示。1949年11月,政务院成立了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1950年7月,中央成立了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主管全国供销、消费、手工业等合作社。委派薄一波、程子华等国家级领导人担任全国合作社的领导工作。1952年底,在政府指导下,全国按照合作社原则兴办的供销合作社已达32000多个,社员1.3亿人(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0%以上,成为中国农村中举足轻重的商品流通主渠道。1953年以后,由于工业化经济建设需要与农副产品供应紧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中国逐步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在农村,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迅猛发展,1955年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达 67万个。此后又经过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之后的工作调整,中国农村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组织体系。供销合作社实质上成为农村农、工、商、学、兵五位一体,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组成部分(商业)。与此同时,国家在农产品流通领域里逐步形成了一、二、三类商品划分,统、派、议购政策并行的农产品产购销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供销合作社成为全国农产品(除粮食和油料外)、农业生产资料(除大中型农机具外)和农村日用工业品的垄断经营者。当时除粮食、棉花、油料等一类农产品,由粮食部和供销合作总社归口管理、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外,由供销合作社执行(或协助执行)派购政策的农牧副业二类产品就有黄红麻、苎麻、烤烟、茶叶、羊皮、羊毛、牛皮、蚕茧、毛竹、蜂蜜、猪棕、肠衣、柑桔、苹果、生猪、菜牛、菜羊、鲜蛋、草席、木耳、黄花菜、红枣等40多个品种,几乎涵盖了农产品中所有的工业生产原料和人民生活必需品。1978年供销合作社商品零售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5.5%;占农村商品零售总额的68.2%。因此,如果从经营规模上看,或是从经营覆盖面上看,建国30年前后的供销合作社,无疑是处于事业发展的顶峰。

然而,这时的供销合作社己经名不副实,它实际上是挂着合作社牌子的政府的农村商业部门。供销合作社不仅同农民社员的关系疏远了,而且由于长期执行低价收购农副产品的政策,使之同农民的矛盾日显突出。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供销合作社在发展方向上陷入困惑。

解放后的前30年,供销合作社在发展方向上走了弯路,归根结底是国家整体政治经济路线偏左造成的。但是,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偏左路线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客观评价其结果,不宜一概否定。平心而论,1953年后逐步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尽管有缺欠,但对奠定新中国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是有积极作用的。问题在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我们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走向极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个30年的改革开放大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改革开放以后,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经营改制经受了不同程度的阵痛。但是阵痛之后,迎来了生产发展、货畅其流的市场化经济新局面。有统计数字表明,到1988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商品零售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比1978年下降了19.6个百分点;占农村商品零售额的比重更是下降了40.2个百分点。而同期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则增长了378%,其中农村增长了421%。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十二大类农产品产量,均获得较大提高。中国告别了农产品短缺经济时代,中国农村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改革开放后30年 供销合作社浴火重生

1982年初,党中央决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并到新商业部。为不影响农村商业工作,在敦促供销合作社进行改革的基础上,保留基层社和省及省以下的联合社。此后若干年的省社主任会议上,要求恢复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机构的呼声,日渐强烈。

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颁发了五个关于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每个文件都对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方向提出明确要求。在中央文件的指导下,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后进行了恢复“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五个突破”(突破计划劳动制度束缚、突破农民入股制度限制、突破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限制、突破分配制度限制、突破计划价格管理限制),“六个发展”(发展系列化服务、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农村商业网点、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等内容的改革。商业部供销合作指导(管理)司是上述改革的具体组织者。在此期间,中国供销合作社还积极参加国际合作社联盟活动,成为国际合作社联盟副主席国之一。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被合并时期,总社文革前的几位老主任都已退居二线或离休,但他们仍然关心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老主任牛荫冠、程宏毅、史立德、郭月斋、王卓如、王念基、王兴让、王文波、叶树德、惠庆琪等同志,都曾不顾年事已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向基层供销社的干部职工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广利用联购分销、分购联销和利润返还等方式,密切同农民社员关系的经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老主任们几乎年年联名上书中央,反映供销合作社改官办为民办后,恢复“三性”、“五突破”、“六发展”的积极成果,呼吁中央恢复总社机构。老主任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引起了彭真、薄一波、程子华等老一代领导人的重视,争取到王磊、马仪、高修、朱镕基等诸多国家经委领导的理解和支持。1994年,王磊、马仪、史立德、高修同志联名上书给升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呼吁恢复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终于得到中央的肯定。

1995年,中央决定恢复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织机构以来,先后派出陈俊生、白立忱等国家级领导人和白清才、李成玉等担任过大省省长的干部组成总社领导班子。根据与时俱进的要求,新的总社理事会先后提出了“四项改造”(改造基层社、改造社有企业、改造联合社、改造经营网络)和“一条主线”(加快发展),“两个重点”(夯实基层网络;培育壮大社有企业),“三大突破”(体制机制上突破;经营领域拓展上突破;工作标准规范提升上突破)等配套改革措施,不断增强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到2010年,全系统开展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达4004家,拥有配送中心 6535个,发展农业生产资料连锁、配送网点21万个;开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企业1515家,配送中心1062个,发展连锁、配送网点23.33万个。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县以下的经营服务网点已达50万个,直接收购和帮助农民推销的农副产品总额达2680.90亿元,组织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54817个,入社农户达1005.8万户。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5637亿元,利润 172亿元;资产总额突破7118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588亿元。据统计,近两年的积累速度,是供销合作社发展史上最快的。与原商业部系统所属百货、纺织、五交化、副食品等城市大国营商业基本退出流通领域相比,供销合作社在改革中的发展壮大,可谓是“浴火重生”。

一个老合作社人的感悟和建议

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对我们自身工作的深刻反思和积极进取。简要回顾世界和中国合作社发展史,我有一些感悟和建议。

中国的合作社事业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经历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是建设现代化发达农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应有之义。因此,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作社事业,不应该落后于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但从合作社事业的历史来看,即使是在民主意识比较浓厚的欧洲发达国家,推行以民主管理为基石、为弱势群体谋利益的合作社事业,也都经历了曲折艰难的道路。亚洲国家,特别是经济基础较差的中国,推广合作社事业更是需要付出锲而不舍的努力,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走向完善。

国家和合作社领导机构应给予更多引导和扶持。实践证明,中国要将千家万户的小农业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是需要合作社组织的。但仅靠群众自发建立的合作社,是很难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国家和合作社领导机构的引导和扶持。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职能。涉农单位之间应该摈弃部门偏见,摆脱部门利益纷争,同心协力,在创建真正的合作社事业中办实事、比贡献。政府应该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支持实现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与信用合作社的有机结合,逐步完善我国合作社经济的整体结构。

合作社发展应与时俱进。按照合作社的办社原则,跳出贱买贵卖的商业模式,全面推行农产品推销代理制,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使之与城市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对接,剪除中间环节剥削,减少中间环节费用,最大限度地维护普通农民生产者利益和普通市民消费者利益,应该成为各级合作社联合社在政府支持下造福民生的主攻方向。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均有了跨越式提高,我们完全可以运用现代化交易手段和结算手段,在创办真正的合作社经济事业上有所作为。

合作社发展需要全社会支持扶助。合作社是一个半公益性的经济组织,需要造就一支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队伍。欧洲和亚洲的日本、印度等国合作社组织,均有一批这样的志愿者。他们有的是城乡士绅,有的是合作社理论工作者,更多地则是农业生产者中具有公益思想的人。我国在组织合作社志愿者方面应该加快脚步,农村先富裕起来的党员干部中,应不乏对合作社事业有积极性的志愿者;各级合作社联合社的组织中,也会有一批热心合作社事业的积极分子。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鼓励、调动合作社志愿者的积极性,深入基层、真抓实干,在建设合作社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供销合作总社供销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中国轻工联、总社党委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联合征订单
集装箱化(2017年10期)2017-11-20 12:13:08
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联合征订单
集装箱化(2016年11期)2017-03-29 16:22:25
大数据时代企业新型供销合作关系建构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供销合作社:精准施策发力“十三五”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理事会
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获多项荣誉(35)
集装箱化(2014年11期)2014-12-17 18:53:18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社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