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现状调查

2011-02-20 01:27张佳赵宝柱
职教通讯 2011年15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

张佳,赵宝柱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现状调查

张佳,赵宝柱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实际上就是造就我国新一代的产业工人,其意义非常重大。从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培训信息未能有效传达、供给需求不均衡、门槛高而吸引力弱、促进就业功能体现不足等问题,通过分析信息沟通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培训衔接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现状调查

2010年6月,全国总工会在《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现阶段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占我国2.3亿职工队伍将近一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存质量,也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一个国家的GDP就会增加9%,加大对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可以维护和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权益,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也能够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利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也可以优化社会结构,实现社会平等,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现状概述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是近年来推出的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事业。各地关于政府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埋单”的报道也屡见报端,但许多地方、许多培训项目却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新生代农民工怕上当、怕花钱、怕做无用功;有些培训机构对就业市场需求把握不到位,教材教法陈旧,损害了农民工培训的声誉;即便是培训本身不收费,如果不能学以致用,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也是耽误了“挣钱的时间”。总之,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虽然“利好”消息不断,但由于许多体制、机制等问题没有真正解决,迄今为止,农民工得到的实惠还非常有限。

(一)培训信息未能有效传达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本是一项惠民工程,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让新生代农民工了解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对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宣传发动力度不够,宣传工作不到位。目前仍然有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并不真正了解职业教育培训到底是什么,不少人甚至“没有听说过”。例如,在针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进行的调查显示,有68.8%的受访者没有听说过阳光培训工程;四川省雅安市在2007年对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78%的被调查者是从邻居和朋友那里获得培训信息的,大多不知道阳光培训工程的存在。[1]同样,厦门总工会在对农民工培训的调查中发现,对于一些政府、工会举办的教育培训,他们反映不知道或不知从哪得知。[2]

2011年1月30日,笔者在火车上和5位外出打工两年的年轻人谈起国家可免费培训农民工的信息时,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技能培训这回事。1月31日和2月10日,笔者分别在天津和北京火车站候车大厅内,对78名20多岁的青年进行调查访谈,结果发现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技能培训的信息,有些人虽听说过技能培训,但不知道要符合哪些条件、要去哪里报名。惠民信息到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耳中,主要原因在于相关信息的传播存在盲区。据一些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的职业学校介绍,新生代农民工分布较分散,而宣传力量有限,难以保证免费技能培训信息全面覆盖。此外,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较少读书看报,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培训信息的有效传达。据了解,由于信息不畅,新生代农民工即便从某些渠道零星获知一些培训信息,也由于对信息掌握不全面,或是对信息理解存在偏差,担心培训要收费、培训后仍难找工作等原因,不愿意参加培训。由于培训信息未能有效传达,导致许多本来有条件享受该项优惠政策,希望参加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失去了一次接受培训的宝贵机会,既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就业能力的提高,又使惠民政策的价值打了折扣。

(二)供给与需求不均衡

从总体供需来看,在近两年的“民工荒”暴露出“技术荒”和“政府服务荒”之后,越来越多的地区认识到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为此,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有各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行动计划推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组通过对广州等地的农民工培训调查与实证研究后发现:整体来看,大部分农民工的培训愿望强烈。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有30%的人把“即便花钱也愿意参加培训”作为第一选项,对于这部分农民工来说,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被调查的农民工中明确表示不想参加培训的仅有4%。[3]工人日报2011年调查数据显示,自外出务工以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为61.1%,接受培训次数在2次-5次之间的比重仅为44.6%。由此看出大部分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前后从来没有接受过来自任何方面的培训,农民工培训工作仍然呈现出供需失衡的状况。

从培训的各项分类看,赵树凯等人的调研发现,参加过各类培训的农民工有28%,不同行业农民工的培训比率存在差异:加工行业培训率为34.1%;家政服务行业为32.4%;建筑行业为23.3%。其中,参加政府组织培训的比率仅有5.2%,免费参加政府组织培训的仅有3.4%。将就业前与就业后培训进行比较,就业前培训较就业后培训更为欠缺,农民工就业前培训率仅为4.1%。[4]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显示:在培训机构的选择方面,70%的新生代农民工最希望参加“政府模式”或“企业模式”的培训班,然而“政府模式”培训在培训农民工总量中不足20%,供给量远低于需求量,“企业模式”供给量与需求量接近;在授课方式上,83.3%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老师讲解演示、学生现场操作”的形式,在调查中发现“老师讲解演示、学生现场操作”的授课形式只占总数的53.5%,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难以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培训工种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对高新技术知识和管理技术感兴趣,培训机构则多以传统的技能培训为主。[5]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参加培训,尤其倾向于免费的短期实用型培训,但现有培训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相去甚远。

(三)门槛高而吸引力弱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把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就业问题,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妥善解决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最大限度地安置好新生代农民工,努力增加新生代农民的务工收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部署了“春风行动”,并提出5项对策,中央政府的举措不可谓不积极。然而,近期对四川、河南、江西、上海、广东等新生代农民工输入和输出大省的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仍然存在着“门槛高”、“只叫好不叫座”的现象。

从输入地培训来看,广东省对本省或本市籍失业农民工,要求只需满足45周岁以下便可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而对跨省外来劳动者要求必须是符合就业年龄,已办理就业登记并与用人单位签定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在职外省籍务工人员,才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出台的《关于2011年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规定,虽培训补贴对象不再仅限于在岗农民工,但对外省市户籍务工人员,仍然要求培训时不在岗但近一年内累计缴纳本市社会保险满六个月者才能享受培训费补贴;对即将招录的外省市户籍农民工开展岗前培训,只有培训期间或培训合格后四个月内上岗并缴纳本市社会保险的劳动者,才能享受培训费补贴。长江大学的郭兵对山东省青州市的培训费用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职业技术短期培训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中长期培训最少要几千元,多的则要几万元。另外,农民工还要承担误工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其他费用。在培训费用支出中,有41%的人自己承担培训费用,58%的人有就业单位为其提供费用,由政府部门承担培训费用的人仅为2%,因此,认为培训费用不合理的比例高达84%。[6]享受培训的条件限制、高昂的培训费用及其较高的机会成本,严重地削弱了农民工自主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积极性,让不少农民工望而却步。

从输出地培训看,在对河南郑州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以免费赠送像洗衣粉、棉被等礼物的方式来增加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招生的吸引力,然而参加培训的学员在点评抽查的时候上座率只能达到80%,其他时间,据一些农民工反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在少数,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的甚至几天都见不到人影,这种现象都普遍存在。[7]另据最近在江西、广西等地的一项调查发现,虽然许多地方劳务培训计划是免费的,但总体上却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许多地方推出劳务培训“阳光工程”时,本以为会出现农民工排队来参加培训的现象,不料不少免费培训班竟然生源缺少,参加培训者寥寥无几。如江西省南昌县实施的一项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尽管培训班开课之前,该县通过各个村委会向每户村民发了一封关于免费培训、免费就业的公开信,但是很少有人“领情”。对此一位多年从事职业教育培训的工作人员诉苦道:“即使跑破了鞋子,磨破了嘴皮子,这么好的政策,农民工兄弟居然不买账,每次招生,那叫一个头疼啊”。[8]

(四)促进就业功能体现不足

现阶段,有些培训机构为培训而培训,只图完成任务,抓收入,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成本来充实培训内容。甚至有个别培训机构为达到考核标准,不惜弄虚作假,虚报就业单位来蒙骗各级管理机构。其结果,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招到理想人才,另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培训后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并未得到本质性的提高,仍找不到合适工作,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培训工作没有很好地与用工企业对接,培训后工作落不到实处,也挫伤了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9]

调查发现,政府组织的就业前各种培训就业率仅为28%。农民工对政府培训的满意率为23.1%。[4]调查问及“培训是否对您日后的生活、工作有帮助”时,有20%的人认为培训对他们来说“没有感觉或根本没有帮助”,在“你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问项中,有44%的人认为“听不懂培训的内容,培训对我没有什么帮助”。根据该课题组的调查,有17.6%的人认为培训不值得,还有28.6%的人说不清楚。[1]以海南省示范试点班培训为例,第一期91名学员中,就业率只有36%,远远低于原先设定的80%。这让举办单位感到十分尴尬。据介绍,示范试点班的学员主要来自海南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受训农民转移就业为目标。原本这种订单式培训,即先确定工作岗位再进行培训,就业率应相对稳定,特别是作为培训示范班,测算就业率至少可在80%以上。但出乎意料的是,第一期培训班结束后,在91名学员中,3人中途退学,38人表示自己找工作,9人说要回家继续读书,8人回到农村务农,只有33人愿意参加推荐就业。如此算下来,就业率只有36%,与办班的初衷相差甚远。[10]另据扬州大学的朱强、陈妍霖在昆山的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农民工认为参加培训后对自身就业及其他切身利益的影响几乎没有太大的作用。[11]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培训信息不对称,培训氛围不浓厚

目前尽管合法培训机构不少,但公众所了解和信任、具有品牌特色的培训机构不多,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想学技术,但缺乏培训信息及其正确引导,或求学无门或怕受骗被宰。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社会重视培训的氛围不够浓厚。一是一些培训机构的宣传渠道不完善、不畅通,和企业沟通不够。有些培训机构建有很好的网站,通过网络发布培训信息,但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却不会或无法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二是培训机构发布的信息失真。某些培训机构的广告招牌是“百分百就业”,还有一些培训机构许诺“包学会为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诚信;三是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重视农民工培训。农民工相对于企业来说,地位被动,没条件参加培训;四是有些培训机构的动机存在问题。国家六部联合出台的《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中制定了农民工培训激励政策,“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均可申请使用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大多数培训机构能响应国家号召,认真开展培训工作,但也有个别的只想获得培训的优惠而不愿意务实开展培训,这对搞好农民工培训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培训主体不明显,培训资源缺乏整合

由于经费缺乏,培训机构的设施、设备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都显得很不到位。特别是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作为两个最基本的培训主体,在其运行过程中各自为战,没有发挥出整合优势。除资金外,影响农民工培训效果的因素还有资源的浪费问题。要搞好农民工培训,整合资源非常必要。目前参与农村培训的中央部委有好几个,项目也数不胜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能有效地配合和协调,甚至互相掣肘和拆台,结果使培训不能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实现有效结合,未能被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造成重复培训、为培训而培训的情况。事实上,虽然国家公共财政专项投入不多,但是可利用的资源并不少,如果整合好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据统计,农业部门在全国有农业职业中专和农民中专3 000多所,县级以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3 000多所,农机学校2 000所,各类农民技术培训学校44.10万所;劳动部门截至2003年,在全国有技工学校2 970所,就业训练中心3 307个,还有分管的社会力量办的职业培训机构19 139个;教育部门有成人高等学校558所,普通中专3 065所,成人中专学校2 823所,成人高中1 317所,职业高中5 800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机构)23.06万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这些数量可观的培训资源的相当部分都可以用来面向农民工开展培训。如何打破地方、部门和行业的界限创造一个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12]

(三)培训市场不规范,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

目前培训市场最大的弊端是市场不规范,从培训实施主体看,一些培训机构的主要办学动机是追求经济利益,因此,其提供培训服务的选择性行为必然受到收益的制约。在培训市场,单个培训机构的收益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所提供培训的价格,即培训成员应当支付的学费;二是培训的成本费用,即包括教学场地、设备、广告宣传、管理、税收、教师工资等一系列的费用。培训机构在短期内要获得最大程度赢利的最好办法是将培训服务价格最大化。培训是新兴行业,当前培训机构总量不多,面对大量需求主体,制定高价学费无疑是较好的远择。有的培训机构把服务对象直接定位为高收入群体,调查发现,学费对于民工消费者来说,普遍感到偏高。[13]从培训主管部门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主要由政府委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扶贫办和农业、建设、科技、财政、教育等部门进行,而这些部门往往从各自业务出发,广泛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各部门条块分割,职能交叉严重,缺乏必要的统筹和协调。由于管理和实施部门过于分散,无论是政府还是具体的管理部门都很难较为全面地掌握农民工的分布、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培训求职意愿等基本情况,导致资金分配无法做到公平合理,挫伤一部分受培训者的积极性,影响培训实效。由于培训监管机构由多个相关部门组成,在管理职能上存在混合交叉,也无法真正履行其项目监管、督查工作职能。[14]

(四)培训针对性不突出,培训就业衔接不紧密

职业培训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他们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直接目的是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这与他们的就业机会有直接的关系,因为用工单位组织培训的方式培训质量高、就业率高,能确保学以致用,提高收入和减少培训的费用。但是在当前我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中,所培训的内容大多与就业需要相脱节,培训后的就业服务也不到位,没有专门的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也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介绍中介服务网络。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也使得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受挫。当前,许多企业面临技工缺乏的困难,同时,一些农民工却不能满足其要求,出现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培训机构和劳动管理部门在提供培训之前,没有对本地劳动力的状况与流入地的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深入周密的调查研究,未能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使培训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脱节。加上有些地方提供培训本身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不会认真对待前期的市场调研。

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突出问题的对策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既需要发挥市场的基础资源配置作用,更需要政府的辅助配置职能弥补市场失灵,协调新生代农民工、用工单位、培训机构等各经济利益主体的关系。对此,就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

(一)优化环境,营造“愿培训想培训”的良好氛围

1.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宣传。各级政府应该将对农民的法律法规培训纳入政府公共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门户网站等媒体深入宣传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政策,宣传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破除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参加技能培训的重要作用,了解、接受政府对农民培训的各种支持政策,提高他们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愿望,增强他们参与培训的动力。同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和举办专题讲座、印发小册子等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竞争意识、社会生存能力和安全知识等教育,使其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在城市中的适应能力。

2.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加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准入制度与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劳动准入制度。通过制定和完善各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标准衔接起来,强调用人单位应依法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员工。人力社保部门应加大对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明确责任,构建“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的工作格局

1.建立多元化的培训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投入机制。政府财政拨款应占主导地位,财政拨款支持的职业技能培训应将农民工包含在内。各级政府财政应加大资金预算,与中央或上级政府的培训经费配套,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补助。要突出企业培训农民工的主体责任,要向雇用新生代农民工10人以上的各类企业征收相当于其职工工资总额1%-1.5%的培训费,建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专项基金,主要用于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岗前培训及在岗培训。引入市场机制,如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本就业培训对劳动者实行免费,高技能和特殊工种培训可以让劳动者共同分担费用。

2.建立多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培育力度,在资金、师资、培训场地、硬件配备等方面给予倾斜,建设一批具有行业特色、有规模、上档次的培训机构,形成以公共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社会培训机构和大企业、龙头企业内部培训机构相配合的培训体系。要充分发挥大企业、龙头企业自培自用作用,社会民办培训机构的市场调剂作用,公共培训机构的拾遗补缺作用,形成以政府主导,官民并举,输出地与输入地联合,学校教育、机构培训与远程培训结合的多层次的技能培训体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技能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和师资库。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支持职业学校购置实习设备,注重提高农民工实际操作水平。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以培训的公平竞争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

(三)强化管理,构建“计划、考核、激励”的有效机制

1.拟定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计划。各级政府应该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建立领导岗位责任制。各项目培训行政主管部门要针对失地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农村新增劳动力等不同的就业群体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企业要结合员工实际、岗位需求等情况制定新进员工岗前培训计划和在岗员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

2.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考核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投入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要制定出台税费减免、培训补贴等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特别要重点奖励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连续培训的用人企业;要督促检查农民工培训计划的落实,保证培训经费的及时到位;要加强对用人企业的监督,督促其对录用的农民工进行上岗培训;要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加强监督和规范,防止借培训之名,对农民工乱收费,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农民工培训评价机制,农民工上岗操作后,应视其技术掌握程度和完成的工作量,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及时进行等级评定,并与劳动报酬挂勾。对于符合条件的职业培训机构,可申请使用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获准使用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的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培训要求进行培训,并相应免收或降低农民工学员的培训收费标准,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

(四)提升质量,形成“需求—培训—就业”的补贴模式

1.注重实效,突出按需培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业为依托,突出培训的实效性。一方面,注重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强化企业与培训机构的信息沟通,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用工信息档案,建立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合作机制。各级政府及部门应根据各类用工单位的需要和岗位要求,指导培训机构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自主招生、定岗就业的订单式培训。培训机构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变化情况,科学确定培训规模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突出技能的实用性。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把发展农民工的技能特长与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相结合,广泛开展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式的新型劳动者。

2.完善“培训+就业”的补贴机制。政府应将实训纳入考核,并予以侧重,在个别专业甚至允许以实训作为考核的全部内容。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题库,同一专业的培训要求实现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通过培训后,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制度,试题在考试前由监管机构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后由非教学相关人员负责组织考核、阅卷。考核合格后,培训项目行政主管部门在严格审核相关资料后即兑现一定量的前期培训补贴,若受培训人员在一年内实现就业,则给予剩下培训补贴。同一培训班次,要求灵活就业控制在30%以下,超过部分视同未就业;培训合格率、培训就业率较高的,可再给予培训机构一定的经费奖励。要通过引进社会审计、中介等机构来共同加强培训基金的监管,要检查防止和彻底纠正各种强制农民参加有偿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的错误做法,对弄虚作假的培训机构做一次性取消培训资格的处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惩处。

[1]赵乐东,李军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3):116-118.

[2]喻茂兰,殷江波.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的调研与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07(9):14-15.

[3]胡伟,胡军.广州农民工培训调查与实证研究[J].兰州学刊,2010(1):81-84.

[4]赵树凯,赵晨,邓志明.农民工培训的绩效挑战[EB/OL].http://www.zgxcfx.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3019,2011-3-10.

[5]黄滨茹,肖雪,黄园.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培训需求与供给的差异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6):192-194.

[6]郭兵.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山东省青州市农民工的调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98-99.

[7]张娜,江宜航,王小霞.农民工培训:剃头挑子一头热[N].中国经济时报,2009-9-13.

[8]张国,李剑平.政府花钱老百姓不买账“空对空”的培训不能吸引农民工[N].中国青年报,2009-2-9.

[9]李北川.渝北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研报告[EB/OL].http://www.cqybdx.gov.cn/llyj/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3,2010-6-8.

[10]田文玲.海南:农民工培训遇尴尬[N].工人日报,2004-10-22.

[11]朱强,陈妍霖.农民工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昆山调查报告[J].科技创业月刊,2009(12):152-153.

[12]行水.农民工培训:需要的不仅是热闹[J].职业技术教育,2005(27):47-48.

[13]李亚芹.当前农民工职业培训市场存在问题原因解读[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2):33-34.

[14]赵丽华.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9(28):67-69.

The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Urban Migrant Workers

Zhang Jia,Zhao Bao-zhu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huangdao 066004,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bout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actually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industrial workers in China,and its great significance.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mainly in the training failed to effectively convey information,supply and demand imbalance,the threshold is high and a weak attraction,promotion of employment reflects the lack of functional problems.By analyzing th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the mechanism of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supervision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training convergence mechanism draw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new generation of urban migrant workers;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及其实现研究”(项目编号:GJA104017)

张佳,男,职业教育研究所2009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赵宝柱,男,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G720

A

1674-7747(2011)15-0044-07

[责任编辑 金莲顺]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新生代“双35”09式
职业写作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我爱的职业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