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早已是共识,然而由于分散农户缺少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长期以来农民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只能是原料生产者。组织起来的密云农民,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载体,经过几年探索,在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推动农民作为所有者直接参与创造农产品附加值的生产活动,让农民不仅获得第一产业生产初级农产品的收益,而且分享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第三产业农产品运销、乡村旅游、以及农产品贸易等其他服务业的经营收益,实现了经营方式的重大转变。成为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亮点。
新模式推动农民作为所有者直接参与创造农产品附加值的生产活动,让农民不仅获得第一产业生产初级农产品的收益,而且分享第二产业,甚至是第三产业的经营收益,实现了经营方式的重大转变。
密云探索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农民办合作社,合作社延伸产业链自办加工和流通。另一种是农民办合作社,合作社与大型龙头企业对接。目前这两种形式还在继续发展和演进中。最近下屯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和奥金达、东岭等五个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联合起来投股兴办了农产品配送中心,在市区开设合作社品牌产品专营店,带动合作社发展壮大。
奥金达和京纯两家蜂产品合作社是最早实行以农民为主体产业化经营的合作社。以奥金达为例,合作社成立之初,成为北京百花蜂产品公司的原料供应基地,2008年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建成蜂产品加工生产线,合作社注册的“花彤”商标蜂产品上市,纯收益比销售原蜜高10倍以上。目前合作社销售自我品牌的比例快速发展,已达原蜜产量的35%,2010年实现销售总额1237.1万元。京纯蜂蜜专业社成立之初主要帮助蜂农解决市场销路,与同仁堂、义有蜂业公司建立了供货协议,价格随行就市,合作社只有300元/吨的组织服务收入。合作社建成了自己的加工线后,获得了国内及欧盟、美国的有机产品认证,并拥有了自己的“京密”品牌。团购、超市成为合作社蜂蜜的销售主渠道,蜂蜜价格明显提升。
东旭旺柴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养殖大户领办,合作社与正大食品集团公司签订合同,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正大以较多优惠的价格向合作社提供鸡雏、饲料和收购鸡蛋。2010年春,因不满正大运输破损率的苛刻条件,断货7天。经协商和解,社员的利益得到保护。合作社为了彻底摆脱对龙头企业的依附,通过社员扩股、对外举债等投资700余万元,建起了保鲜库、饲料储备库、饲料加工厂和包装车间。随着合作社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延伸,合作社不断拓展自己的营销渠道,团购和批发市场份额增加到了近40%。在家禽产业,产业链条最完善的当属凯诚柴鸡蛋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奋斗,合作社建成了种蛋场、雏鸡孵化场、育雏场、饲料厂、包装车间以及面向社区、机关团体的直销网络的完整产业链条,为社员饲养柴蛋鸡提供一条龙服务,社员纯收益达到30元/只。
长期以来,影响农民增收的若干因素中,无法取得市场主体地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过去,密云县农民销售农产品主要依靠经纪人,目前由于有合作社统一销售,经纪人已经基本退出密云市场。
板栗产销体系的转变是最好的例证。随着板栗种植规模的扩大,板栗销售问题日益突出。千家万户的栗农各自为战,与小贩打交道,板栗市场竞争无序,板栗收购价格波动大,密云板栗销售价比邻县低1元/公斤,栗农利益难以维护。2004年初,大城子镇大龙门村105户农户组建了全县第一个板栗合作社,当年与本县家田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合作社产品质量和数量有保障,板栗价格比小贩的报价高出20%。整个销售周期结算下来,社员比非社员平均售价高1元/公斤。大龙门板栗合作社的成功运作带来了示范效应,目前,全县已组建98个板栗合作社,入社农户4.5万户,覆盖到全县30万亩的各个板栗产区。2008年成立了板栗联社,联社板栗产量在万吨左右,是燕山板栗产区最大的板栗生产企业。联社从建立信息收集点、向基层社发布板栗销售指导价、稳定市场做起,进而为企业代收板栗,最终到统一销售板栗,向市场主体地位迈出了三大步。2010年,板栗联社建成了板栗专用库,为扩大板栗销售半径,进军南方市场提供了条件,与云南、河南、广东、湖南等地的大客商签订了6000吨的供销合同。全县板栗平均销售价格达到14.48元/公斤,比邻县大约高出1元/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比上年翻了近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