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011-02-19 18:23:08孙俊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北洲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本语文

■孙俊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北洲中学)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孙俊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北洲中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任务。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美国教育家夸美纽斯则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而且可以从其他学生那里获取知识。”因此,合作学习成了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和学习研究,发现合作学习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并未落到实处,效率较低,存在着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一、忽视主体,运用不当

例如《幼时记趣》,这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文言文学习的入门篇目,这篇文言文应该以指导学生分析文言字词为主,以调动学生想象能力为突破口。但是,因为七年级学生缺少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不具备合作探讨、分析文言字词的能力,因此,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就是指导学生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在想象环节组织活动。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然而许多老师因为在备课阶段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导致在文言字词疏通的时候就盲目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合作理解字词。学生没有方法的指导,根本得不到收获,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无效的合作活动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也不能准确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更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问题去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落实文章的教学目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只能算是一种课堂游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目前的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我们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未能真正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一味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只对文本单方面地进行教学设计,而将人文性要求抛在一边,把合作学习当作一种形式,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活动能力等重要因素在合作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因此组织的合作学习既不能帮助教师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也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素养,反而成为课堂教学的误区,几乎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严重背离了新课改的精神。

二、忽视生成,不善引导

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讨论,有时会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层面等影响而无法进行。在这种时候,教师要及时加以点拨、引导,使小组讨论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得到解决。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生成的内容。对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新见解,教师要善于变通,不要固守教案设计中预设目标的安排,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借此掀起教学高潮。笔者发现很多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有些问题,每当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困难,教师不能有效进行课堂二次设计,及时对学生加以引导,而是自圆其说、给个答案了事。例如,在《社戏》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在文章结束之前,会让学生分组对文章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总结,经常会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的我非常喜爱看社戏,而社戏中大部分表演都不精彩,这是否矛盾?”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说明学生真正地深入文本进行了思考,也希望老师给予准确的解释。作为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就应该利用这个契机,顺着学生的心理疑问再次加深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然而面对这个问题,许多老师并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给出正确的解释,而是采取回避的态度,仍按自己的课前设计操作,结果错过了课堂上一个亮点,使课堂上生成的学生智慧火花熄灭,让合作学习不能划上圆满的句号。

其实,合作学习环节中学生随时都会生成新的疑问,因为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答案不可能总是在教师预设的范围之内,这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成功进行二次备课。目前,许多老师并没有成功地处理好这些问题,以致让学生的思想灵感屡受打击,都成了统一思想的“机器人”,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不再具备创新意识,这也无疑是对学生思想的间接扼杀。

三、忽视解读,不扣重点

小组讨论要抓住重点,要课课有侧重,切不可天马行空,随意挥洒。小说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注重整体把握。只有认真地解读文本,才能够准确定位课文重点,成功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针对重点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例如《台阶》这篇小说,是一篇深入刻画传统的中国式父亲的典型文章,重点情节就是“为什么建筑台阶——怎样建筑台阶——建好台阶后父亲的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情节结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集中精力分析文中对于父亲进行的精彩细节描写,从而让学生准确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明确文章的主旨,最终产生心灵的震撼。可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只会遵循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去组织教学设计,一味受着教学参考书的束缚,根本没有用心去解读文本。结果,呈现在课堂上的讨论问题虽多,但都支离破碎,完全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把握的原则,不仅让学生感到乏味,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得到的只是简单的、一个点的收获,而错过了知识面的掌握;学生沿着一条老式的道路进行着效率较低的学习活动,根本无法走进文本的灵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有效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更应该紧紧围绕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展开,才能使学生全面有效地掌握文本的内容。当前的许多语文老师正是因为长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便采用合作学习来组织教学,设计的问题依旧显得过于琐碎,没有突出重点,这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也会严重影响新课改的进度。

成功的经验总是在探索和实践中积累的。合作学习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新模式,在试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在意料之中。作为教师,我们无需回避,要敢于正视,认真反思。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真正地解决好上述问题,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教师在组织教学设计之前,应该认真准备,对学习主体做到准确的分析:1.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弄清他们的基本知识结构;2.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3.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实际需要。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合作学习,才更有针对性,更具目的性,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合作学习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其次,应该静下心来钻研文本,正确解读文本,要准确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的放矢,根据文本的需要去组织合作学习:1.把教材的重点作为合作内容;2.把思维的训练点作为合作内容;3.把学生学习中的质疑点作为合作内容,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并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成为有效教学的平台,才能充分提高的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合作学习的生命之花绽放。

再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做一位智者,重视合作学习问题的生成。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疑问,尽可能引导学生自然生成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产生兴趣的环节,及时进行二次备课,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同时,教师要善于发掘临时迸发出来的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生成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并以该主题为学习的灵魂以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教学机智,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火花,让课堂高潮迭现,让学生乐在其中。

最后,教师要完善小组学习机制,对小组成员的不同职责要明确到位,并实行定期轮换制,以达到每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提升的目的,同时重视合作学习的展示交流评定。教师要有教学机智,及时做出评价,合作学习中的展示交流评定是合作学习管理的重要部分,恰当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欲望。

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是一个深刻而又丰富的话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努力。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投入进去,用心思考,收获将是指日可待的。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5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