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上斌 杨 莹 柯 丹 冯秀玲 晏汉娇 吴雄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湖北武汉 430030
医学机能实验Ⅱ课程的深化改革与研究
余上斌 杨 莹 柯 丹 冯秀玲 晏汉娇 吴雄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湖北武汉 430030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医药学生培养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验教学项目内容与教学手段特征,对专业实验重新设计、精心策划,构建与理论课程相对独立的学科实验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3门专业知识,建立跨专业、多层次、综合性机能学实验教学课程。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推动机能学实验课程建设及实验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提高。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近年来,为适应21世纪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践行“加强基础,增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改革和建设理念,实践证明此措施的确为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彰显出实验教学过程是基础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对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与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基本上均将机能学实验课程定位为一门专门进行生物正常机能、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和药物治疗作用规律的实验教学课程,是有机融合3门学科(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知识而成的一门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实验教学课程;编写出版了适合自己院校特点的机能学实验教材,开设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实验教学项目,但总体来说,在融合多学科内容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培养对事物进行客观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还不够。
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医药学生培养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验教学项目内容与教学手段特征,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界限,对专业实验重新设计、精心策划,构建与理论课程体系相对独立的专业实验模块,建立能适应21世纪医药高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科学实验技能训练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实验教学人力的重新组合,建设教学实验室管理的新模式和实验教学运转的新机制。这一改革和建设项目的实施与完成,将会给我校实验教学带来全新的面貌,也将大力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新进程。
2.1 目前状况
机能学实验作为医学生必修课课程,通常开设在第7学期,其教学目的与要求是借鉴动物实验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特定方法,使得学生初步了解生命活动现象和基本特征,动物实验基本技能培训、常见疾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实验成绩考核方式采用出勤率+实验报告+平时小测验;教学策略:(1)动物抓捕、麻醉及手术和插管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动物实验基本技能。(2)学生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基础科研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病案讨论,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启发和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科内课程之间教学内容不能有机衔接;实验资源(人/设备/实验空间)不能充分调配和有效共享;教学效果上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和实施质量有待于改进。
2.2 实验教学改革宗旨
(1)教学模式改革:由原有的分散式教学模式转变为融合的分段式实验教学模式。(2)师生角色转变: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呈“递减式”转变,而学生角色的重要性呈“递增式”转变。(3)教学手段改进:以机能学科实验教学平台为基地,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先进的计算机生物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微循环动态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网络虚拟医学机能学实验空间技术和多媒体实验教学互动软件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教学资源。同时充分发挥新建立的机能学科学生科研平台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各种仪器设备,保障学生完成自行设计的实验。引进现代科学与信息技术、创建多功能网络信息化机能教学环境—局域网络技术、网络预约答疑、学生与教师间交流、学生与学生间交流,操作实验与模拟实验、虚拟实验相结合,病案讨论与临床床前教学相结合。(4)教学队伍重组:每次授课学时为6学时,将原有的“分散委托制教学”改为“教师团队制教学”,分别从生理、病理生理、药理挑选有经验的教师,若有条件,可从临床科室挑选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负责一个小组的实验。(5)实验考核体系:在学生完成实验课教学后,进行实验理论、实验操作综合技能、课题设计与实施效果的考核比较,质量分析、资料整理和评价。
实验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充实更新与改革的思路亦应立足于21世纪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需要,从“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着手,与理论课程教学共同组成合理的教学体系。
3.1 思路
实质性贯通和融合学科内相关课程(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建立分段式(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教学,并且与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理论课改革课程相配套(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等)完全独立机能学实验课程体系。充分应用教学中心现有实验资源实验教学资源(人/设备)。在强化学生掌握机体正常功能活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动物模型复制了解疾病发生的病因学、发展过程及规律、探索其发病机制,寻求科学、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或途径,为临床应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室依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寻求、分析、解决问题,主动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践行和评价学生机能学实验技能评估体系。
3.2 教学内容
授课对象:2007级临床医学中的实验班(选择同学期同人数同专业5年制班级作对照)以1个综合性实验“休克综合症(shock syndrome)与实验性治疗”为例进行探讨和实践。拟定教学学时为6学时/次。教学目的与要求: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动态观察休克时主要体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了解和掌握休克的本质、过程、发展变化趋势(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比较和讨论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在治疗休克中的效果及其优缺点(药理学)。为临床及时、准确诊断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规范实验教学内容实施:动物选择:雄性家兔,体重1.5~2.5Kg;常规实验手术器械和药品,血管活性药物。动物模型复制:失血性休克主要设备: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动态微循环图像捕获与分析系统;动物心输出量检测仪。主要观察指标:血压、ECG、心输出量、肠系膜微循环(血管管径、血流速度、流态)。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麻醉手术→模型复制→药物干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整理→讨论与报告。完善实验考核方式:OSPE(客观结构化实验考试):80%,含实验操作、设计和讨论、实验报告:20%。建立实验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改革班实验考核成绩与对照班比较分析;学生对实验效果评价并提出建议(含改革班和对照班);任课教师对实验效果评价并提出建议;教学管理人员对实验效果评价并提出建议;教学督导专家对实验效果评价并提出整改建议。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机能学实验教学分段式(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与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理论课改革课程相配套(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的独立机能学实验课程体系建立,提供了科学思路;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奠定可行的实践保障。本项目为基础医学机能学科,具有学科代表性知识内涵、基础医学进入临床医学的桥梁训练过程,是机能学科课程内容实质性融合的典型示范综合训练实验,可广泛推广应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领域,并可作为临床早期教学实验技能、科学思维能力、临床诊断教学的借鉴。突出特色:实验教学内容实质性融合,综合性、创新性训练实验。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实验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汲取科学知识的能力训练。以器官系统与疾病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探讨。基础医学与临床病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具有创新理念:专业基础课程与疾病案例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相结合;实验理论与实验操作技能相结合,同时与理论课改革课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逐步形成实质性的独立机能学实验课程体系。为基础医学机能学科实验教学建设、改革开辟新的思路与途径。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探索科学、可行的,具有示范效果的实验教学模式。
(1)实验课程项目设计的内涵应包括基础或经典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实验三大部分。其中,综合性实验及创新或设计性实验项目不应少于1/3。
①适时改变实验课程完全附属于理论课程,应依据课程类别特点,规划和设计贯穿同类课程的统一的实验课程,既要适应和满足相关理论课教学要求,又要实行统一的实验课程,甄别和减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②实验课程教学实施应与相关理论课教学时段相适应,应保持与相关理论课的密切联系,既体现统一实验课程体系,又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相关理论知识点的保障。③基础性实验既要体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提供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可能性,学生基本技能操作培训与基础性实验实践是机能学科实验教学重要基础环节,更是实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综合性实验应强调内容的综合性,更应体现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相融合,同时也应体现此类实验与基础培养知识连贯性。学生自主设计性或创新实验的比例不宜过高,主要体现一定的水平和前瞻性,应特别强调此类实验的个性化培养目标。同时建立相应实验的评价考核办法。④建立和完善本科生教学实验室开放机制。在实验教学资源、学校允许课时范围内,鼓励本科学生开展自主设计实验。⑤进一步调动实验教学员积极性和潜力,放宽教学实验室对学生自由开放时间,选择自由实验的可能性,并且提供一些题目丰富学生的选择。
(2)建立科学可行的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运转机制:①实验项目和实验课程的设计过程应该是由实验教学中心主持,相关课程参加的密切合作,从而保证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和不断充实与更新。②实验项目和实验课程的论证由学科实验教学专家委员会完成,并且全程参与和监督实验课程的实施过程。③实验课程带教教师由教研室(学系)派出,从而保证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执行质量和教学效果,做好与理论课程相结合。带教教师应应认真执行实验课课程要求,完成好实验课教学工作,并能提出改进或完善教学工作建议和方案;带教教师是实验教学课程运转机制的关键环节。
(3)实验教学中心及相关课程是实验课程改革设计主力军和创立者,承载着设计实验项目体系和内容、制定实验项目教学实施办法、编写实验教材的重要任务。
[1] 胡还忠,余上斌.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
[2] 杨桂华.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高等医学教育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7,6:43~45
[3] 唐雯.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高等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2:12~14
[4] 柳云,刘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J].知识经济,2010,21:24~26
[5] 余上斌,晏汉姣,周新文,等.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深化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0
[6] 宝福凯.昆明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10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research about the course of medical function experiment Ⅱ
Yu Shangbin, Yang Ying, Ke Dan, Feng Xiuling, Yan Hanjiao, Wu Xiongwe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China
In response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teaching syllabus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tudents, coupl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nt and approache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professional experiments will be re-designed and well coordinated to construct relatively independent disciplinary experimental courses compared to the theoretical courses. The knowledge in phys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will be organically merged together, and interdisciplinary, multilayered and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urses in functional sciences will be constructed.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rojects will undoubted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urses in functional sciences, the effects and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dical function experiment; experiment course; teaching improvement
2011-06-30 稿件编号:1106122
余上斌,硕士,高级工程师,副主任。
湖北省2010年实验课程改革资助项目(编号: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