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文化之光照进语文教学

2011-02-19 16:01张云志江苏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7期
关键词:文本思想语文

■张云志 (江苏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

著名学者马未都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依赖的一定是我们的文化,而不是其他。”《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也明确要求:要“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本,都是一定文化背景的产物,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任务,让文化之光照进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沐浴文化之光、感受文化之美,对学生形成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诵读经典,丰富文化积淀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中,无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思想,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光华。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让学生在诵读中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目前,许多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契机,有选择、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背诵古典诗文,使其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当然,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时,应随机地向学生介绍或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精美诗文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在诵读中对传统文化形成感性的认知,在反复吟咏中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的民族,中华文化也是兼容和创新的。“五四”以来的许多文学作品和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有的也堪称经典。这些作品体现了现代人的文化追求,传播了现代文化思想,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让学生触摸时代的脉搏、接受现代优秀文化思想的熏陶,是当下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话题。如鲁迅、郭沫若作品中对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追求;朱自清、冰心作品中热爱自然、富有爱心的情感等,也应该成为当代学生文化积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解读文本,感受文化魅力

文本中通常蕴含着一些文化知识和文化现象,在引导学生对话文本、解读文本时,应该提供一定的文化信息,才能从深层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走近文化现象,领略文化之美。

1.有效利用助读系统中的文化信息,准确理解文本。文本下的注解、文本后的习题、单元内的“综合学习与探究”等助读系统,为学习文本提供了很好的文化信息。如苏教版九年级教材中文言文单元后的“综合学习与探究”,有集中的古代文化常识介绍,让学生认识古代名人字号、帝王的纪年等文化现象。教师实施教学时,应有机地利用,才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

2.积极查询与文本相关的文化信息,深刻把握文本。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工具书或网络查询一些相关的文化信息,才能深刻把握作品内涵。如教授川端康成的小说《父母的心》时,有学生提出:孩子的母亲要用三岁的女儿换二儿子时,理由很可笑——二儿子的长相和嗓门与“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如果把二儿子给了人,“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样不好受”。财主夫人竟然答应了,这似乎不合常理。引导学生查阅了日本关于孝道的文化背景后,学生们便会释然。原来,那位母亲提出的理由表面上似乎很可笑,实质上却是孝顺父母的问题,而孝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3.适当进行与现实关联的文化延伸,灵活拓展文本。在教授《岳阳楼记》一文时,我让学生说说“江南三大名楼”是哪些?它们因什么而闻名?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而闻名;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我又追问:今天看这些名胜并不高大巍峨,为什么会如此闻名?像这样因诗文而闻名的名胜还有哪些?师生讨论后认识到,人们游览、瞻仰这些名胜,不仅是享受山川名胜的乐趣,更是为了追寻古代仁人志士的足迹,缅怀他们的伟大精神,感受他们的旷达胸襟,这些名胜也因此而闻名天下。在师生对话中,学生们知道了我国许多名胜因诗文而闻名的文化现象,也加深了对文本的领悟。

三、综合实践,培养文化情怀

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走进文化世界,培养文化情怀。我曾组织学生在传统节日里观察家乡的风俗,与沈从文的《端午日》、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中所写的节日习俗相比较,写成调查报告,让学生在调查写作中感受到身边的文化现象,探究这些现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领会传统节日所寄托的人文情怀。

再如教授专题《荷》时,组织学生分组围绕“荷的药用价值”“荷的审美价值”“古今名人与荷”“家乡的荷文化”等话题撰写小论文。通过查找资料、收集图片、走访文化馆等方式,学生撰写出了颇有见地的小论文。我将这些文章选编成册,便成了学生探究文化现象的珍贵成果。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认识了荷的魅力,感受到了家乡人民淳朴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更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去芜存菁,汲取文化精华

文化的形成受时代、地域、气候、种族等因素的影响,这决定了各民族文化相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都有局限性。当代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文化多元、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的文化元素与现代文明形成强烈的冲突,甚至与时代发展相悖,如果把所有文化不加取舍地传授给学生,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教师应本着“去芜存菁”的原则和“扬弃”的态度,引导学生接受文化熏陶、丰富文化素养、培养人文情怀。

时下,全国掀起了国学热,许多地方都要求学生背诵古代经典。其实,古代经典中也有封建文化糟粕,如果不引导学生辩证地学习经典,对于培养具有现代理念、民主思想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是没有裨益的。如对孟子“行道之人弗受”“嗟来之食”的观点也应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究竟如何对待“嗟来之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接受这种施舍,不仅自己的人格受到污辱,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于这样的施舍,当然应该宁愿饿死也不接受。但有时接受“嗟来之食”保存了自己,虽然自己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但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此时不妨暂且忍辱负重。如果没有这样辩证的认识,学生就会觉得“舍生取义”与“珍爱生命”的理念相冲突了,反而不利于学生对经典著作的正确理解。

西方文化中有自由、平等、民主的进步思想,语文教学也应担当起传播西方优秀文化思想和进步理念的职责。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就是极具国学造诣又极力传播西方现代文化思想的先驱。在教育领域,远如陶行知,近如朱永新、李镇西等教育家,都有尊重个性、民主平等、倡导创新的教育思想。而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却鲜有承载着西方进步文化思想的文章,这与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国际视野和公民意识的现代人是不同步的,不能不说是语文教材的一个缺憾。当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接触到西方文化中一些不良的文化思想,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面对这些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更应担当起辨析、导航的职责,引导学生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接纳文化精髓,舍弃文化糟粕,在健康优秀的文化之光烛照下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文本思想语文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思想与“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