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钧凯
6月,初夏的上海,万物争艳,生机勃发。10日下午,在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综合楼3号会议室,一次云集八方精英的《中国司法鉴定》创刊10周年专家座谈会隆重举行。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局长、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领导、司法鉴定界专家教授、兄弟省(市)司法鉴定管理部门负责人、司法鉴定机构代表及杂志社编辑等近40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司法鉴定》主编陈鹏生教授主持。
会议主题是《中国司法鉴定》的持续发展与品牌打造。陈鹏生教授指出,这是一次纪念会,也是一次感恩会,更是建言献策的会。
会上,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中国司法鉴定》杂志社社长沈敏研究员首先致辞,向远道而来的贵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说,《中国司法鉴定》创刊10年来,一直受到关注中国司法鉴定事业发展的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正是有了各位专家学者的鼎力相助和全心关爱,《中国司法鉴定》才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形成期刊自己的特色,初步确立了品牌地位。为此,她对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加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事业发展的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她深情地说道:《中国司法鉴定》2001年创刊,离不开司法部老领导刘飏、张军的关心、重视和扶持,也是在司鉴所老领导和编辑部的辛勤努力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她表示,《中国司法鉴定》的10年成长中,免不了磕磕碰碰,如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为了今后的成长、发展并激励她励精图治,打造成国内的精品期刊,需要大家的真知灼见、热情关怀和深切帮助,真诚地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热情洋溢的致辞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接着,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局长霍宪丹讲话。他受郝赤勇副部长委托,代表司法部向《中国司法鉴定》杂志社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关心、支持司法鉴定事业改革发展的领导、专家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对《中国司法鉴定》10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希望《中国司法鉴定》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要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二要把握好期刊的定位和形成的特色,三要把握好理论方法和问题需求的结合点和尺度。他还就当前的我国立法动态向大家作了介绍。
常务副主编朱淳良在会上作了题为 “集思广益创造卓越”《中国司法鉴定》创刊10周年简要的工作汇报。他强调,杂志创刊10年的成绩,是在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和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坚强领导和研究司法鉴定理论的专家学者的关爱和支持下取得的。他怀着对《中国司法鉴定》无限深情,向与会者介绍了创刊10年所走过的心路历程,以详细的数据,丰富的资料回顾了期刊发展的全过程,对在座专家教授的贡献致以敬意。他表示,编辑部将再接再厉,在大家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一如既往把 《中国司法鉴定》办得更好,创造更好的成绩。
在座谈中大家竞相发言,对《中国司法鉴定》刊庆1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期刊1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和由衷的高兴。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杜志淳教授的话表达了大家共同的心声。他说,《中国司法鉴定》从起步到现在,经过10年的艰辛努力,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探索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质量上不断提高,已经迈上了标志性的第一个台阶——中文核心期刊,成为唯一一份全面反映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和学科建设的国家级期刊,成为我国司法鉴定界学术交流、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不可或缺的理论平台,成绩来之不易,可喜可贺。他说,《中国司法鉴定》拥有一个好的名字,而一本好的杂志要经过二三十年的磨练才能成熟,他衷心祝愿《中国司法鉴定》办出自己的鲜明特色,继续努力不断提高等级地位,争取在未来几年中再上一个台阶。
与会人员共同的感受是: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新起点,展望未来,《中国司法鉴定》任重而道远。
在《中国司法鉴定》度过期刊界公认的“九年之痒”的阵痛阶段并不断取得成绩的今天,在继往开来的征途中,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把握期刊的继续发展,创新理念,进一步增强信心,努力完成新的历史时期赋予的光荣使命,描绘出《中国司法鉴定》新的发展蓝图而努力,使《中国司法鉴定》在争创国内一流杂志、走品牌期刊的路上继续迈进?《中国司法鉴定》编辑部如何加强与作者、读者的沟通和交流?与会的领导、专家们在座谈会上围绕这些话题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专家的希望和建议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蔡永健、湖北省司法厅副厅长李仁真希望期刊保持自己原有特色,在品质、品位、品牌上塑造自己的形象,科学理论探讨上成为权威;要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服务于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杂志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公安、检察和法院系统的影响力,使更多的司法鉴定工作者成为她的忠实读者。
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赵子琴说,《中国司法鉴定》有自己的品牌,她和其他专业类杂志不一样,是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体的期刊,涉及学科领域很多,已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相信《中国司法鉴定》在部、所的领导和大家的关心下一定会越办越好,在若干年后成为复旦认可的A类杂志。
北京大学教授张玉镶说,当前,在中国的诉讼活动中,民众越来越重视司法鉴定。《中国司法鉴定》一直以来关注司法鉴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了司法鉴定的改革、为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出色的贡献。如何在鉴定中保持中立、公正和科学,做到鉴定人出庭质证?如何使未来的鉴定机构呈现出优胜劣汰的机制?这些都需要杂志不断呼唤。他希望《中国司法鉴定》能坚持思想独立,坚持原则,发挥理论指导和支撑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华指出,杂志的成功关键之一在于编辑,重点还是在于编辑。他希望:一是增加理论争鸣和制度改革前沿动态展示,成为新理论的创新平台,二是加强司法鉴定新成果的介绍,三是加强国外技术成果、理论研究动向的反映,使之成为沟通国际司法鉴定动态的桥梁。
中国刑警学院教授贾玉文、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易旻同时希望杂志加强国际间的交流、沟通,吸引国外的专家在《中国司法鉴定》上发表学术理论文章,扩大影响力。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胡锡庆曾身兼读者、作者和编者于一体,深深感到《中国司法鉴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他说,目前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推进司法鉴定立法,需要舆论先行,大声呼唤,要组织有影响的文章在必要性、可行性上研究和探讨,引起立法机关的重视,这就需要杂志的鼓与呼,是非常迫切的事。
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李禹处长认为,《中国司法鉴定》要把握时代脉搏,围绕当前体制改革和诉讼法、精神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作前沿报道,推动司法鉴定的立法。与此同时,把握热点和焦点。立足点要反映立法中的讨论状况和专家的研究成果。这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热心的专家群的参与。
专家们从栏目、课题、专刊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他们认为,目前作者主要来自于研究机构和高校。社会鉴定机构的来稿还不多,说理也比较简单,这就需要编辑加以帮助提升,要花很大精力去组织整理提高。
上海市司法局李柏勤处长、广东省司法鉴定协会秘书长罗纪锋认为,期刊内容上要从深度上着力,要对各省市统一组稿,深层次跟踪报道有关投诉案例,包括立法报道,这些都能吸引作者和读者。在技术创新和推广上要加大力度,扩大影响力。形式上可以更多样化。
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卓先义认为,要增加理论性可读性强的文章。建议编辑部要主动向专家约稿,同时要进一步发展与各省(市)的局、处及司法鉴定协会的关系,组织稿源并扩大受众面。从内容上吸引读者,以案说理、以案说法是一个好的方法,现在案例太简单,说理不透,其实很多理论都可从案例说起,因为案例更能说明问题,可使人加深领会。实际上,许多技术人员对案例精选栏目很感兴趣,可以增加投诉案例并请专家评析,要把握热点和焦点,以案说法。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热心的专家群为大家解疑释难,并建议《中国司法鉴定》是否考虑每期确定一个主题,组织一些专题论坛进行讨论。对此,李禹处长和胡锡庆教授表达了同样的意见和观点。
广东南天司法鉴定所所长徐代化说,读者绝大部分来自基层鉴定机构,要拿出一定的篇幅给予基层以具体指导。如能力验证,很多机构通不过,是否可以通过某个切入点加以剖析和引导。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高级检察官杨为忠建议,《中国司法鉴定》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可把司法会计鉴定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安排,以逐步解决司法会计当前理论混乱、认识模糊、实践需要、法律空白、管理乏力的现状。
浙江省司法厅李会光副厅长、潘广俊处长和上海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张玉荣副主任都表示,《中国司法鉴定》也是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的良师益友,很受欢迎。工作中碰到难题会找杂志解难,因此希望杂志继续扩大发行量以充分发挥作用。他们都表示今后要在增加订阅量上多做工作,使《中国司法鉴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陈鹏生教授最后总结和归纳了座谈会情况,他表示在会后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消化,从而促进《中国司法鉴定》向一流杂志、精品期刊发展。