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宋春晓
文从改中出 精雕终成器
——小班化学生作文修改的三个策略
浙江 宋春晓
小班化为学生作文修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由于有些教师单纯追求形式,不得要领,造成部分学生作文马虎,养成草率从事的习惯。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小班化作文教学的优势与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班合作教育学习的整体优势,充分利用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得到提高,在生生互动中得到帮助,从而培养自我评改的习惯,以使作文能力得到真正提升。
小班化 学生作文 修改 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就曾经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的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可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本领远远重于仅仅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本领。这就强烈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作文的修改权还给学生。
近几年来,小班化教育在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发展起来。很多教师意识到一味地精批细改,对不少学生来说是徒劳无功的,这会使学生光看分数不看评语,更别说根据老师的要求自觉修改了。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班合作教育学习的整体优势,更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评价作文的能力,有的教师便组织学生进行互改或自改作文。但由于有些教师的单纯追求形式,不得要领,造成部分学生作文马虎,养成草率从事的习惯。因此,作文修改,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目标,把克服低效、无效劳动作为基本着眼点。
作文修改是一种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提高。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容忽视。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 —修改,使其在互相修改中认真切磋,取长补短。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在互相评改中既当学生,又当先生,渐渐形成了浓厚的作文兴趣,悟出了一些作文之道来,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小学高段年级学生作文和修改能力不强,甚至不知道如何修改,所以应让他们了解修改作文的原则,并经过实践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而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示范,学生试改,就成了一个必要措施。
首先,教给孩子修改的方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叶圣陶先生给他修改作文的事,既有叶老对作文的修改,也有叶老的简短评语。通过课文,孩子们可以学习修改作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修改过来;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把长句断成短句;删去重复啰嗦的语句,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更完整、更清楚;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其次,教师示范领路。主要是采用投影教学,有计划地上几堂示范性较强的作文修改课,同学生一起修改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从而使学生对如何修改作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小学生而言,修改一篇作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第一,看语言文字,看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遣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标点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书写、行款格式是否正确。第二,看习作内容,主题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第三,看习作结构,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是否恰当。
最后,学生尝试修改。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修改方法的基础上,由教师把全班学生分别编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一个作文和修改水平较高的学生,主持该组作文修改工作。修改时,一个主评,其余学生助评。每次作文修改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把各组的主持人召集起来,作必要的交代,强调每次作文修改的意义、重点、设想修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以一篇作文为例进行启示性修改。然后主持人回到组里主持作文修改。
在师生参与中,学生逐步悟出修改作文时眉批、总批的写法,修改作文所用的符号,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为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引导工作主要是向学生推荐有关作文修改方面的书籍和资料,适时了解学生互改作文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表扬修改作文中的好人好事,继续培养骨干力量。学生互改,就是让学生结成“对子”,互相修改作文。将全班学生依次“排队”,相邻的两个(也就是水平较接近的两个)学生组成一对,互相交换评改作文。这个对子一经固定,就一学期不变。这样做,学生容易发现对方作文中的毛病,便于评改;“对子”能力相近,便于增强责任心,便于教师指导。
第二学期采用随意型。每次作文收齐后,教师随意发给学生评改。这样做,学生在一个学期中有可能接触到几种不同特点的作文,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获取信息,从中受到启发,开拓思路,取长补短。过去教师修改作文,多数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教师比我水平高,指出我作文中的缺点理所当然。而现在学生修改作文,他们就怕在同龄人面前“出丑”,也不甘示弱,所以每次作文和修改都认真负责。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在解答时,教师不直接说出答案,让学生从直观上产生顿悟,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应允许学生相互争辩,不怕争得面红耳赤,相互磋商,互相请教,让学生在争辩与拜师中挖掘各自的潜力,超越自我的灵感、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提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我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作文修改方法之后,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生生互动。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知识积累、思想感情、思维特点等方面因人、因材进行组合式评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异质合作组,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的合作评改小组。依据写作水平的高低把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均匀搭配,以五人小组为例,五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名,中等生三名,构建一个两头尖,中间鼓,相对稳定的“橄榄”形。在修改对象的确定上,我主要把全班同学的作文也分成若干组,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的作文。在评改的过程中,以评优秀文为主,重在学习长处。改以有代表性的差文为主,重在运用评改标准,找出缺点并修改,学习修改方法。由于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结构的差异,学生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各不相同,而这种差异构成了小组合作的学习资源,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表异见、谈独见、抒创见,在共同探讨中充分品尝自改作文的乐趣,使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
同质合作组是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评改方式,把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性、写作水平相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评改对象的确定上,笔者采用田忌赛马中孙膑的策略,优等生改中等文,中等生改下等文,学困生改优秀文。这样的分配使优等生在同一高度的思维水平上交流,产生更高更广的思维碰撞,激发崭新的创新火花,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中等文指出更好的意见。中等生则有机会相互切磋,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而学困生能从优等生的文章中学习到好的写作方法,学会去欣赏别人,并且树立身边的榜样,达到以优带差的目的。
实践证明:大多数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的学生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自由组合组”就是按照这个原则组建的。这为学生能获得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观点的同学交往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在作文修改中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文章,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向他人学习,和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一起修改。在修改对象的确定上,也采用自由挑选的方法,而大部分学生都会挑选自己好朋友的文章在组内评改。由于是自己组合的小组,成员都是最谈得来的朋友,所以在作文修改中学生显得分外积极主动,对于不同的修改意见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讨论探索,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使文章更加完美。
众所周知,学生能够独立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修改训练的最终目的。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我便抓住这一极好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改自评,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同时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
当学生有了一点自改能力后,教师便要求学生完成作文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改。在学生自改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习作的要求,引导学生审视文章选材的合理性,表达的生动性,同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基本的评改作文方法进行自改。作为小学生,更应反复吟诵自己的作文,边读边改,对表达不清、意思不明的词语再三斟酌,反复推敲,对不通、不顺的句子,加以分析,找出毛病,体验到“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的道理。“改在要害处,修在筋节上。”作文后的修改,是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的继续,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自改作文的训练中,思维更加缜密,语言运用更加规范准确,想象力更加丰富,辨别能力更加增强。
学生的作文经过他人的修改,再次回归本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同学的修改建议仅供参考”,以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筛选他人建议的习惯和能力。同时教师要区别对待学生的“二次修改”。对于运用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允许他们借鉴模仿同组优生的语言,允许仿写。只要这部分学生能感悟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努力朝着“作文标准”靠近,就实现了自我完善的发展目标。对于中等发展的学生,要注意引导他们克服从众思想,鼓励他们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写出自己习作的评语,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是开始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同时还可以允许这一部分学生赏读自己的文章,体会成功的喜悦。
反思能力有助于学生找到不足,找到弥补的方法。在以往的作文训练中,学生有时会产生这样的困惑:每次写作文也挺用心,经过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写作水平没有什么提高。有了这种困惑之后,一些同学就厌倦了作文,导致作文训练时或抄袭或拼凑,应付了事。对此,我在注重学生对每篇作文自我评改的同时,要求学生每经过一段时间(一个月或两个月不等)拿出一节课的时间阅读自己前一段时间的作文。不是有困惑吗?在阅读中让学生找寻困惑的根源,探究解决的方法。在这样的反复总结中,使学生找到自身作文中的不足,从而指导今后的写作,或根据自身的不足采取必要的措施,达到提高写作的目的。
“文从改中出,精雕终成器”。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所付出的艰辛,远比自己亲自动手批改多。但我们谨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古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充裕的修改作文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写作的窍门,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何君虹.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J].作文教学研究,2009(6).
[3]姚美娟.要重视小学高段学生对作文评改的参与[J].作文教学研究.2009(5).
[4]李安.陶清标.也谈小学生作文自评互改的意义与操作[J].作文教学研究.2009(4).
浙江省杭州市学林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