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洁
基于过程考核的《新闻写作》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吴 洁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与艺术系,福建 漳州 363000)
高职《新闻写作》课程改革突出强化新闻写作的实操性和实用性,而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保证。《新闻写作》课程改革要求打破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建立起基于过程考核的动态、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侧重对于学生认知过程、技能掌握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新闻写作;过程考核;考核模式
高职院校教学有别于本科教学,与本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包括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不同,高职院校的教学更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新闻写作》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以掌握消息和通讯写作方法与技巧等核心职业技能为目标,强调“学以致用”,突出强化实操性和实用性。近年来,在“工学结合”理念的指引下,高职《新闻写作》逐步推行以实践为核心、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取。目前考核所得的分数、成绩仍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志,如何使分数的评定更加全面、客观、科学,尽可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这是值得探索的重要命题。
以往《新闻写作》课程考核模式是在学生课程修完或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书面考试,再按照平时成绩30%(考勤加平时作业练习)+期末考试成绩70%(期末卷面考试)的形式,给学生一个百分制分数。这种传统的量化考试很难综合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掌握的程度,更难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隐性学习的效果,如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素养、合作精神等,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已经不适应高职课程改革的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迫切需要新的更加合理的考核模式来评价学生学业的实际掌握情况。近几年来,影响教学及其评价的理论主要是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主义理论。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考核评价着重于测量学习的结果、断续的行为表现以及纸笔测验的结果。而认知主义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基础在质上的变化,并将评价融合于整个课程教学中而不是只在课后进行。认知科学关注的是信息如何在大脑中加工的。[1]在刘春生、徐长发主编的《职业教育学》中提到:元认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上,它对于开发少年的智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少年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技能呢?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1985)提出下面三点建议:首先,在学生解决问题时,不仅要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如写作能力和计算能力,而且还要培养他们在操作之前的计划能力,并且能有效地语用策略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地简单操作。其次,要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知识和作业进行监控和评价。学生顺利地获取知识,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基础,故学生会对已有知识的鉴定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的认知要求,学生要学会自觉地评定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从而监控并估计自己完成作业的能力。再次,要培养学生对技能效用的认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或技能不能保持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这种知识或技能的价值。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认识到这种知识或技能对于提高他们的成绩、改善他们的作业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已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性。也就是说,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做某种事,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2]
《新闻写作》采取基于过程的考核模式正是基于认知科学这一理论基础,通过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和完成项目过程这一基础之上,实现对学生学业的总体性评价的考核方式。
高职课程教学突显高职教育特色,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为出发点,将学生作为主要利益诉求对象,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法实现学生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新闻写作》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在确定任务、编制任务计划、实施任务、检查评估过程中完成职业技能的掌握,通过成立模拟报社,指导学生完成模拟记者、编辑等相关岗位上的任务,训练学生掌握写作消息、通讯方法和技巧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一方面在课堂上,我们设立专题训练,如消息标题、消息导语、消息躯干、消息结构、通讯等基本构件的专题训练,通过实践操练,让学生在“做中学”,理解训练的目的和基础理论要求的同时掌握写作技巧。另一方面,除了专项课堂练习以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借助校内外信息传播平台,及时搜集挖掘校园有价值的新闻事件素材,布置新闻写作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经历并完成采写编这一完整的工作流程。此外,积极选取和推荐学生在校园新闻媒介上发表作品。发表可以是小组内相互交流阅读,择优推荐在班报上发表,另还可以进一步推荐发表到系刊、院刊甚至是校外刊物、新闻传播网络。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建立以完成职业活动为考核导向,基于工作过程为考核原则,以获得实际成果作为考核标准的新的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基于过程的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要求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完成的课内外大小练习、任务都要进行考核,包括整个课程教学的学生课内外学习表现、行为态度等也要进行评估,综合考察学生的个人学期情况和团队表现情况,考核评估学生所有的学习成果。[3]过程考核能够形成阶段性的、连续的学习和反馈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感、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由期末考考试成绩“一锤定音”,更能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受学生的欢迎。
基于过程的多元化考核模式是一个连续、动态、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模式,考核评估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连续评价,不断反馈的过程。[3]基于过程的课程考核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化,变终结考核为过程考核,以练习、调查、开汇报会、发表稿件等多种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力。采取学生自评、学习小组组内互评、班级成员交流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进行考核,每一种评定方法都各有利弊,在实际运用中相互交叉、相互结合,做到更加科学合理。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100%)由学生平时表现(20%)、日常考勤(10%)、理论基础知识考核(20%)、完成实训项目情况(20%)、小组学习过程展示(20%)及发表作品情况(10%)组成。以日常表现、练习实操、调查、开成果展示会、发表稿件等多种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力。具体考核形式如下:
1.日常学习评价表现。由学生自评和小组成员互评构成。学生自我评价主要针对学生课堂表现,学习任务完成,知识与技能收获、参与团队协作情况四大块完成掌握情况。通过自我评价能够对评价信息掌握得更为全面深入。小组成员之间表现互评,主要考核评价小组成员的出勤情况,对待任务的创新性、对团队的贡献等显性和隐性的学习效果情况。
2.日常考勤评价。考勤按学生迟到早退、缺假、参加团体活动情况计算。出勤与否是学生参与完成课内外任务的基本前提,必须予以重视。
3.理论基础知识考核由平常分项练习构成。包括消息标题、消息导语、消息结构、通讯手法等分项练习,按各项练习的平均分计算。《新闻写作》的写作实践建立在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体裁分构件练习的基础之上,基本构件练习如标题、导语、结构等练习。构件练习的考核评价主要由教师完成。以消息结构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每人一份报纸,让学生归纳总结报纸上常见的消息结构类型。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引导问题自己查阅书本理论知识,分析这种常见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消息特有的结构类型——倒金字塔结构,并让学生交流分析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接着给学生打乱了段落顺序的新闻报道,按倒金字塔结构要求重新排列并说明排列依据。紧接着给学生新闻素材,让学生运用倒金字塔结构进行新闻写作。由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反馈。
4.完成实训项目和小组学习过程展示考核。转变教学模式,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首先将学生分组,建立稳定的小组联系,安排适当的实训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以发表为动力多层面地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以“消息写作”技能模块实训任务为例:首先确定新闻选题——“校园及周边地区不规范用字调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拟定新闻采访与报道策划方案,接着实施采访调查。教师一方面要求每一行动小组整理调查后的结果,制作成PPT,署上各自分工事项,并召开成果展示会集中展示小组调查成果。另一方面要求每人独立完成一则关于调查活动的新闻报道,而后由教师集中点评,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推选出一则优秀习作在校园刊物上发表。由于学生经历了调查、采访、整理、写作、汇报全过程,教师讲评消息写作报道时更有针对性,学生更能够主动接受相关知识重点并印象深刻。[4]
5.加分项目。在班报、系报、院报或校园新闻网甚至校外报刊、新闻网上发表的酌情加分。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新闻采访、报道策划,发表相关报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或系部学生记者队伍,挖掘校园新闻素材,写作新闻报道,并积极推荐学生在班报、系报、院报校园新闻网发表作品。同时也鼓励学生走出去,在校外报刊网络平台上担任校园新闻站记者发表作品。[5]
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考核值或者说是考核标准。从考核方法上看,主要有过程观察法,作品评价法两种。过程观察法是指教师在学生进行练习和操作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操练时掌握的方法技能和进步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每次练习进行面对面的点评,加深与学生的互动了解。新闻报道成稿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技能结合新闻写作基础知识通过报道呈现出来的综合学习成果。通过作品评价法能够直观呈现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和方法技能技巧掌握的整体情况;从评价主体来看,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交流三种。自我评价更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各种相关情况的细节。但由于心理、利益等因素,往往会出现偏差。他人评价包含小组、班级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的主体具有较高权威性,因此评价往往更受到被评价者的高度重视。两种评定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相互结合、相互交叉;从评价功能来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形成性评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过程评价,主要用于检查学生的发展或进步情况,提供学生发展的连续阶段性集中反馈信息,总结性评价用于总结归纳整个学习过程主要形式有作品、成果展示等。[2]
无论采用何种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客观上都会起“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学生向不同的方向去努力和发展。因此该考核方案的设计是将实践环节计入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案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使学生重视在实践环节中的努力,实现新闻写作实操性和实用性这一教学目标。
变终结考核为过程考核,基于过程的课程考核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化,采用以发表为中心的过程考核机制更符合学生利益主体的要求,更受学生的欢迎,由作业到铅字发表,激励机制与学生综合测评挂钩,激发学生的写作内在驱动力,改变学生学与用脱节、练习多效果低的现象。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也弥补了单一考核模式的不足,取长补短,相互交叉。
[1] 刘五驹.实用教育评价理论与技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孙乃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9-42.
[4] 董仕华.基于过程考核的《创业指导》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36-137.
[5] 刘 凡.探索新闻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杂志,2010(6):8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Mode of Course Assessment in News Writing Course Based on Process Assessment
WU Jie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Fujian, 363000, China)
The reform of News Writing Cours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mphasizes and intensifies oper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news writing, while course assessment is the guarantee for the reform of course teaching. The reform of News Wrting requires break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single assessment mode of "assessment marks plus final exam marks" and establishing the dynamic and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ode,which places particularly emphasis on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study and mastery of skills .
News Writing ; Process Assessment; Assessment Mode
2011-03-22
吴洁(1981—),女,福建漳州人,助教,文学硕士。
G212.2
A
1673-1417(2011)02-0096-04
(责任编辑:黄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