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探析

2011-02-20 01:27郝志强
职教通讯 2011年15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企业

郝志强

(天津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天津 300072)

美国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探析

郝志强

(天津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天津 300072)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管理,是有效实现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一环。介绍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并提出其对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的启示。

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决定着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前途,世界各国在发展职业教育时,都将校企合作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美国对于校企合作的管理有其自身特色,他们以合作教育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而社区学院成为了其中的中坚力量。在此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相关管理机制特点,是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入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分权管理模式下的校企合作——美国政府和中介组织间接发挥影响力

(一)美国职业教育管理机制概况

美国的职业教育管理遵循的是联邦政府引导、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以地方为主、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办学的管理机制。

联邦政府对各州的文化教育不直接过问。联邦政府一直试图运用立法和拨款结合的手段干预各州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影响力很有限。美国各州的职业教育较为发达,但有些职业教育机构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得不迎合少数人的要求降低入学标准和教学要求,对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产业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但由于联邦政府对各州文化教育没有直接的管理权,对这些现象只能颁布一些法令,向各州文化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教育机构提出一些建议,通过颁布教育法令、政策与向各州提供拨款相结合的方式来干预各州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州职业教育机构抱怨执行联邦政府的发展职业教育法令,接受联邦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检查评估耗费它们大量的人力、物力。各州职业教育机构对联邦政府颁布的法令、政策往往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对自身有好处的,它们全力执行;对眼前无利或直接利益不大的则阳奉阴违,或毫不理睬。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乏力成为影响各州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

美国州政府设有高等教育委员会和社区学院委员会,其成员由州长任命,为10人左右,包括教育、工商、社会工作等各界人士。目前全美有8个州成立了职业教育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和规划全州职业教育,其他州职业教育大多归高等教育委员会管理。这些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本州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和确定发展规划;管理、分配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资金;审议、评价课程设置和培训项目;颁发教师资格证书;确定学生的收费情况和审计学区财务执行情况。[2]

(二)美国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历程与相关管理举措

美国一直力图把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工商企业联结在一起,使之成为全社会的事业。198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联合培训方案》,强调州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以及工业企业对职业培训的参与。1982年美国政府制定了《职业培训协作法》,进一步把成人职业教育的权利下放给地方和私人企业。这种工商企业与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间的合作,在1984年通过的《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中再次得到加强。美国这种合作职业教育在诸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获得了一定规模的发展。[3]

1991年6月,为了帮助学校了解如何改革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期让学生取得将来在职场成功所需的高效率的技能,美国劳工部成立了“获取必要技能部长委员会”(The Secretary’s Commission On Achieving Necessary Skills,简称SCANS)。该委员会强调学校必须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生存”,为此发表了“职场要求学校做什么”的报告,要求学校、家长和企业帮助学生获取在目前和将来的职场上所必需的三部分基础(基本技能,思维能力,个性品质)和五种基本能力(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的能力,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这份报告反映了美国雇用单位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报告建议上述能力应该在实际的环境中获取,故而校企之间的合作成为最佳选择。这个报告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校企之间的合作。[4]

正如美国学者贝利所言,过去十年对美国教育体系的反思,导致了一个改革策略的产生,这个策略就是通常所说的“学校到工作过渡”。1994年,克林顿政府通过的学校至职场机会法案(School—to—Work Opportunities Act)更是把美国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各州政府建立“学校至职场机会”教育体系,同时,联邦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用以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同年,美国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委员会,全面负责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开发工作。其开发程序是: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委员会先成立开发课题小组,成员包括各行各业的专家。课题小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了解每个职业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运用工作分析法或任务分析法,对达到特定职业合格新工人水平(entry-level)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按照各种知识、技能的难易程度、逻辑关系、实际使用频率和重要性,以及操作条件与设备等方面的差别进行比较和排序。按照排序确定技能标准,然后对其进行编排,使其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5]对按上述程序开发出的技能标准,还要进行广泛的试验,在确认为成熟后,才能进行使用和推广。全国统一的标准能极大地改善目前五十多个州及各行各业自行其是、要求不一的混乱状况。由于“国标”要体现最新科技及工艺水平,能有效地改善工人的劳动技能和提高生产效率,使得美国劳动力在世界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2001年,为了响应美国职业教育终身化的发展趋势,美国职业协会更名为生涯技术教育协会(Association for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ACTE)。ACTE由28 000名来自各行业的专家组成,这使得企业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更有话语权,其主要任务是发挥职业教育在提高青年人就业方面的作用,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6]

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企业界与大学的合作研究开始大量增加,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所引用的一项全国性调查,80年代由企业和大学合作建立的研究中心共有286个,是70年代的4倍。[7]90年代中后期,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企业有90%以上与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另一项全国性调查也显示:与大学研究联系密切的企业比其他同类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8]

刺激因素的多样性是美国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中介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商会吸引企业参与,对推动美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的进行来说,是一项尤为有效的策略。[9]从层次上看,美国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国家层面的中介组织。此类中介组织一般是垂直设置,即在全国范围内促进某一行业的联系,通常在地方层面和州层面有分支机构,如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基金会—美国商会;二是地方层面的中介组织,此类中介组织一般呈水平状态设置,即在一地区建立跨行业的教育—工作场所联系;三是在这两种模式之间的州层面的中介组织。州层面的中介组织试图将地方层面的和国家层面的中介组织联系起来。此外,美国的民间组织非常发达,而且有些组织影响力巨大,所以一些中介组织便发挥其自身影响力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例如,制造业职业生涯联盟和全国零售业联合基金会之类的组织实力雄厚,能够吸引大量地方层面、州层面及国家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职业教育,他们都是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不竭动力。

二、美国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校方发挥主要管理作用的合作教育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制度,美国的校企合作有多种培养模式,常见的合作形式有合同制教学、合作教育、注册学徒、职业实习、服务学习、技术准备教育等多种模式。[4]其中合作教育,即我国所说的半工半读,是美国校企之间合作影响最大和最为成功的合作模式。

美国的校企合作可以追溯至19世纪晚期,一般认为1906年辛辛那提大学实施的合作教育拉开了美国校企合作运动的序幕。1957年,在爱迪生基金会主席、通用汽车公司研究主管查尔斯·凯特林的倡导下,全美首次召开了有多所学校和多家企业代表参加的合作教育大会。[10]

专业实践部门(The Division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是辛辛那提大学管理合作教育项目的中心部门。这些专业实践部门的教师按学科指导参与合作教育项目的学生,负责专业实践部门与雇主之间的联系,充当学生与雇主的媒介,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同时还向学校反馈学生的工作准备、能力和志向与雇主需要之间的匹配情况。学生在每个工作任务开展之前和完成之后都须与其指定的导师见面,以更好地准备每个工作任务以及对参与的工作进行反思性学习。一般情况下,专业实践部门的教师还要定期参与学院的教职工会议,会见系主任,提供学生工作状况方面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两类教职工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帮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教育项目。[11]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校企之间大规模正式合作却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1983-1988年的五年间,美国校企合作伙伴关系的数量从42 000个猛增到140 800个。[4]

在具体的管理方式上,美国合作教育分为集中管理、分散管理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集中管理是以校级管理为主,学校设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合作教育的管理运作;分散管理是指以二级院系管理为主,主要由教学人员承担合作教育的管理协调工作;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则由专职协调员和教师共同承担合作教育的管理协调工作。无论哪一种管理方式,校方在合作教育的管理协调作用在整个合作教育运行过程中是主导性的,直接决定着合作教育的顺利运行和最终成效。学校从项目计划的制定到项目的实施,从学生组织管理到雇主沟通组织,从学生和雇主的咨询指导到学生评估督促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核心主导作用。[11]

在学校组织管理合作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管理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1962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for Cooperation Education),又在合作教育委员会的推动下成立了合作教育协会(Cooperat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美国的合作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全美多所院校的合作教育工作,对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争取到广告协会的支持,利用各种媒体免费做广告,为合作教育做宣传,提高公众对合作教育的认识,其宣传规模之大,仅广告时间值就达到了1.5亿美元。与此相对应的是,每所实施合作教育的学校均设有自己的合作教育部,成员主要包括两类人员,一类是有职称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另一类是与社会有广泛联系、对合作教育有献身精神的工作人员,即项目协调人,他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开展合作教育的大学中都设有这种工作岗位,协调员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学校、学生、雇主、教师、社会等几个方面发挥联络、协调、组织作用,他们就像是合作教育中的一个枢纽,比如他们要接受学生和雇主们的咨询并提供指导,他们要传达学校的要求和安排,他们要联系雇主、联系工作岗位、指导安排学生参加面试,他们要定期到工作岗位去了解、评估、帮助学生,他们还要协调雇主与学校、与学生间的关系,等等。[10]

三、美国合作教育主力军—社区学院促进校企合作

美国职业教育可分为:以综合中学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熟练工人和初级从业人员;在高中后以社区学院为主,主要培养技术员等人才。[12]新职业主义强调,教育部门要与工商界和其他实体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有效地预测教育培训的需求、发展适应性较强的技能准备、课程衔接、学术与职业教育的整合所需要的。社区学院在这些新兴的复杂的校企合作关系中起着一个中枢作用。

社区学院十分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他们事先经过调查研究,寻找合作企业,设置相关专业,再把这些专业项目列入教学和招生计划,供学生选择。学校专门设立一个机构,负责合作教育的管理工作,成员一般被称为协调员。协调员代表学校与合作的企业联系,谈判和签约。在学院时,协调员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指导学生选择专业,组织教学和实习;当学生完成学业时,他会根据学生平时的成绩表现给予学生评价,对每个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来确定学生的成绩是否合格。社区学院合作教育的教师分兼职和专职。兼职教师大部分来自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所授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能让学生学到最前沿的专业技术。合作教育的特色在于课程的设置相当灵活,学校先考察最新的就业市场,掌握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再经过细致的研究去设计符合社会现实生活需求的课程,这样设计的课程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如美国伊利诺伊州的Rock Valley College在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之后,就设计了救生员、消防员专业。[13]

而企业方面,也有专门的监督指导员负责合作教育在企业中的正常运转。监督指导员会提前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学生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一些其他前期的准备,保证学生能适应企业制订的整体任务和目标。同时,他们深入合作计划中的学生之间,了解他们的背景和能力水平,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当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监督指导员负责向学生介绍所在部门的具体情况,包括认识工作伙伴、企业的规章制度等,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自己将要学习和工作的内容。在学生工作学期期间,监督指导员隔一段时间就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基本为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最终的学习目标的具体调整。一个工作学期结束之后,监督指导员会与学生进行一次总结。评价学生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告知学生是否获得了本企业的永久雇佣,如果学生没有得到这份工作,指导员会分析其中的原因,并给予学生建议。最后,监督指导员会完成由学校合作教育办公室发出的学生工作学期评估评价表。同时,监督指导员向公司的高层主管汇报学生整个工作学期的成绩和表现,并对以后的合作教育计划提出建议。经研究证明,合作教育是企业雇主们预先考察、评估、培训、补充和雇佣长期雇员的低成本的捷径。[13]通过与学校进行合作教育,企业可找到潜在的人才资源,在合作教育过程中,企业通过观察、测试,从学生中能选择最合适本职位的学生,提高人才的能力水平。

在美国,承担高职教育主体的社区学院一直秉承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原则,整个社区学院的教育体系是完全对社区开放的,这种开放式的教育体系使得校企合作的范围更加广泛。大多数社区学院都把企业参与合作培养人才项目,组织学生、教师到企业实习,接纳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进入学校管理层,分享规划、管理方面的经验,动员企业员工成为学生的职业导师,承担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企业捐助新设备,企业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等看作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教育。校企合作涉及的企业包括各种层次和类型,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合作方式上也表现出不同。有能力有条件的大企业,如跨国公司可能整体资助某个大学的附属研究机构,并利用这个研究机构的资源为企业研发服务。例如,麻省理工大学的媒介实验室自创建以来一直都与企业资助者建立有广泛的正式与非正式合作,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创新研究环境。企业家认为利用企业的奖金换取麻省理工这样一流的研究成果可以弥补企业研究资源的不足。而美孚石油公司则向德克萨斯洲的A&M大学捐赠了一批他们从世界各地收集的7 000多份花粉玻片,从而使该大学一跃成为花粉研究的前沿阵地。对中小企业来说,合作方式可以是资助某个专项实验室建设或者某个人的研究,为学生提供工作本位学习活动,提供一些技术咨询,等等。例如,丹佛市中心地区委员会作为该地区职业教育资源中心的顾问委员会,其51%的成员由企业代表组成。[14]

如今的社区学院,受到了一些盈利性大学的质疑,但据《今日美国》2010年10月6日报道,奥巴马提出的向社区学院增加拨款的决定被国会驳回,但奥巴马力促企业与社区学院的合作,他正在运用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来帮助两年制社区学院发展。奥巴马号召通过公私合作和慈善事业来帮助社区学院实现培养更多学生的目标。社区学院在美国仍会被视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15]

四、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监督、研究、咨询、管理有机统一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并非只是单一部门的功劳,除了统筹管理的部门之外,还有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的专门部门,对认证框架提供保证的专门部门等。我国在相关部门的组成上,也应注意形成体系,各部门分工协作,才能使得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到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

在我国的机构设置中,缺乏强有力的研究机构,而这类机构给政府提供的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建议,对发展职业教育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健全各级职业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在建立由院校和企业有关领导、专家组成的职业教育考核评价督导机构的同时,还要建立由承担职业教育任务的院校、训练机构组成的职业教育研究协作机构,明确划定两个机构的工作范围,制定相应职责,在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两个机构的作用。另外,应建立起统领性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统筹安排全国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研究项目,更多地注重数据的收集,提供量化的结果和切实可行的研究。

(二)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向服务型方向转变

美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作用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其作用主要不在于管理,而重在引导和调控。政府应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决策,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由合作各方针对共同目标,按照协商的方案进行管理和运行,动态地运用多元政策工具调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格局。

这种管理,就是从一种传统强制性的行政行为,转变为一种服务型管理。政府应改变集权管制教育和学校的主体单一化状况,向下分权,实现教育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在管理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当看到市场对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市场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提供的教育服务和科研产品满足社会的要求。应摒弃传统的控制、命令,采用协商、契约的形式进行治理。

我国以往的职业教育管理是在行政机关的指令下进行的,教育资源由主管部门进行计划配置,一切都高度集中管理。学校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缺少责任感,办学动力不足。学校同时没能有效发挥市场这个“无形之手”的作用,进行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忽视了学校、社会、市场的重要作用,尚未与市场经济接轨。

(三)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家框架和项目

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建立国家层面的培训框架和技能标准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国家政府也都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统筹管理作用。我国也应尝试逐渐建立国家层面的标准化的培训框架,并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的促进性项目,提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吸引力,并形成良好范式,达成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建立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构时,应注意构建体系。在开发国家框架和项目时也应注意体系的构建,确立联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认证体系,建立职业教育的培训标准,并在此标准下确定具体的实施过程,综合推进职业教育及其校企合作的发展。

(四)注重建立加强校企合作的机构与机制

政策的执行,与政策的制定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对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来说,学校和企业是执行校企合作的最直接一环,其相关机构的设置、权责的明确、运行机制的健全直接决定校企合作执行过程的质量。

校方发挥主要作用的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职业学校的相关机构有企业的充分参与,对于与企业的合作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而企业也设置相应的机构。而我国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普遍缺乏专门负责校企合作的相关机构,且校方与企业的机构中缺少对方的参与,导致职业教育的执行环节缺少沟通、效率和吸引力,这是我国需要加强的方面。

[1] 续润华.美国职业教育的历史进程及其启示 [J].教育与职业,2007(15):59-61.

[2] 许瑞泉.美国职业教育的现状、特色与发展趋势[J].职教论坛,2006(15):59-60.

[3] 史旦旦,陈湘.近三十年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49-52.

[4] 张世专.美国的校企合作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J].教育探索,2007(8):33-34.

[5] 蓝欣.美国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研究及其启示 [J].职业教育,2004(19):66-69.

[6] 周文娟,吴晓义.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J].职教通讯,2009(9):30-34.

[7] 于惊涛,武春友.美国校企合作案例及评价标准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0):89-96.

[8] Blumenthal D,Causino N,Campbell E,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industry in the life sciences——An industry survery[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6(8):368-373.

[9] 张凤娟,陈龙根,罗永彬.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与障碍探析[J].职教论坛,2008(5):86-90.

[10] 孔巧丽.美国“合作教育”的政策探析及启示[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3):21-24.

[11] 李元元,邱学青,李正.合作教育的本质、历史与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22-29.

[12] 王凤英.美国的职业教育[J].成才与就业,2003(17):64.

[13] 边海娇.美国社区学院合作教育的影响因素[J].科教文汇,2009(11):59-60.

[14] 林云.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特点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2010(16):89-93.

[15] 黄亚婷.奥巴马力促企业与社区学院的合作[J].比较教育研究,2011(2):91.

Analysis on Management Mechanism that Boosts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merica

Hao Zhi-qiang
(Schoo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The approach to achieve the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significant step to enforce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n this paper,the U.S.management system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boos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as introduced.And it will give the inspiration to us in the same area.

America;vocational educ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management mechanism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JA080003)。

郝志强,男,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

G719

A

1674-7747(2011)15-0029-06

[责任编辑 金莲顺]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