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子伟
新春佳节将至,金价行情火爆,而媒体爆出著名黄金品牌“周生生”被检出产品含金量不足的新闻,令人唏嘘:黄金,你怎么也能“短斤少两”?
作为大地的精华,黄金在自然界中极其稀少,在地壳中的含量仅占十亿分之一,而且多以游离状态存在,1吨富矿能出产的黄金也就50克左右,贫矿的产出量少至几克。因此,物以稀为贵。它那金黄色的光芒让人感觉温暖,又顺理成章地与高贵、希望和永恒等一切美好的事物相联系。在中国古代,黄金是皇权的象征。在当今国际上,黄金更一直作为国际储备,成为世界各国的硬通货。
此外,黄金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文化含义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对于黄金首饰也能“缺斤短两”,人们的敏感程度似乎远高于其它一般商品。可以说,它触动的不仅仅是人们对现代企业忠诚度所仅存的那根脆弱的信任神经,也摧垮了人们内心对黄金所固有的那份至高无尚的崇拜。
黄金企业以售金为生,所谓“金字招牌”金不换,对黄金品牌来讲,产品的含金量更是企业的生命线。而令人遗憾的是,面对18K金饰品被检出含金量不足时,“周生生”竟以其首饰为手工打造,含金量有一两件不足,实属难免的理由进行推脱。18K金是指黄金含量为75%的合金,这个品类的首饰一般应做到高于75%,以保证手工过程中的焊点等工序不会造成含金量不足的问题。“周生生”在流通领域的商品出现质量瑕疵,只能说明他们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疏忽和漏洞。
再者,国家对18K金首饰产品的品质要求明确规定,此类产品的含金量只能有正偏差,不能出现负偏差。如果企业有足够的良心或责任心,他们在首饰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就会将含金比例调高至75%以上,这种情况也就不会发生了。尽管“周生生”一再强调“本次监测结果只说明被抽检的一件商品存在问题”,但黄金首饰的生产必然是大批量的黄金与配料放在一起熔炼后,再做成单个的首饰成品。某件首饰经抽检含金量不足,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整个批次的产品都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很明显,“周生生”的辩解很难站稳脚跟。
黄金企业不缺黄金,但不一定不缺少道德和诚信,企业在生产销售黄金之前,应该先为自己打造一颗“金子一般的心”,才能真正将质量提高、品牌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