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岚,张 廷 选
(1.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 223001;2.淮安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淮安 223002)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探微
江 岚1,张 廷 选2
(1.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 223001;2.淮安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淮安 223002)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需要我们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检视,也要从历史传承的角度追索职教发展的有力根基,着实探索职教办学的良性互动、着力凝炼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着重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回应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
职业教育吸引力;全纳意蕴;良性互动;职教特色;教学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并没有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激增而有相应的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偏差,有时甚至误解颇深,不少学生不愿报考职校,一些家长也不赞成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招生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一状况让职校“很郁闷”,也让职校生“很受伤”。置身于社会结构和职教空间,我们思考着职教的发展,以期更全面地服务于社会经济与文化整体发展之大局。
回顾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国家一直强调并且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由于社会文化、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影响,无论是在职教外围,还是在职教内部,人们的教育观念、就学观念并没有明显转变。
我国传统观念中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及“学而优则仕”等都反映出“重文轻技”及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尽管职业教育已经从注重职业技能训练朝着宽基础的、具有继续学习和发展能力的方向转变,但是,较之于普通教育,职教的基础仍很薄弱,加之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还有不足,导致目前的职业学校还远远不能算作高等教育的预备教育,“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现象仍在继续;一些用人单位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生产服务一线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仍很低。
在四大教育板块之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原本地位平行,差别只在于类型不同、培养目标不同而已,但是在选择教育类型时、在阐释权的建构中,某些特定的社会成员利用资源来垄断信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元认知教育明显缺失,无法从正面渠道认识“在彼岸”的职教,造成了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的不当或不良认知,甚至连办学资格的有效性及合法性都常遭质疑,鄙薄职教的态度表现得较明显。“有些教师告诫学生,你要再不努力学习,就让你去读职业学校”。[1]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首选普教而非职教,大量被认为是“学业失败”的学生进入职教,低分学生上职校是常态、是主流,高分学生就读职业学校仍属新闻甚至奇闻,职教被看成次等教育;众多城镇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还不是个人自愿选择的结果,隐忍着“被职教”的无奈;“有的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职校,但家长却羞于在同事面前提起,怕面子不好看。”[1]对于大部分农村家庭来说,职业教育较高的学费与生活费、较远的求学距离等也限制了相当一批农村优秀学生的升学选择。劳资分配扬普抑职、社会评价褒普贬职,“职业教育在中国整个教育中历来最为薄弱,加上连年扩招导致质量下滑,还屡屡受到‘质量让位于速度’的质疑。”[2]职教自身无法扛鼎内外四方,职业教育的消费者受到倾轧,很多职校生也常伴有混沌困惑的情感纠结,人们想通过职业教育追求个人幸福、实现社会层级间流动特别是向上流动的愿望还很难实现。
职业教育应追求职业岗位需求与学生发展要求相统一的理论定位,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需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偏离度。一是囿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一些职校尚无足够实力对实训设备做较大投入,实训条件难以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在技能培养等方面的要求,职教与产业、职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还不够紧密,企业的新技术、生产、工艺、工作过程还没有引入教学中来,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专业体系与产业和职业岗位不对接、课程体系与岗位技术标准不对接、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实际、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在普遍采用等问题。”[3]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脱节现象有待改善。二是由于招生市场层级制的现状,职校也在无奈地扮演着“拾遗补缺”的角色,绝大多数就读职业学校,特别是很多中职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知识储备还很不足,对此,职校老师也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在修正学生的不良品行、传授知识与技能时常伴有倦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既没有像J-J.Rousseau所言将目光转到受教育者身上,也没有如J.Dewey所示的那样去发现教育中的“太阳”,以至于人的活动隐没于教育中[4];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传媒还没能有机结合,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情感需求有所疏离。三是一些职业学校招生“进口”宣传接待等工作有力度,但就业“出口”等服务工作还显不足;也有的是对职校生的就业形势过于乐观,缺乏跟踪反馈和召回机制,“学生与企业签了一年的实训合同,可才过半年就找不到人影了,这种状况使职业教育仅存的吸引力跌到谷底。”[2]同时,也给学生及其家庭的教育投资带来损失,给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和职校自身的生存都带来深层的舆论风险。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教育发展战略上调整出台了很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国家财力也以空前的力度支持职教发展。巩固、提高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称得上是我国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一个亮点。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1998年3月,教育部、经贸委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制定《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从十个方面对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转由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继续强调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再次重申: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2002年,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4年,国务院批准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05年11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07年,国务院发布有关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拿出10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并与地方财政建立中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党的十七大明确要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7月,向全社会正式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为《纲要》),为我国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10年11月,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教职成[2010]13号);[5]全教会的隆重召开有力地吹响了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进军的号角,可谓2010年度的深刻记忆。
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视察工作时强调:“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年初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也指出:“要注意的是职业教育的规模、学科的设置,需要和社会需求相吻合。要研究具体的引导办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5]《纲要》重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并提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四项重大任务,体现着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又上升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内蕴着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所寄予的殷切期待。
职业教育之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远意义。“职业与技术教育(TVE)是实现和平文化、实现社会和谐和国际公民意识的有效手段,”[6]它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增加了人力资本存量,使社会资本得以强化,增进了社会阶层间的和谐。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以全纳(Inclusive Education)的情怀、亲和的平民特质聚集了众多城乡贫困群体的子女,以博大的胸襟接纳并尊重人的多样、感念人的差异,促进参与、减少歧视,全纳理念是同一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善”之伦理的自觉持守,也是对传统“仁爱”思想的精神吐纳与回应[7],在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提高就业率、形成全纳社会、实现国家政策价值追求等方面,职业教育营造着和谐的社会氛围,担负的是一份崇高的历史使命和社会重托。
面对新型工业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呼唤,职业学校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地方、面向市场、面向需求、面向岗位,把专业建设放在经济社会这个动态循环系统中,融入并配合产业结构变迁,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统筹考虑专业建设与发展,保证优势专业、适度超前地设计新专业,从多个视界去审视职教,遵循教育规律、关注人才需要、探索市场变化,“跳出职教看职教、跳出市场看市场”[8];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功利主义喧嚣的市场生态,要相对独立地思考本真意义上的诉求,研究行业共性,理解企业的个性需要,探索学校优势专业与区域支柱产业的“耦合点”,以专业链支持产业链,启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数据库及预测机制的研究,弥补专业调整未能赶上产业动态需求而可能形成的落差,规避专业设置对接产业结构等运作过程中的可能性风险,力争与企业成为利益相关者、利益共同体,才能吸引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真正提高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日趋旺盛,相关部门也积极地调整布局、整合资源,重视增量更重视盘活存量,从土地供应到投资形式,从扩大学校面积到扩大招生规模,从建设重点学校到增设新学校,把入学机会提供的总量作为发展的衡量指标,逐渐夯实了职教发展的物质基础,使职业教育日益壮大。同时,以规模为统领的扩张发展取向更加期待在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得到回应,更加突出宏观上的多元化、微观上的特色化。职教特色亦即职教个性,就是气质的特殊性,是竞争者求得生存谋取发展的生命线,特色是在生存中积淀、在发展中析出的,特色“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更离不开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特色是一种继往开来的传承”[9],凝炼并彰显职教特色是职校的优势和生命力所在,大开大合壮丽炫目,润物无声同样精彩,职业学校的特色在于拥有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特有的专业设置、特有的教风学风、特有的专业老师和特有的科研方向等,在物质载体里更具适切性地植入职教元素,表述职校发展文脉、演绎职教办学特色,再多一些富有职教气息的人文小品、景观雕塑等,把代表先进文化的企业精神融汇到课程情境的建设中,融入到师生员工的着装行色中,融进每一个具象的器物里,化有形之物质为无声之职教。
“教育面对的是人,教育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职业教育的目的不单是要指向谋生等外在目的,更要启蒙精神、净化性灵,促成学生的自我创造、发展与实现等内在目的。[10]面对职校生,应多一点生命意义上的关怀、少一点职业倦怠,接受并允许生命在不完善的状态下蓬勃生长,训育身心、润泽人生,传播知识、开启智慧,重视教材更重视学材,重视教案更重视学案,重视教法更重视学法,尊重学生的向善之心,尊重学生的点滴进步,尊重学生努力去改变现状却又遭遇挫折的心路历程,依托生命拔节生命,提升职校学生的幸福指数,追求有尊严有意思有价值有发展后劲的自我构建[7],逐步跃上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教育新高度,实现内涵发展的育人旨归。当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学生收入的不断提高上,还体现在学生职业的稳定上。”[2]在当前这个以关注度制胜的时代,除了练好内功提高质量还须借助外力炼造品牌,不断展示“新”的东西邀请媒体来“闻”,挖掘提炼优秀职校毕业生的感人事迹并借助媒体传播,名学生必是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有力代言人,高素质劳动者创造的优异成绩等事实定能为职教争取更多话语权。
[1] 重建职业教育魅力任重道远[N].中国青年报,2009-05-05(5).
[2] 周大平.职业教育的规则错位[J].望新闻周刊,2009(27):44-45.
[3] 鲁昕.在改革创新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EB/OL].http://www.cvae.com.cn/www/gc/lx/2010-03-29/6336.html.
[4] 扈中平,蔡春.教育人学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1-9.
[5] 中国职教政策法规.[EB/OL].http://www.chinazy.org/models/fgk/txtlist.aspx,2010-12-10.
[6] 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21世纪的展望.转引自.高奇.职业教育功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17-20.
[7] 江岚.对五年制高职学额巩固工作的反思[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60-63.
[8] 职业教育不能只是在“围城“中办学[N].人民政协报,2009-11-04.(7).
[9] 匡瑛.职业教育:向特色迈进[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0(3):1.
[10] 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4):1-8.
On Enhancing the Attra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Jiang Lan1,Zhang Ting-xuan2
(1.Huaian Seni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Huaian 223001,China;2.Huaian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University,Huaian 223001,China)
The fun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proved to be significant and activ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industrialization,modernization and well-off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an all-round way.Although vocational education attracts high attention from our society increasingly,to a great extent,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n’t been recognized well.In fact,it still lacks of attraction.The paper proposes that we pay attention to enhancing the attra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We not only inspect the effect outside and inside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also list the developing roo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Actually we must understand the harmonious atmosphere of inclusive education well and explore effective interaction completely in serving local economy construction.We should also emphasize on both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nd connot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 in promoting th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houlder our history mission.
the attra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nclusive education;effective interaction;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江岚,女,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张廷选,男,副教授,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与管理。
G710
A
1674-7747(2011)23-0017-04
[责任编辑 曹 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